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一期

谢华安——浑身沾满稻香的院士

2013年10月14日 09:24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2012年12月6日,以著名水稻育种家、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命名的谢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加工基地,在福建省沙县金古科技园奠基,并揭牌成立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沙县试验站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士工作站。长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中科院院士谢华安,被人们誉为“浑身沾满稻香的院士”。

  为“让国人都能吃饱饭吃好饭”奋斗

  谢华安中等个儿,为人诚恳,黝黑的脸庞上始终露出诚挚的微笑。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出生于闽西龙岩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缺粮岁月的痛苦至今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虽然那时他还是在童年时期,但外婆临终前“让我吃顿稀饭,死了也甘心”的呼喊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为此,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为育出许多水稻良种,“让国人都能吃饱饭吃好饭”,成为他的梦想,也成为他毕生发奋的动力。

  1956年,学习成绩优异的谢华安中学毕业后,选择志愿时,他填报了“龙岩农业学校”,他如愿了。1959年他毕业后被留校任教。走上水稻育种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他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1972年,他被调到三明市农科所,开始了杂交水稻育种生涯。

  为圆一个刻骨铭心的科学梦想,他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地在田间地头艰难跋涉。对育种专家而言,海南岛是特定的育种“温床”,不仅属热带气候,水土丰美,而且终年阳光充足,水稻可以一年三季生长,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理想地。为此,他常年奔波于福建与海南之间,开展杂交水稻穿梭育种,天涯海角成了他第二个家。

  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是海南岛繁育种最佳季节。为育出好品种,他经常在海南岛一呆就是大半年。上世纪70年代的海南,繁育种条件艰苦,他只能借住当地农家或农场,每晚睡在农民停棺房里,白天带着干粮和开水下田,经常受蚂蟥、蚊子和毒蛇的困扰。常年早出晚归的无规律生活,使他落下了严重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但艰苦的条件没有动摇他育出水稻优良品种的决心。

  由于他常年在外奔波,无暇顾及家庭,他在当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每年3月到北京开完会后都没有立即回到家里,而是直奔海南投身育种实验,直到4月底才回福建与家人团聚。在卸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之后,他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依然像候鸟一样在福建与海南之间为育种奔波。为育种,他在海南度过了7个春节。因此,抚养老人、教育子女的重担全撂在贤惠的妻子一个人身上。谈起因育种工作繁忙,他没能侍候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直至老人家永离人世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时,他仍脸露愧意。他是个血性男儿,他爱妻子、孩子和家人,但水稻育种占据他大部分生命的空间,因为他和育种同行肩负着为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吃饱饭的使命,他常对育种团队成员说,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

  成功育出“东方神稻”——“汕优63”

  苍天不负有心人,谢华安“让国人都能吃饱饭吃好饭”的梦想经过他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得以实现。

  1980年,他的科研团队育成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为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奠定了里程碑。1981年该恢复系配组育成杂交稻良种“汕优63”,攻克了第一代杂交水稻不抗稻瘟病的难题,成为天下农民最欢迎的水稻良种。

  1986年,“汕优63”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全国各地推广“汕优63”种植受益的农村,锦旗、感谢信如雪片般朝谢华安飞来,四川省送来了“良种援天府、增产遍巴蜀”的锦旗,浙江省送来“汕优63受益千万家”的锦旗,贵州、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兄弟更是淳朴,连续两年发来电报邀请他参加当地的泼水节。这是对他水稻育种成绩的最大肯定,使他深受鼓舞。这些鼓舞和肯定,让谢华安倍感肩负的责任重大。

  此后连续16年,“汕优63”推广面积居全国杂交水稻首位,至今累计推广12.5亿亩,增产粮食700亿公斤,增加效益700亿元,为中国人告别饥饿、解决温饱,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后,“汕优63”被东南亚各国大量引种,增产增效显著,被誉为“东方神稻”。1988年,“汕优63”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水稻育种研究没有捷径,更不能有半点投机取巧。”为科学追梦的信念促使谢华安在杂交水稻育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路上潜心求索并为之奋斗了大半个世纪。他告诉记者,其中虽然掺杂着艰难困苦,但带给他更多的是欢乐。

  促成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

  在从事水稻育种科研的几十年中,谢华安研究成功的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促成了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其中他育成的“Ⅱ优明86”杂交稻亩产达1200公斤,打破世界水稻单产纪录,创造了再生稻的超高产水平。接着,他率领团队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育成的“Ⅱ优航1号”所配制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超高产潜力,并于2004年在福建尤溪县创造百亩片平均亩产928公斤的记录;“Ⅱ优明86”、“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Ⅱ优航2号”被国家农业部列为超级稻品种,也创下了中国航天育种水稻问世以来的最高纪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5年至2011年的7年间,由谢华安主持研究的超级稻、再生稻和航天水稻,有5项成果相继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奖。2011年9月,他的研究团队育成“宜优673”在云南永胜县期纳镇文凤村百亩示范片验收亩产1008.5公斤,2012年2月被农业部列入超级稻新品种向国全推广。

  “东方神稻”“汕优63”的成功育成,奠定了谢华安在水稻育种乃至农业科技界的颠峰地位,但颠峰的成就并未改变他常年下田育良种的专家本色。他继续在超级稻、再生稻、优质稻等领域矢志创新,他进一步继续攻克超级稻、航天水稻、再生稻、优质稻等道道难关,所培育的5个超级稻品种已推广8000多万亩,研制的再生稻品种与栽培技术,7次刷新再生季单产世界纪录。他育种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对西方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人”危言耸听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卓越成就赢得了荣誉,谢华安先后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人才等荣誉称号。

  基地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撑

  新成立的谢华安种业科技(福建)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农科院整合其研发经营机构成立的高科技企业,由谢华安院士、海峡农业研究院、万家财富投资公司等发起,注册资本5000万元,从事杂交水稻、蔬菜、果树等种苗选育、开发与经营,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综合开发,国外优质农作物种子进口等业务。

  华安种业沙县基地占地2.69万平方米,总投资5100万元,建设数字生物育种生产线、种子精加工生产线、种子检验室、种子标准冷藏库,打造福建特色种业创新平台,计划实现年产销杂交水稻种子600~800万公斤,年产值超1.1亿元。公司采取科研+种业+农户的三位一体推广模式,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产业模式,建成具有福建特色育种产业创新科技平台,以整体提升福建省水稻育种创新技术水平,加快成果推广速度,提高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缓解福建省水稻生产现状和粮食供给状况,实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预计制种农户年可增收3600~4800万元,农民种植水稻年可增收3亿元。

  谢华安告诉记者,目前已在福州、建宁建设标准化的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在福州、三明和海南建有多个杂交水稻育种繁殖基地,在福建、四川、广西等省建立了生产基地10000亩,在南方籼稻区16个省份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

  据悉,华安种业公司内设 “谢华安种业生物育种研究院”,致力于杂交水稻、西甜瓜、蔬菜、玉米、果树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制种及栽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增强种业竞争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撑。(陈国明)

[责任编辑:陈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