农民踊跃参加远程培训
作为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从2010年3月1日正式开班至今已实施3年,现代化科技跨越时空进入千乡万村,八闽大地300万农民尽享现代科技服务。12月4日远程培训实施单位、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刘波在福州北郊寿山乡进行实地培训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这是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受众最广的农技远程培训,表明福建省已闯出了一条信息化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
大规模农业技术远程培训:全国首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建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技术远程培训,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是根据各地主要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事季节安排,设计农、林、牧、渔等相关课程,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化教育手段,面对面向农民讲授当月农事活动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要领并及时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农民没有星期六,固定每月10日2个小时授课直播不能变。”“讲坛主持人不要化妆,让农民感到亲近自然。”3年前,福建省领导在启动仪式上讲话,确立了远程培训的工作基调。
培训效果如何,农民最有发言权。3年间,远程培训开通“我有问题问专家”环节,采用拉家常“把脉问诊”方式,了解技术难题,运用形象生动语言当场答疑解惑,拉近了专家与农民的距离。
专家在授课时,用乡土语言讲授实用技术,让科技扎根田野。如:老师用“烂秧”表达“水稻立枯病”,舍弃1:1500农药与水配比,改为“两瓶盖药兑一捅水”来讲解打药配方等,坚持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讲授现代科技,成为远程培训的基本原则。农民听后易接受、易操作。这种授课,贴近了生产需求,推动现代科技进入千家万户。
远程培训让农民足不出户尽享现代科技服务,靠是的突破信息传播多网融合等技术瓶颈,构建了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协同体系。信息传播技术变革,突破了一个农事季节,专家无法走遍全省的传统服务方式的局限,在很短时间内让农民了解最新科技,力助现代科技跨越时空进入千乡万村。
“农家讲坛”:农民的实惠的课堂
福建省农科院每年举办的远程培训课程都坚持事先征集,坚持围绕农民需求和农时农事来安排,范围涉及农业、林业、海洋渔业、农田水利、生态建设、农业气象各个领域,实现优良品种、种植养殖、加工贮运、市场运销、品牌打造、食品安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致富经验、农业政策等,覆盖了产业链各个环节。
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开展区域远程培训,开展灾害天气科技减灾应急培训,福建省农科院派出专家巡回指导,开办“田间学校”,把直播信号制成节目,让白天下田的农民晚上看,让千里之外农民足不出户学农技,使远程培训成为农民的实惠课堂。由于贴近农民的一系列举措产生了强劲需求,各地农民通过不同渠道提出了“能不能把课堂移到咱们乡?”“什么时候省里专家到我们村指导?”“最好专家能到田间现场示范操作要领”等问题,表达他们渴求科技的心声。
尤溪县麻阳村民曾繁辉告诉记者,专家办班讲课,他从没落下。谢华安院士讲“品种好一点、播种稀一点、秧育壮一点、插秧浅一点、密植适当一点、上肥合理一点、水管科学一点、防病治虫及时一点”的核心技术,他都会背诵。正因为农民接受能了专家的指导和建议,尤溪再生稻以不到全县32%稻田,生产出占全县45%稻谷,7次印刷再生稻单产世界纪录。
农村技术远程培训这项规模浩大的惠民工程,有效支撑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由于谢华安院士带头授课,推动了全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使2012年全省优质稻米种植率达到70%,三年累计助农增收28亿元。远程培训与热带水果莲雾种业紧密结合,对漳州等地农民种植莲雾进行了直接指导,实现助农增收2.9亿元。
据统计,3年间,10多位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或企业家传授致富经,一批基层优秀科技特派员和专家、院士共259人,讲授技术要领,解答1100多个农技难题,发挥了农业科技传播的“邻里效应”,增添了科学种田致富的魅力。
田间课堂:专家与农户互动场面热烈
12月4日,记者看到福州北郊寿山乡前洋村龙晶葡萄园“田野讲坛”卫星通讯车开到田间,福建省农科院专家与农民技师现场解答各地农民提问,并向全省1.5万个村直播,专家与农户现场互动的热烈场面令人耳目一新。
在卫星直播现场,授课的不仅有福建省农科院的专家,也有经验丰富的农业技师。种植葡萄23年的建瓯农民吴银珍,现在是寿山乡前洋村经营龙晶葡萄园公司的总经理,他现在全省种植葡萄园有6处,经营葡萄园数千亩,并积累了种植葡萄的丰富经验。去年,他来到福州寿山乡前洋村租地经营龙晶葡萄园,示范葡萄二次结果技术,增加三倍的新鲜经验。他把自己种植葡萄的经验现场传授给农民,引起了当地农民的极大兴趣,前来听课的各地农民纷纷表示,明年也要尝试这项新技术。
在农民与专家互动中,记者见到了亲切而又热烈的场面。许多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踊跃提出了许多有关葡萄种植能否节约投资成本、葡萄酒的酿制技术等农民难以解决的问题,让专家当场为之释惑。如一位农民提出葡萄一年采两次果是否会影响第二年产量?一位农户提出,冬季葡萄园要施那种肥料?一位农民提问:“简易大棚种葡萄有何秘诀?”,“一家一户种植建大棚成本高,能否有更好节约投资成本的好办法?”还有一位农妇向专家咨询:“农家自酿葡萄酒为什么会变酸?在酿制技术上应当怎么改进?”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对农民兄弟的提问都给予一一作答,直接面对面进行农业科技现场传授。
吴银珍现在是高级农技师,他告诉记者,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之所以能够持续推进并受到农民欢迎,靠的是专家按农时农事设置课程,用乡土语言传授实用技术,让科技扎根田野,农民技师与院士专家同台讲课,增添科技致富魅力,打造多网融合的传播平台,促科技跨时空进入千家万户。他说,有了专家的现场指导,让农民在种植业上少走了许多弯路,规避了许多技术风险。他认为,“田野讲坛”成为农民眼中“实惠”课堂和农业“百家讲坛”,也推动了科技传播与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
刘波:一个教室只要一元钱的成本
“通过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全省同时开通了15000个教室,这在全球是没有的。”福建省科院院长刘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3年间,福建省农科院整合资源,筹建三农服务呼叫中心即将全面运行,力促每月固定远程培训向每日服务拓展,其中兽医诊疗专家团队3年累计为规模畜禽养殖场远程诊断、上门服务1.65万次,疫病治愈率90%以上。他说,这是最廉价的培训,据统计,通过远程培训,专家回答农民的一个问题,同时就有10多万农民在听,根据计算,1个教室只要花1元钱的成本。
谈到通过远程培训让农民受益,刘波脸露喜色。他告诉记者,2011年3月9日,气候转变突降霜雪,福建省是茶叶大省,全省茶叶如果没有及时防冻,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受冻的茶叶如果没有及时补救,就可能绝收。于是,福建省农科院专家适时通过远程培训告诉茶农,及时采取防冻措施和已经受冻茶叶的补救办法,茶农们根据专家指导意见及时采取措施,挽回了大部分茶叶的冻害损失。
刘波说,作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非常注重辅导农民致富,因为院里有专门的专家团队,所以从3年前承接了农业技术远程培训的任务,为农民致富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如:福建省农科院专家通过远程培训,辅导漳州农民引种热带水果——莲雾,不仅帮助联系购买种苗,而且辅导种植技术,致使这个地球上种植莲雾最北的地区现在已经发展种植莲务4000多亩,产值达6.7亿元。他认为,今天,将远程培训的课堂“搬”到这个葡萄园里、延伸到田间地头来,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朋友更加直观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真正让农民朋友“听得懂、看清楚、学得会、用得上”,进一步提升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实际效果。
他表示,随着这种远程培训方式越来越受欢迎,福建省农科院现在还成立了过程咨询中心,这样农民朋友就不会受到培训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向专家咨询各种农业种植及防害措施,以保证农民朋友产生更大的农业效益。(陈国明)
[责任编辑:陈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