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五期

福建省促进畲族文化繁荣

2013年10月21日 16:4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福建省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全省畲族人口为37.5万多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2.9%,是福建省人口最多的世居少数民族。虽然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其独特的文化,福建省高度重视畲族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并努力促进畲族文化的繁荣。

  引各界关注的畲族文化

  福建畲族传统文化是八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有着全国通用的民族语言,在畲族乡村现存着数以千计的歌谣唱本、巫师科仪经书和家族文书档案等文字资料,构成了深含历史底蕴和民族、地域色彩的文化资源。与此同时,畲族乡村还有着风格迥异的风俗文化和女性文化。

  记者从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畲族文化保护抢救与发展已经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经过有关专家的努力,福建省已先后完成了《福建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福建省民间音乐、舞蹈集成》。同时为配合“中国民间文化三套集成项目”,福建省还专门组织人员编撰并完成了“闽东畲族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故事、歌谣、谚语)采编与出版工作。

  畲族文化目前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1989年,畲族聚居的闽东宁德市在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闽东畲族博物馆,集中收集展示了畲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1990年以后,宁德市举办了首届中国闽东畲族艺术节、畲族风情旅游节等活动,让闽东独特的畲族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长期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由于没有把畲族文化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对畲族文化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同时,在挖掘保护和发展方面,缺乏全面、统一的规划。因此,有些被挖掘了但没有很好地被保护,有些挖掘的东西比较表层不够深入,有些由于没有被重视而有消亡的危险。

  为此,挖掘、抢救和保护畲族文化,仍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目前,福建省及畲族聚居的宁德市政协正在极力推动对畲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让人们看到了抢救、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的广阔前景。

   独特的畲族民俗风情

  畲族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支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文化丰富多彩。畲族有自己的习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宁德市畲族至今仍保存着畲族语言、节俗、盘歌、服饰等独特的民俗风情。

  闽东宁德市是畲族主要聚居地,全市有畲族人口18万人,畲族人口约占全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该地区也是迄今为止畲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好的地区,显现的畲族文化尤为灿烂夺目。畲族巫舞“奶娘踩罡”、闽东畲族婚俗、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及宁德畲族“三月三”节俗、等8个项目,先后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霞浦畲族小说歌等28个畲族非物质文化项目,已被宁德市政府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畲族歌会习俗是畲族社会融对歌、会亲、祭祀活动的重要文化形式,二月二歌会俗语的起源与福鼎佳阳乡双华村的民族迁徙和祖先崇拜关系密切,双华村的畲族人把“二月二”歌会,视为祭奉先祖,祈佑平安的节日。近几年来,每到这一天,近万名来自闽浙边界的畲汉同胞便蜂涌聚集在古老的畲家村寨,品茗踏青,男女对唱,纵情高歌中国共产党的好政策,歌唱畲家人的美好生活……,使闽浙交界处的十里八乡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从这些熙熙攘攘赶歌会的乡亲们的脸上可以读出,畲族歌言文化已成为他们心底一份挥之不去的情结。如今,在民族乡村,传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多,全社会参与畲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有识之士越来越踊跃,畲族传统文化在较大范围得到了保护和弘扬。

  “三月三”歌会是宁德市畲族传承已久的一项节庆活动。每年的“三月三”(又称“乌饭节”或“对歌节”),该市各地畲民盛装出场载歌载舞,或以出门踏青、泡制乌米饭、操办婚礼等独特的民俗活动庆祝佳节。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宁德市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能歌善舞的畲族群众更是着力挖掘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节日里,人们走进畲乡,走近畲族同胞,可以领略到一番迷人畲族风情,感受那余韵绵长的畲族历史和人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畲族中秋歌节,是闽东宁德市和福安市畲族的民间节日。 畲族人把八月十五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歌,还要集中到市区去对歌。 节日这天,人们成群结伴涌进市区,白天各自探亲访友,晚上开始对歌,年轻的歌手们对歌的兴致越来越浓,甚至通宵达旦。

  抢救和整理取得初步成效

  畲族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一样丰富多彩,经抢救和整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闽东地区的宁德蕉城、霞浦、福安、福鼎畲族乡村每年都结合当地实际,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活动和畲族文化艺术节,畲族歌舞团创作和表演的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畲族歌舞节目,先后出访其他国家和地区10多次,深入基层演出1600余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大型畲族歌舞《凤凰到此》作为“宁德市文化惠民工程”,自2012年3月起每周五晚在艺术馆演出,收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由于民族文化得到保护,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得到了发展。宁德市民族村寨民风淳朴,自然风光优美,畲族村寨旅游资源丰富,畲族服饰、语言、饮食、民俗等民族文化元素保存完好,是全国畲族文化保存最好、底蕴最深厚的地区。在闽东北旅游集群中,现有的畲乡民俗风情游已初具规模,积聚了一定的人气。如蕉城区亭坪、上金贝、福鼎市方家山、福安市溪塔、霞浦县白露坑、古田县富达畲族民俗村等畲村寨旅游点,成为海内外旅游者的最爱。

  上金贝畲村人文历史悠久,建有唐大中八年的金贝寺和建于明朝的烽火台以及600多年来史学家苦苦寻找的有待考证的明朝建文帝陵寝等众多历史景观,先后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文明村”、“生态村”和“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等。溪塔畲村有景观奇特美丽的葡萄沟,有“南国第一葡萄沟”之誉,是全国完美假期十佳线路中一个景点,先后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此外,白露坑、猴盾、富达等畲村,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于一体,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体验生活的好去处。

  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目前宁德市畲族文化抢救和整理取得初步成效。畲族民歌、银器制作技艺、医药及武术等32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半月里村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全省唯一“省级畲族历史文化名村”,此后又有一批村落被评为福建省特色村寨;全市先后有41人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畲族文化简说》已列入畲族、民族学校乡土教材。

  闽东文化产业无形资产和优势品牌

  宁德市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这些独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民族特色的畲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闽东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和优势品牌。

  做好畲族文化繁荣的文章,促进当地民族文化发展,对宁德市政协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多年来,宁德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群策群力,积极建言,将这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福鼎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与畲族文化有关的提案就达10多件,内容涉及畲族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和谐家园等领域。提案饱含着政协委员们对畲族文化事业的热诚,也成为闽东地区政协大力推进畲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宁德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先后成立了宁德市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推动抢救、保护、传承畲族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遥远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