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三期

高新技术引领福建现代农业

2013年10月22日 11:2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新成立的全省“三农”服务呼叫中心,设有8个咨询接线席和4个专家解答席,农民朋友遇到生产难题,直接拨打12396热线,立刻获得福建省有关专家的实时服务。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由福建省农科院研发的高新技术引领现代农业惠及千家万户。在去年11月18~25日由农业部、国台办、国家林业局、中国贸促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福建省政府联合在闽南漳州市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上,《新品种新技术》展区人头攒动,场面火爆,福建省农科院展出的高新科技和创意装备受到观众的青睐。

农业科技人员现场向观众介绍生物科技培植的农产品

高新科技和创意装备的魅力

  福建省农科院研发设计的高新科技和创意装备,在展会上展示无穷的魅力。依靠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实施2年来,主攻莲雾、红绵蜜柚、优质苦瓜、名贵中药材金线莲、优质肉鸭、海兰蛋鸡、石斑鱼、罗非鱼、杉木、珍贵树种等10大种业产业链缺换环节的关键技术,已累计助农增收36亿元,带动关联企业投资20多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由福建省农科院研发的家居种养系统,应用模块化栽培容器、时序控制器、新型灭菌灯、专用营养液、环保基质,自动控制施肥浇水、防治病虫,采用无污水栽培、自种自养的绿色蔬菜,只要两个星期时间即可采摘,让现实版的“开心农场”进入市民家居。因此,有了这套设备,百姓自家的盘中餐可以在阳台、墙壁和客厅栅栏引种,让群众能欣然享受自家生产的绿色食品。

  据福建省农科院专家介绍,这套系统可以针对不同家庭进行设计和安装,实现家居空间的立体布局、生态栽培,自动控制,免除上班族无暇打理之苦,种菜养花、食赏兼顾、宜居美境,做到足不出户就能体验现代农业魅力,促进绿色健康食品的科学生产。

  信息化武装现代农业的新阶段

  用信息化武装现代农业,是福建省农科院近年应用的重要科技手段。为减轻农民劳作之艰辛,福建省农科院推出了“掌上农技员”让农民享受实惠。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张伟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作为福建省农业科技部门,科技下乡“双百”行动经过4年探索,正进入农机与农艺结合、信息化武装现代农业的新阶段。他说,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和农业劳动成本快速上涨,减轻劳动强度的智能农业机械在农村倍受欢迎。为此,提高效率的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智能装备的展出,备受青睐。

  张伟光说,该院专家研发的手持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环境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农田病虫害自动预报系统、害虫定向专杀太阳能诱虫灯等目前已经开始在农村推广应用。他指出,面向田间地头、打造放心餐桌的高新成果与智能装备的大规模应用,展示了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回应了公众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与渴望。因此,海峡农博会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科研与生产,让人们对未来更加幸福的生活充满期待。

  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福建省农科院在高新技术引领福建现代农业方面较为典型的是种业科技的自主创新。由种业工程首席专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领衔的专家团队依靠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现工程技术产业化,提升了种业竞争力,去年累计助农增收25.86亿元。种业工程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成为驱动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刘波告诉记者,去年依靠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建成科技平台28个,种业工程成为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力量。

  种苗组培快速繁殖智能化温室、自动控制设施栽培智能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设备与总控系统、GIS精准生产地理信息系统……,培育出热带水果莲雾新品种“黑玫瑰”、“ 牡丹”和苦瓜“如玉33号”、“迷你1号”……,研发产期调节一年多收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与免疫防控、生态种养的远程监控、360度全景式虚拟农场系统、3G移动专家咨询系统等一大批种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累计引领带动企业投资20多亿元,改变了科研机构的传统运行模式,推动80%的研发机构与企业结合,80%研发项目来自生产需要,80%研发成果产生经济效益,80%科研经费投向研发机构,80%企业建立了联合技术中心,实现了创新主力与创新主体的合作共赢。

  食用菌“科技种”果结塞北

  近年来,福建省农科院在以高新技术引领福建省现代农业方面不仅给八闽农村带来福音,而且信用菌的“科技种”硕果喜结寒北江南宁夏,使宁夏彭阳县成为宁夏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

  据悉,去年在闽宁对口支援中,福建省投入208万元科技协作资金,实施珍稀食用菌周年生产示范等项目,引进优良菌种,带动企业投资1600万元,建设长城垣大学生食用菌创业园区,建造周年工厂化生产菇棚56栋,新建智能温控出菇室176间,日产鲜菇由过去的5吨提高到15吨,年产值8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

  自2006年以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每年派出多批食用菌专家组,帮助宁夏彭阳县建成宁夏首家食用菌研发机构——六盘山食用菌研究中心,研制出日产6万袋、年提供200万袋的半自动化接菌生产线,示范一年种植八茬食用菌的周年生产模式,推广快速降温保鲜和真空包装技术,解决了长途运输和价格波动难题,有效支撑了宁夏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7年间,彭阳县3000名科技特派员、大学生、农民技术骨干,到福建、上海等研发机构和设施栽培基地实习,掌握高产栽培、病虫防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技能。彭阳等8个县举办各类培训500期,受训5万多人次,促进食用菌技术骨干本地化,带动菇农1.7万户,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

  彭阳县长赵晓东介绍,来3次福建省农科院受训的科技特派员张迪,掌握了珍稀食用菌设施栽培技术,2009年回乡承包4栋16间菇棚,2012年生产杏鲍菇等菌菇40万袋,获纯利10多万元,成为创业园科技致富的带头人。目前,彭阳县“六盘山珍”品牌的鸡腿菇、杏鲍菇等,已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科技110”服务“三农”

  12月26日,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农科院联合开通“科技110”服务“三农”12396热线,及时高效地解答全省各地的农民提问,探索科技信息化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新成立的全省“三农”服务呼叫中心,设有8个咨询接线席和4个专家解答席,农民朋友遇到生产难题,直接拨打12396热线,立刻获得福建省有关专家的实时服务。

  福州郊区的许多农民朋友,通过12396科技服务热线向专家请教关于生猪腹泻的原因和仔猪打疫苗后不进食如何解决等问题,甚至把健康状况不佳的小猪、鸡、鸭、羊、免被送到福建省农科院,请专家诊治,都一一得到了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专家的贴心服务留下了口碑。

  与此同时,福建省还实施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通过远程视频直播系统,现场解答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1100多生产难题,3年累计培训农民300万人次,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福建是全国星火科技12396服务示范省,2012年整合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福建省种业创新工程、省农技远程培训、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动物疾病远程咨询诊断、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等资源,组建158人咨询专家团队,开通科技服务三农热线,提供农业科技语音咨询、农时农事的科技短信彩信、已诊断解答的农业案例网站、手机农技员和掌上农业专家等服务。福建省“三农”服务呼叫中心还将面向全省聘请专家解答生产难题,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咨询、优质农产品直销放心餐桌的的万村代理、植物医院和水产医院的“诊治把脉”等服务,为农民解除种植、养殖的后顾之忧。

  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周世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福建省将进一步组织设区市科技局长、各地12396试点项目负责人,参加呼叫中心成立与热线开通仪式,就是要建立科技服务三农的省地联动机制,让现代科技种子播散到八闽的千乡万村。(陈国明  文/黄献光  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