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五期

闽南红砖建筑,承载着几多历史记忆(下)

2013年10月21日 16:5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闽南红砖建筑中既有中原传统民居的遗风,又有华侨借鉴南洋建筑欧式的风格,代表了中国上世纪初民居建筑的各种类型,与金门岛上现存的乡村建筑风貌极为相似,成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鲜活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人文价值。

  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岸关系趋于缓和,金门人乘着破冰之旅重访故地,感慨万千。据说有个张金福,曾经取名张嶝福,是抗战期间在此地出生的,他的父亲曾经参加金门复土救乡团。他90岁的老母亲,一生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个生活了8年的地方。张金福和亲友来看过好几次,每次都久久不舍离去。他母亲去世那年,遵循母亲的遗愿再度前来。他说:“母亲走了,再也看不到了。今天来看古厝,就是来看老母亲”。当时他动情地跪下放声大哭,旁人无不动容。此后前来参观古厝的金门人越来越多。金门县政府也多次派人前来考察、寻访,提出要将这些古厝建成“金门史料陈列馆”,并愿意出资修缮。

  金门同胞的心愿和要求,引起大陆方面的高度重视。2008年2月,厦门金门同胞联谊会在厦门市政协、人大提交提案和议案,建议抢救金门县政府旧址,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是台胞重要的祖籍地之一。早在2001年11月,厦门市政府就颁布了《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同年,公布31处为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迄今,厦门市共调查登记涉台文物212处,公布保护的涉台文物共计65处。保护涉台文物就是保护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

  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金门县政府旧址被列为当年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也把“金门县政府旧址”批准为“涉台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相关部门已将“金门县政府旧址”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等待批复。

  古厝无言,它镌刻着堪称永恒的史稿。这里每一座楼房都有难忘的故事,都是不朽的纪念牌,讲述着海峡两岸同胞共有的心酸与怀念,纪念着并没有远去的烽火年代……

  申遗路上:两岸携手几率更高

  闽南红砖建筑中既有中原传统民居的遗风,又有华侨借鉴南洋建筑欧式的风格,代表了中国上世纪初民居建筑的各种类型,与金门岛上现存的乡村建筑风貌极为相似,成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鲜活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人文价值。

  大嶝岛的红砖古厝得以比较完整的保存,这固然与它“隐居”在大嶝小岛上,远离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关,但曾饱经炮火连天的洗礼却基本上安然无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大嶝岛与金门岛最近的距离仅1800米。这里曾是国共对峙时期的海上“三八线”,1958年“8?23”炮战后,大嶝与金门进入旷日持久的炮战年代。

  红砖作为福建土楼、土堡、灰砖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土楼申遗成功后,土楼被保护下来并开发成日渐兴旺的旅游产业。红砖古厝作为闽南建筑艺术的瑰宝,是前人留下的一笔珍贵文化遗产,后人有责任有义务将其保护好、利用好。

  据翔安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闽南红砖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缘起金门。2005年金门启动了金门红砖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但由于台湾地区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单位,不具备申报资格,金门就主动与厦门接触,建议联合开展申遗工作。

  因此,闽南红砖建筑申遗,一开始就与台湾一起捆绑。这里,不妨截取申遗路上的几个片段:

  2008年5月,在厦门举办的“海峡论坛”期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带领专家,亲临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古厝考察。

  2008年11月,“第一届海峡两岸南系古建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两岸专家就闽系古建筑特色、南系古建筑保护、工艺传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泉州古建筑专家姚洪峰先生称,这次会议,算是发出闽台联袂红砖建筑开始申遗的信号。

  2010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泉州拉开帷幕,两岸80多位专家将共商“闽系红砖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闽台两岸联袂申遗红砖建筑的呼声高起。

  2011年年5月30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评估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张松,在福建省文物局领导的陪同下,实地考察福建两处古民居——泉州南安蔡氏古民居、厦门大嶝岛田墘社区郑氏聚落,随后将这两处闽南红砖建筑,连同金门古民居一起,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报名单。

  令人鼓舞的是,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已将闽南红砖建筑群作为厦门和南安联合申报的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闽南红砖建筑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不仅有了“正式身份”,而且表明其价值已达到世界文化遗产水平。

  相较海丝之路10多年入选申遗预备名录,闽南红砖建筑只花了4年时间,这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

  消息传去,金门人更是按捺不住。2013年1月8日,金门县副县长吴友钦携金门县文化局局长李锡隆及县议员一行,经五通码头再度来厦门参访。吴友钦此行主要是与有关部门及学者专家会谈,共同商讨两岸联手闽南红砖建筑申遗事宜。

  “由于保存不善与都市化的结果,许多地方的闽式传统建筑多已凋零。金门因为战地的关系没有开发,在建筑上保留了传统闽南风貌,如金门水头十八间、金门琼林传统建筑聚落都很典型。”吴友钦说,此前文化部副部长兼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率团参访金门,在考察过金门红砖建筑聚落后表示肯定,并支持金厦共同申遗,这对两岸专家学者是很大的鼓舞。

  吴友钦表示,金门最近积极筹备召开有关申遗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他特别强调,两岸若联手,红砖建筑的规模群更为广阔和完整,申遗成功的几率更高。这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更是进一步的融合。

  大嶝岛红砖古厝虽有一些精品之作保存完好,但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建筑物年久失修,受损严重甚至出现塌陷。为了让这批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也为了顺利申遗,2011年年底国家文物局拨付了150万元,厦门市财政也安排了150万元的维修资金,一期维修工程随后进入招投标阶段。

  如今启动了保护修缮施工进驻仪式。翔安区将结合打造旅游业的契机,在修缮过程中,将按照“修旧如旧”的模式,以保持古建筑的完整性,围绕“金门县政府旧址”重点打造一条具有文化气息的精品旅游路线。这是翔安旅游利好的消息。1998年,中央批准设立“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并赋予全国唯一的免税政策。2012年,翔安大嶝小镇的销售额(含非进口商品)接近10亿元人民币,客流量突破250万人次,仅次于鼓浪屿,已发展成为以购台货为目的旅游热土。可以想见,闽南红砖古厝一旦申遗成功,大嶝岛又将增添旅游新亮点。

  申遗工作任重道远。可喜的是,不仅辖区相关部门表示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进行研究、保护和加强管理,并拟建红砖文化博物馆;而且闽南地区也在闻风而动,旨在让中山路、杨阿苗故居、泉州天后宫、开元寺、西街片区等老街和古迹都重新焕发生机,以这次申遗为契机,将保护工作延伸到整个闽南红砖建筑。相信在不久将来,闽南红砖建筑将成为海峡两岸的一张新名片,让历史记忆传承下去,呵护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戎戒  文【作家】)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