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六期

“5·18”:20年辉煌里程

2013年10月17日 16:3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20年来,通过海交会的招商活动,福州市开放的路越走越宽、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大,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

  5月18日在福州开幕的第14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上,首日签约重点项目50项,总投资1851亿元人民币。从首日签约项目来看,本届海交会由往年的外资项目一枝独秀,发展为央企、外企、民企项目齐头并进。这些项目围绕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环保、文化旅游、绿色及服务贸易等主题,具有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等特点。

  海交会发源于福州市从1994年开始成功举办的首届国际招商月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辉煌里程。如今,招商月已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盛会。

  国际招商月应运而生

  上世纪90年代,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福州,为了加大开放力度,推动福州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创设了福州国际招商月,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性招商平台。

  1992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倡议并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工程。实施这一宏伟战略,走开放之路是必然选择,关键是要有一个集聚开放要素的平台和窗口。于是,由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创办了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于1994年10月应运而生。招商月举办了一系列招商会,成功建立了“让福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福州”的开放大平台。

  招商月创办后,突出开放融合、两岸合作、科技创新等主题,招商引资成效凸显,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从1996年起,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把招商月与厦门“9·8”投洽会并列为福建两大国际性招商经贸活动。

  随着两岸关系和谐发展,招商月促进对台经贸交流的特色和作用日益凸显。1999年,招商月活动新增了由福建省政府主办的“海峡科技文化博览会”,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部委参与主办,进一步提高了招商月活动的招商引资层次。2005年,经国家商务部批准,规范展会名称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并引起了海内外的大关注。

  从2008年起,海交会已发展成为由国台办、中国贸促会、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商务部作为支持单位的大型经贸交流活动,加上同期举办的其他配套活动,招商月、海交会已成为福州吸纳全球资金、走向国际的金字招牌。

  此后在每年5月18日隆重举行,就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各地经贸会展活动相继取消的特殊时期,第五届海交会仍然如期顺利举办,并且创出了几个第一。

  2004年海交会上,澎湖地区首次组团参展;2005年海交会上,首次组织台湾农产品参展,并实现台湾水果首次“零关税”直航福州;2006年,海交会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种类和范围,并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2007年 海交会率先启动了福建沿海与澎湖地区货运直航,台湾台中六县市首次由地方政府组团参展参会;2008年,海交会福州市政府与台北市政府签署了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声明,这是海峡两岸地方政府签署的首份协议,同时,参展的台湾县市首次基本覆盖台湾全岛(除花莲、台东两县);2009年,海交会推出了“两岸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启动仪式”;2010年海交会上,大陆首次正式从台湾引进的大米;2011年,海交会首设ECFA早收清单产品展区,开创了ECFA正式实施以来海峡两岸大型经贸展会此类展区的先河;2012年,海交会揭牌成立了海关总署福州原产地管理办公室,是大陆首个专门负责管理对台优惠和非优惠贸易原产地业务的机构。

  着力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

  历经20年里程,海交会规模不断得到扩大。福州市借助这一平台,着力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历年海交会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福州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

  20年来,通过海交会的招商活动,福州市开放的路越走越宽、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大,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据统计,至2012年全市在累积在海交会活动中签约外资项目达4000多项,利用外资300多亿美元,引进落地的冠捷电子、中华映管、东南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至今仍是福州引以为豪的领军企业,为福州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招商月活动,福州对台优势更加凸显,多项涉台先行先试政策在招商月上发布和实施,有效带动和促进了海峡两岸经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

  在突出抓好项目对接的基础上,福州市着重围绕产业链招商和工业园区招商,一大批项目签约、动工、投产、增资扩产,使各类资源要素加快集聚。在冠捷电子、华映光电、东南汽车等一批大型外(台)资龙头企业带动下,重点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壮大,形成了八大支柱产业集群。一批新型商贸业态相继落地,推动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深化榕台经贸合作,建立台商投资区、闽台(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试验区、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涉台园区,台商投资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到13.26平方公里,累计批准台资项目(不含第三地)2143项、合同台资41.34亿美元,榕台之间的区域潜在优势转化为两岸经贸合作的现实优势。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局势的缓和,“三通”直航、文化交流、民间往来、居民赴台个人游等方面福州市均走在全国前列,“两马同春闹元宵”、“海峡两岸合唱节”等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涉台先行先试政策在福州的发布和实施,在第13届海交会上,福州市宣布设立了大陆唯一的涉台商品原产地管理办公室,

  此外,福州市目前正加快推进福莆宁同城化进程,加强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等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榕港澳台合作层次和水平;区域协作的日益热络,进一步拓宽了福州市的开放发展领域与空间。

  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作为一座因开放而崛起的沿海城市,福州市充分发挥区位、侨台、海洋等开放优势,全面推进大开放,加快建设并取得了令引人瞩目的成就。20年来,借助海交会这一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使福州市招商引资的路越走越宽,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福州市目前正按照当年习近平书记在福州工作时提出的“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城市发展导向,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手笔、更高的标准,把福州规划好、建设好,加快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滨江滨海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尤其将全面突进马尾新城建设,围绕“两组团一廊道”发展格局,加快把马尾新城建设成福州未来新城的核心区、先行区和示范区。还将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味,打好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力争用2-3年努力使福州中心城区面貌有一个明显改观。

  与此同时,福州市还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小城镇及“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福(州)莆(田)宁(德)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互动对接。当前,福州市依托海交会引资平台正在打造的福州高新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临空经济区、江阴海港新城等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培育一批带动今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

  从今年的海交会签约项目看,福州市引资呈现出诸多特点。中航国际(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通用航空飞机制造项目落地福州,填补福建航空制造产业的空白;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华电集团将投资风力能源项目,中航国际(香港)实业有限公司、台湾环宇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选择在福州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实现突破。

  此外,福州还将充分利用“5.18”海交会这个重要平台,倾力打造最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将要进一步完善各类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公建设施以及服务设施等配套建设,为大项目、好项目快速落地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将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优良传统,主动服务大开放、热情服务大开放、优质服务大开放,进步创新机制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吸引更多台资、侨资、外资建设一个全新的福州。(蓝天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