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和裕1941年出生于惠安县东园镇秀土村一个渔民家,父亲早年前往台湾海峡讨海谋生,并在台湾高雄居住,1946年,年幼的他随母前往台湾经历千辛万苦找寻父亲,并从此在台湾定居下来。刚开始一切从零开始,家庭非常贫困,不久父亲又英年早逝,让他极早便饱尝了艰辛,正是这段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岁月使他的性格更加坚韧和成熟。
只读到高中的他,从做学徒入门,在钢铁厂当学徒,这让从小的他摸索到从事商业活动的许多窍门,为他日后成长为实力企业家奠定坚实的基础。走上社会后,依靠努力几年的积蓄,心怀自主创业梦想的他开始尝试办实业,先开钢铁生意、砖厂起步,取得初步成功后,当时台湾正处于大建设,凭着对住在钢铁行业的独具慧眼,看出这个领域的巨大商机和作为空间,于是他扩大投资经营钢铁企业和做进出口生意兼一些商业投资,获得滚雪球般的大发展。先后成立了永诚兴、永华、永诚三家实业,自任董事长。因个性热诚开朗,台湾钢铁界亲热地称他为“老骆”。
骆和裕先生平时喜爱小酌一杯,对酒渐渐喝出心得,骆和裕形容自己:“喝到好酒,就像交到不错的女友,一日喝不到、见不到,是会得相思病的。”正因为他对酒的莫名狂爱,让他从原本只是一位酒客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为酒的经销商。
大约10年前,骆和裕先生的朋友拿了一罐味道独特的威士忌给他尝,他尝了之后,惊为天人,就买100箱存着喝,没想到,喝上癮之后再跟朋友买,竟然没货了,只调到30箱,而经销商也不再进货。30箱当然不能满足骆和裕先生的「酒癮」,他骂送酒给他的那位朋友害他上癮,害他得相思病,他只好自己去找“女朋友”了,把酒引进台湾。神奇的是,骆和裕先生的酒没有销售通路,全部靠口碑。骆和裕说,他先请钢铁界的朋友们喝,在钢铁公会开理监事会时,一人先各送2瓶,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有很多的钢铁界聚会,都喝他的酒,他得意地笑说:这款可以号称“钢铁酒”呢! 骆和裕强调,他卖酒不是营利为目的,而是与好友分享。
骆和裕先生白手起家,用心经营,终于成为名闻遐迩的著名企业家。创业致富后,秉性慷慨豪爽的他积极回报社会,他待人以诚,乐善好施。长期以来,他以“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人生哲学,热心公益,回馈社会,服务家乡。
他注重手足亲情,安排家乡堂兄弟到厦门和广州中山的工厂工作,平时以物和钱的方式无私的帮助他们,小到看病用药,大到筑房嫁娶。他联络台湾骆氏乡亲,多次率领高雄骆氏宗亲会先后到南平延平区峡阳镇寻根祭祖;参加惠安县举办世界惠安泉港同乡联谊活动、旅游节等活动;组织台湾高雄青少年参加海峡两岸青少年泉州营活动;牵线惠安崇武镇、净峰镇与台湾高雄乡镇对接,为闽台、惠台的合作与交流添砖加瓦。
他为人热情好客,而对一水相隔的骨肉同胞,更是关怀备至,在两岸有很好的口碑。凡是赴台的大陆团组,路过高雄,他都来者是客,无论那一级,只要一个电话,认识或不认识的,他都热情接待,如福建省翻译协会代表团、四川省内江市经贸考察团、泉台民间交流协会代表团、惠安乡镇对接考察团等等。每年由他单独出资接待赴台考察的大陆各团组至少也有十来个。赴台考察的大陆各团组至少也有十来个。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投身台湾的社团组织,曾先后任台湾高雄闽南同乡会理事长、高雄骆氏宗亲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现任高雄闽南同乡会副会长。尽管事业有成,在台湾,他同巨富商贾比较,尚有距离。但他对家乡公益事业、对乡会的关心支持是有口皆碑的。在台湾,他时常为高雄闽南同乡会、骆氏宗亲会捐赠活动经费,在家乡惠安秀涂村,他先后捐赠400多万元用于学校、老人协会、道路、骨灰堂、祠堂等建设。骆和裕先生常说,要在有能力的时候多为家乡和家乡亲人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说到也在做到......
树高千丈不离根,人行万里思故里。近几年,骆先生的几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并着手接管家族事业,骆先生也得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经常回乡。他说,每次回来,都会看到新变化,每一次,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提到家乡,提到两岸关系时,骆老先生依旧是一股浓浓的乡音:“我相信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惠安台办 蒋碧辉)
[责任编辑:陈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