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五期

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内容是人还是产品?——闽台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之辩

2013年10月21日 16:12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ECFA签订之后,有关文化产业合作协定的签署成为新的焦点和难点。很多人困惑的是,经济框架都能攻克,为何文化更为相近的情况下却无法达成文化产业合作协定?如果细细比对,其实不难发现,在台湾,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来体现,而大陆(如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更像是作为产品来运作……

  一、闽式文化发展:城市销售产品

  福建与台湾文缘相连,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大幅落后则是大陆地区的缩影。与国家有心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一样,福建省委省政府也从政策法规上着墨良多,出台了《福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推动福建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化企业在登记、运作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对文化产业园区在立项和资金方面加强补助。

  福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如旧物新用(如福州的芍园一号等)、依托高校(如厦门的集美集),产业延伸(如漳州的天福茶园)、发掘传统(如福州的三坊七巷)、另辟蹊径(如各类在郊区成立的文化园区)等。特别是福建开始积极吸纳来自台湾的经验,甚至单独设立了两个台湾文化产业创意园(福州、永安),希望以此激活福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多年来,福建设立了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基地,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区域,如福州利用老厂房发展出芍园一号、福百祥1958、榕都318、新华创意园等创意产业园,厦门借助两岸交流设立的牛庄、集美集等园区,泉州基于闽南文化传统的“六井孔”、T淘园、源和堂等园区,其他诸如莆田的工艺园、三明的高山茶园区、南平的动漫产业园区等,都逐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但福建也面临不小的瓶颈,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城市销售产品”而非“文化行销城市”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开发未能实现多种经济方式并重。二是文化产业多局限于企业化运作。三是文化产业的规模、产值与投入不成比例。四是各园区总体较为趋同。五是园区品牌开发能力较弱。六是对传统文化开发模式两极化。

  二、台式文化发展:文化行销城市

  福建致力效法的台湾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功课。其中,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意代表机构推动了大量政策法规的出台。创建于1982年的“文建会”在升格为文化主管部门前承担了台湾地区文化建设工作的推动作用。在过去30年里,其从最初的提供艺文工作者和团体的补助与奖励,扩大到文化资产、文化创意产业、小区营造、语文推广、文化数字数据库、公共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国际交流等,成为台湾地区文化建设和推广的重要推手。另一于2012年撤并的新闻主管部门则承担“培育台湾影视、图文出版、流行音乐人才,重整台湾流行文化发展环境、繁荣台湾流行文化消费市场、形塑台湾流行文化品牌”的责任,台湾各类唱片公司都制定企划文案,交由评审把关,最后由新闻主管部门(现此职能纳入文化主管部门)划拨补助,其中受惠的既有流行文化公司及其旗下歌手如华研唱片公司的hebe,也有本土歌手王彩桦等。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在2002年就把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计划,并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通过智慧财产之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之产业。”随后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而最受大陆关注的文化产业创意园就是文化产业创意计划的成果。受政策推动,台湾各地在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仅从选址和建设上,就赋予创意园区十足创意。如台北松山文化创意园区原貌保留或修复了日据时期的烟草工厂的厂房设施及1945年光复后建设的仓库,如今已经转型为台北市东部最富文化创意的园区;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就建立在原高雄港二号接驳码头废弃仓库基础上。当局通过文艺比赛或委托基金管理的方式补助入驻园区的企业或艺术家,并加大对园区的旅游观光开发,使台湾各类园区成为创意、观光的集散地。

  而在地方政府层面,台中市可谓其中翘楚。台中能成为中台湾乃至全台湾最受关注的文化中心,担任市长十余年的胡志强功不可没。在胡志强的执政理念里,用文化活动营销台中是重要的一环。台中的文化哲学是现代性的,它不排斥城市文化,反而把城市作为新的安居乐业、寻觅自我的路径,台中式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了台中最重要的名片,曾从事外交、新闻管理工作的胡志强抓住了人的交际及其信息管理的关键,通过大量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据统计每年不下30次),吸引国际众多艺术家前来。文化的博兴消解了过去长期困扰的治安问题,各类治安事件降幅超过60%,胡志强也因此被英国杂志“Monocle”评为2010全球最受瞩目的十大市长之一。台中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呢?有个趣闻也许能够说明:前身为1914年设立的制酒厂的台中文化创意园区,2013年吸引台湾烟酒公司重回旧酒厂设置酒文化馆及服务区。台中对文化的大力投入和补助获得了回馈,得到台中市政府5000万新台币补助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虽曾被批评行销台中不力,但李安出席台中首映仪式以及获得2013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之后的获奖词却是对台中乃至台湾的更有效行销。近期,为打造台中城市意象,台中文化局以文化为元素、爱情为题材制作了七部城市微电影,带领民众“在台中遇见爱”。

  三、什么才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内容

  台湾地区对文化的界定更为宽泛,既关乎文化表现,也涉及文化创意,其对文化的态度不仅关乎眼耳鼻舌,更在于文化及其产品对心性的发掘和印证。作家龙应台在担任台北市文化局长时曾对文化的内涵做过诗性的描述,“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她的困惑是:“如果文化是公民社会的基础,那么文化政策在政府的运作中又占了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十余年后,当她成为台湾地区文化部门主管时,终于有机会对文化的定位做出她自己的规划:泥土化、国际化、云端化、产值化,其首要是促进文化泥土化,在执行政策上,以村落为单位,落实“文化公民权”。

  台湾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确还有努力之处,这也正是台湾文化发展“四化”所需着力之处,但目前台湾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义和推动是与之相吻合的。笔者以为,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是“三位一体”的,其在文化根基、文化支持、文化开发方面都集中在“文化与创意”的紧密结合上,亦即人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内容,这也正是台湾地区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根本原因。在文化根基方面,台湾文化产业的立足点在泥土和民间。泥土化是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养分,把文化作为是人的发展权利之一就是把文化定位为人的文化、是根植于泥土的人的文化,而非产品化、虚幻化的文化,这一点恰恰是大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误区。从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蓬勃的文化产业的主体必然是民间力量,不仅是官方或国有经济从幕前退居幕后,而且大众既是文化产业的主体又是文化产业的对象,文化创意既是产业又是大众的生活方式。在文化支持方面,政府需在法规、政策上对地方、企业、艺术家等多种主体进行扶持,其扶持类型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文化产业,对于流行文化的补助也必不可少。而且政府的补助经由专门评审机构对申请立项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审定,并加强审计,从而实现经费在支配和使用的公平公正。

  台湾文创产业立足于泥土与民间,却指向智慧创意和知识保护,各类文化创意园也因此实现差异化定位和发展。传统文化是要紧的,新时期人的智慧却关系到传统文化的新生与发展:文化的创意不应以牺牲传统文化为前提,而是发掘文化因子、丰富传统乃至形成新的文化。因此,作为文化产品的创造者,许多台湾艺术家自身也是产品的营销者,他们参与产品的生存和行销,与产品一道成为台湾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文化主管部门预测,从2010年到2013年,将有262亿元新台币投入用于推动台湾成为亚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预计2013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将突破万亿元新台币,并创造4.3万个就业岗位。(刘永席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