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村建的农民休闲公园,这是丽景天成与人工林结合的杰作。成片绿竹猗猗,直插云天,撩拨着蓝天上的洁白云丝。高高挺拔的树木,一团团巨大的树冠,如栖息在林木间的一朵朵绿云,在夕阳下闪着幽幽绿光。
位于闽西北山区客家古邑明溪县盖洋镇的村头村,是一座掩映在群山绿峦中的小山村,长期来,“贫穷、落后”一直是她的代名词。而自从1年多前被福建省林业厅授予 “森林人家”后,小山村的名字飞出了山窝,引来了前往寻绿探幽的八方游客。春日里,明溪县委好友邀我前往踏青,让我沉醉于浓浓绿韵之中。
青山、碧水、蓝天、香风,是村头村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我们驱车沿着曲折绿廊般的水泥村道进入村口时,已经是夕阳西斜。四周一棵棵参天的大树,枝繁叶茂,团团浓厚的树冠,如一片片栖息的绿云。走在树下,只见片片树叶在夕阳洒下的金光中,如一片片贴在地面上耀眼的绿色金箔。徐徐春风吹来,漾动着淡淡湿润的绿浪,袭来了沁人心脾的野花清香,让我未进村便感到了一阵醉意。陪同我们前往寻绿的是盖洋镇的党委秘书邱德标先生,他没有更多的语言,只当个忠实的向导,他想让我们自己去感受村头的绿韵。
村头村距离乡镇2.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565亩,山地面积18636亩,总人口969人,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几年前,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村头村曾是贫穷、落后的老区基点村和村财收入不到10000元的贫困村。全村300多户人家连一栋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一年的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村里连基本的误工补贴都发不出来,村部的办公地点还是村头小学撤点并校后的旧校舍。
面对贫穷落后的村貌,如何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首先最揪心的当然是村委带头人——中共村头村党支部书记王祥卿,他连做梦都在想这件事。于是,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村头党支部先后制定了村头村八个方面作用运行、村党支部与各组织运作等相关制度,推动村里各个组织的协调运转,形成了工作合力。在初定工作重点情况下,村委通过召开村民小组长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村党支部还建立一套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机制,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的“六步工作法”,大大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初步展现村头的署光。
“靠海吃海,靠山吃山”,村头村四面环山,大山就是村民致富的金饭碗啊!只要村干部有了战斗力后,就可带动村民上九天揽月。王祥卿认为,山地是农民的绿色银行,于是,他发挥自身种植茅竹的经验,带动农户学习竹山管理技术,并辐射带动全村种植近千亩竹子。接着,村党支部发动村民大力发展绿化,在原来绿山的基础上,全村新植绿化树10000多株,初步实现“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人居环境,并通过了省级生态村的验收,由福建省林业厅授予三星级“森林人家”称号,并被列入三明市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培训中心,目前正在申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培训中心。
村头村的生态环境有口皆碑。走进村建的农民休闲公园,这是丽景天成与人工林结合的杰作。成片绿竹猗猗,直插云天,撩拨着蓝天上的洁白云丝。高高挺拔的树木,一团团巨大的树冠,如栖息在林木间的一朵朵绿云,在夕阳下闪着幽幽绿光。踏着春风沐浴的树影,漫步在荫翳蔽日的林木下,呼吸着清新而含甜润的空气,听着林木间不断传来黄莺的歌唱,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绿树下,几位老年农民在健身,还有几个人坐在石凳上聊天,显得何等悠闲自在。不禁让我想起了黄安石诗“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境界。漫步林间石头小路,耳闻鸟语花香,似乎进入了神仙洞府,让人陶醉得不能自已。
行走在村后莽莽林海间,绿色山峦、羊肠小道,让人感到一种返朴归真的温馨。山林间看不到村庄,看不到房舍,墨绿葱茏的阔叶林和竹林的交织掩映间,飘出了缕缕白烟,我根本分不清是缠萦在山坡上的云雾还是民房烟囱上飘出的炊烟。
随着暮色越来越浓,林木间的光线越来越暗淡,前面带路的朋友已经完全被淹没在墨绿的暮色中。也就是这片绿色的金库给村头村的村民带来了财富,据说是随着村委领导班子思想的不断解放,村头村走出一条特色产业为主、劳务为辅的创业致富路。2012年,全村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9万元、村财收入超过了1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6266元。为此,村头村被评为县级先进党组织、市级文明村、“平安家庭”市级示范村。
生态,是资源也是资本。在当今人们崇尚生态的时代,发展休闲旅游是农村的一大亮点。要想加快发展,仅靠田间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村干部们想起以“生态”为本发展号称“无烟工业”的旅游业。2010年4月,村委引进了宁波滕头和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立了10000亩罗汉松、紫薇等十几个品种的绿化苗种植基地。同时,村里还把闲置的田地租了出去,所有村民能在自己的后山上上班,每天工作8个小时,按月拿工资。村里每一个月领到的工资都有10多万元……
如今,村头村投资20万元以万亩生态竹林为背景,以三明和谐园林万亩珍稀苗木基地为依托,充分挖掘竹海、森林、苗木、花果、动物、人文等特色景观,建成了一个以休闲、养生、观光、陶冶情操为一体的生态游景区,景区规划面积7.5公顷,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成为周边地区居民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也成为村头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走出农民休闲公园,夕阳如一轮血红的大盆向远处山头徐徐坠落,天边的五彩霞光为村头村涂上了一层金灿灿的色彩。我们走进了背依绿林别具一格建筑的“森林人家”餐厅,独特的建筑和优美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用竹篾编成的篱笆围墙内,有花园、鱼池,园中一色竹编亭子和曲折回廊,供人栖息。扶蔬花木,簇拥着亭台,微风轻吹,暗香浮动。池塘中碧水绿影,成群鱼儿潜翔,时而翻起白色的鳞片,漾起一池银波。
一座古朴的客家民居是旅游餐厅,还设有雅座包间,前往旅游的客人可在这里尽情享用山野美味,有土鸡土鸭、山兔、山猪肉及山涧小鱼,还有原生态的山林中的野菜和竹笋、菇类等,让前来寻幽的城里人大饱口福和眼福。
起伏连绵的山峦,植被茂盛、物种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是村头村的写照。村头村作为省级旅游生态村,展示出的旅游远景规划让人心动。目前乡村旅游规划面积为3万亩,计划总投资4.6亿元,分为珍稀花卉苗木观光区和乡村旅游功能区。珍稀花卉苗木观光区计划投资3.1亿元,5年内规划种植5万亩珍稀花卉木苗。现已完成1.7万亩竹柏、罗汉松、红豆杉、红枫等20多种绿化苗木种植。乡村旅游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850亩,计划投资1.5亿元,第一期投资9000万元,已基本完工。乡村旅游功能区分原始森林氧吧区、农业观光区、植物园区、休闲娱乐区、餐饮住宿区、绿化苗木区、老区陈列馆等六大功能区。如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城里人来到村头村访绿、探绿,有许多艺术家还背着画夹专程来到村中描绿,还有一些作家专程到村中写绿。绿,成了村头人的独特创意。
在村中流连,可看到家家楼房缀绿,处处可听到人们开怀谈绿。村头人靠绿创意,靠生态致富,绿支撑着村民的生活。徘徊村中,双脚踏绿、双袖沾绿,触目皆绿,村庄淹没在山林里,楼房淹没在绿叶中,绿,成为村头人生活的主基调。伫立绿色世界,目睹绿浪袭身,绿风牵衣,绿云缠身,我仿佛成了一叶绿海之舟。(陈国明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