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下旬,对佛国斯里兰卡来说,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由悟演法师率领的中国福建省连江县宝林禅寺佛教代表团在斯里兰卡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并与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Sri Bodiraja Vihara(圣菩提王寺)联合举办了第五届中斯佛教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这场活动,不仅让斯里兰卡民众看到了中国与斯里兰卡之间的圣洁友谊,而且充分展示了中斯两国佛教文化的辉煌。
高规格的迎接仪式
在这10天中,福建省宝林禅寺代表团相继访问了佛雕艺术殿堂——丹布拉石窟,参观了佛牙寺和供奉佛牙的金塔、有“斯里兰卡第一古都”之称的阿努拉特普拉市的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菩提树和世界最大的佛塔,并与Asgiriya—Gtedige Temple-kandy寺庙大长老Rev Upali Nayaka Thero进行了有益的佛教交流。
4月28日一大清早,数百名佛教信徒一律穿着一身洁白的服装聚集在圣菩提王寺,一个个兴高采烈,脸上挂着笑容,急切地等待着中斯佛教文化交流文艺会演这一美好时刻的到来。
当来自中国福建省宝林禅寺的佛教团体成员来到寺院附近的街道时,一列古代皇宫士卫出城迎宾打扮的队伍迎了出来。其中有一“士卫”高高撑着一把古代皇帝遮阳的撵前来迎接宝林禅寺住持悟演法师。接着是一队宫女打扮的队伍载歌载舞在前面开路,一阵喧鼓乐引来了摩肩接踵围观的路人。
悟演法师是中国僧人,也是这座寺院的主人。10多年前,他应邀到泰国为出家人授哲学课时,懈后了同时在泰国授南传佛教教义的佛国斯里兰卡圣菩提寺的大长老希瓦里。也许是佛缘,他们两人一见如故,相互间经常交流着中斯两国的佛教文化,谈得那样投机。博学多才的悟演法师在中国读过几所大学并正在读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他甚解中国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教义,谦恭、文雅的谈吐,获得了这位斯里兰卡大长老的好感。希瓦里大长老也是位博学多才的修行僧人,他精通南传佛教,对中国佛教也有所了解。他们从相识、相知最终成了忘年之交。在泰国那段讲学的那段时间里,他们俩几乎形影不离。
悟演法师敬仰这位不善言语但对佛学甚有造诣的长老,希瓦里长老欣赏对佛学颇有造诣的悟演法师的才学和修行,他们惺惺相惜。因此,在授课结束即将分别时刻,俩人有点依依难舍。好学的悟演法师向希瓦里长老提出拜他为师到斯里兰卡学习巴利文,希瓦里长老欣然答应接收这位异国学生。因此,悟演法师随希瓦里长老来到了斯里兰卡。
悟演法师的聪明才智甚受希瓦里长老的器重和推崇。从此,这一老一少两位不同国籍的僧人,不仅是一对师生,而且相处如同父子。希瓦里长老全心全意传授南传佛教教义,悟演法师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帮助长老处理寺院的扩建、教学和其他寺务,受到长老的器重。经过几年的相处,长老终于决定并通过法律公证,纳悟演法师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以辅助主持寺院工作。从此,悟演法师经常往来于中斯之间,为传播中斯友谊铺路搭桥。今年这场中斯佛教文化交流就是他们师生二人经过周密策划而定的,旨在通过这场佛教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中斯两国的友谊。
记者随着队伍进入寺院,看见圣菩提寺门口高高挂起了欢迎中国宝林禅寺代表团的标语,寺内传出了袅袅音乐,佛音缭绕,呈现一派欢乐的气氛。
精彩的中斯佛教文化交流表演
当地时间晚上8时,第五届中斯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在圣菩提王寺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中斯文艺会演正式开演。
师从希瓦里长老学习巴利文10年有余的悟演法师,这几年来繁忙奔波于中斯之间为中斯佛教文化交流牵线搭桥,在他的指导下由中斯两国寺院各自创作编排了自己国家的传统佛教文化节目,有力推动了国际文化的融合。这次由悟演法师率领赴斯里兰卡举行文化艺术交流的宝林禅寺佛教代表团阵容强大,有中国著名的昆曲大师王斌、有以“岭南笛子大王”称誉的甘少华先生以及福建著名书法篆刻家邓定剑先生和宝林禅寺朝拜团员一行20余人,他们把各自编排的精彩节目献给斯里兰卡人民,充分体现了世界佛教文化融合的大爱。 在这场会演中,最为精彩的一幕是悟演法师同斯里兰卡的孩子们以阿育王的一个历史故事编排了一个精美的舞蹈,表达了当年阿育王派儿子和女儿把佛陀的舍利送到斯里兰卡的美丽故事,悟演法师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的是斯里兰卡高僧出来迎接佛舍利。他那雄浑而圆润的唱腔和柔情的身姿,歌舞并茂,博得了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最后,晚会在中斯两国的国歌声中徐徐落下惟幕。
这场中斯两国佛教文艺会演,加深了中斯两国佛教界的友谊。悟演法师在发表演讲中说,
据历史记载,公元399年,年过花甲的中国高僧法显法师在从长安出发沿着“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的沙漠地带向当时的天竺国(今天的印度)前进寻取佛经,历尽千辛万苦,于公元409年到达当时的狮子国(今天的斯里兰卡),从此打开了中斯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的交往和友好睦邻关系。如今在斯里兰卡的博物馆也有详细介绍法显法师在兰卡弘法的事迹,令后人敬仰。
“佛教是教育,源自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虽然在戒律形式上被区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但是佛教的真谛是相同的:包容、慈悲、出離、智慧。”悟演法师表示,为继承先人的遗志,这些年来,他一直在为延续及担负起这个中斯佛教文艺的桥梁角色作出不懈的努力,并乐见中斯友谊已经开花结果,他希望中斯两国这种真挚的友谊能万古长青。 中斯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今年65岁的希瓦里长老是圣菩提王寺的住持,他于1961年披剃出家,1969年受比丘戒。1974年,他毕业于科伦坡大学宗教哲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于1990年毕业于兰卡 Kelaniya 大学获得佛教艺术和巴利文博士,并分别在斯里兰卡和泰国学校教学。他对由悟演法师率领的中国福建宝林禅寺佛教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由衷的高兴。他不仅让代表团成员朝拜了寺中具有250多年的菩提树,而且还让代表团全体成员观赏了寺内舍利塔内供奉的佛舍利。 这位对中斯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历史了如指掌的长老在文艺会演前,向在场的中斯两国佛教信众作了开示。他说,长期以来,中国和斯里兰卡同为佛教大国,最早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1500多年以前,两国的佛教界就进行了交流,中国僧人到斯岛取经求法,斯里兰卡僧侣来中国宣教弘法,结下深厚的友谊,至今仍为人们传颂和赞扬。
长老指出,直至近代,中斯两国仍有着深厚友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5年)摩诃菩提会创始人达磨波罗到了中国上海,与中国着名佛教居士、学者、教育家扬仁山先生商谈,相约复兴印度佛教,以此传布世界。1918年,中国着名佛教僧人太虚大师深感斯里兰卡佛教地位的重要,决定着手组织"锡兰佛教留学团",派遣学僧到斯里兰卡学习巴利语和上座部教义。1935年斯里兰卡僧人纳罗达法师来上海弘法,中斯双方商定派遗优秀僧人来斯里兰卡学习,路费由中方负担,中国学僧在斯的费用由斯方解决,选派了惟幻、法周、慧松、唯实、岫庐等5人来到斯国。中国留学僧在斯里兰卡勤奋学习,行解双优,取得了好成绩。然而这时中斯两国都处于外国列强的凌辱下,两国的宗教文化交流很难有所作为。
50年代后,中斯两国分别获得彻底独立,传统的佛教文化都在各自国家获得新生,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进入一个新阶段。1957年,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问斯里兰卡期间,全斯佛教大会会长马拉拉色克拉教授陪同,在群从大会上做翻译,受到同总理的好评。同年7月,斯里兰卡纳罗达法师到北京,代表斯里兰卡的佛教徒将一颗佛舍利赠送中国佛教徒,受到中国僧众的热烈欢迎。
接着他回忆起他与悟演法师在泰国相识后的频繁交往中建立起深情厚谊,在寺务的搭上受到了悟演法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圣菩提寺的建设和寺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尤其是这几年来,悟演法师在斯里兰卡拓展中斯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加深了中斯两国人民的友谊,他为此深感欣慰。他希望这种友谊能长期保持下去。(陈国明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