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闽江公园南北江滨,分别耸立着1方雄浑大气、逸群绝伦的花岗石巨印,一枚印面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被誉为“中华第一巨印”;另1枚重达33吨,印面为“北京奥运”,这两枚巨印均是由著名书法篆刻家邓定剑无偿捐赠的。今年初,他又再次把篆刻的新作、重达1吨的巨型铜印捐献给福州三坊七巷,使之成为镇坊巷之宝。三颗巨印映出了邓定剑的功德人性和爱国爱乡的情结。
书香世家,6岁始学书法 邓定剑1959年生于福州书香世家,父亲邓秉钺是著名书法家兼中医。他6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习他学书法。那时年纪小、贪玩,经常在写书法时会走神,便会受到父亲的惩罚。回忆儿时练习书法的艰辛过程,邓定剑至今难忘。他说,父亲是位非常严格的老师,每次在练习书法时,父亲便会在他的手臂上放一怀水,一旦水溢出来,就会挨打。邓定剑笑谈自己的书法是在竹鞭的监督下练出来的。成材后,他深深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说,如果没有当年父亲的严格,就不会有他今天的成果。
书法,为邓定剑打开了人生的一扇门,也为他开辟了一方新天地。他告诉记者, 1979年他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了整整6年。这对一个怀着理想和抱负的年青人来说,可能是痛苦的煎熬,可是对邓定剑来说,却给了他充分的时间进行书法的练习和研究。他没有让时光虚度,在家孜孜不倦地练习书法和篆刻。在这6年中,他自学了《说文解字》《篆刻学》《古文字类编》《古籀汇编》《甲骨文编》《汉铜印丛》《钟鼎款识》《金石大字典》《古代瓦当》等书籍,阅读过秦《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以及汉《褒斜道碑》《祀三公山碑》《延光残碑》等各种古拓碑帖……。在博采众家之长中,他最得益于清邓石如、赵之谦和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技艺。与此同时,他在遍访名家的基础上,勤于研习传统印谱,把传统篆刻的底蕴与自己的印风相融合,形成邓定剑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书法篆刻界的肯定。 “先与古人同,后与古人离”,是邓定剑练习书法的理念。 通过书法的练习和磨练,他深深体会到传统书法的魅力。他大量临摩中国历代书法家的字帖,为自己的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师古而不尼古,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他开始创新。经过多年摸索和苦练,使其书法作品雄健、狂野、灵动,铸古熔今,独树一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个春华秋实,邓定剑终于决定试剑。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分会举办“杏花杯”全国书法篆刻比赛。21岁的邓定剑试露锋芒,送一幅阴字书法《墨醉十日》参赛,在这幅作品中,十与日之间留有空间,4个字组成弯月形,朱白相间,耐人寻味。经过专家评选,此幅作品夺得全国唯一的一等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作品同时入选中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中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作品集,并参加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此后,他的作品还多次在香港、台湾、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地参展,受到了海内外书法界的极大关注。
三颗巨印横空出世
邓定剑不仅书法精湛,篆刻更具功力。他从小受到传统教育,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他要用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对祖国的爱。2000年,他制作的一方巨大石刻印章,重量为15.2吨,巨印正面刻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篆体大字;印纽刻有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朝天的一面刻有56朵祥云、34颗星,56朵祥云代表着56个民族,34颗星则代表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祥云之中还有“永保国富”四个大字。这颗印被誉为“中华第一巨印”。
谈起刻此枚印章的原由,邓定剑说,1995年10月26日,中日尼雅考察队开掘尼雅古墓群8号墓,出土大批珍贵文物,比如带“王”字的陶罐,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图)尤为光辉灿烂、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他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似乎预兆21世纪必将大利于统一富强之中国。为此,他特刻此印以讴歌中华盛世,也是对祖国美好命运的祝福。如今,这枚巨印被立在闽江公园北江滨,他希望这枚巨印能见证盛世中国。
2001年7月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成为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时,一股激情在邓定剑胸中汹涌。他立即投入了“北京奥运”巨印的创作中。从那一天开始,他爬过10余座高山寻找印石,推掉了近百万元酬金的商业篆刻、书法合同,卖掉了多幅祖传古画筹款,用5年多时间专心创作、雕刻。这枚“北京奥运”巨印,不仅字体笔势雄健,线条有如金钢铁杵,力能扛鼎,而且边款采用中英文并列铭文,是中国篆刻史上的首次创造。北京奥组委会官员表示:“北京奥运”巨印很有创意,具有很好的民族象征意义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2008年,他把这枚重达33吨的花岗石巨印,无偿捐赠给福州市政府。现在这枚巨印被立在闽江公园南江滨,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遥相呼应。
谈起创作的艰辛,他只是淡淡一笑说,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然而,由于为了创作两枚巨印,他花尽家中的积蓄,无力提供儿子在国外读书的学费,只能中途让儿子辍学,放弃了在国外深造的机会。他至今仍觉得亏欠了孩子。但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自己爱国爱乡的信念。 今年初,他再次全新创作完成了印面长宽各1米的铜印,铜印刻有福州近代著名诗人、教育家陈衍“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的诗句,巨印左侧刻铭文:“闽都三坊七巷,承古韵之遗风,续千年之文脉,英才荟萃,雅韵云集,石遗老人名句誉满寰中。”右侧刻铭文英译版,两侧以篆体“州”字连接作花边。印纽为双孔桥纽,一对蝙蝠飘然而至。蝙蝠象征有福,用在这里既借此与篆体“州”字花边连成“福州”谐音,又标志福到三坊七巷。他把这枚创全国铜印之最的铜印送给了他工作几十年所在地的福州古街三坊七巷。如今,巨印成为古街三坊七巷最亮丽的看点。
“事业成功‘善’为先”
“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善’为先”这是邓定剑做人做事的理念。他从小就有一颗爱心,他同情穷人,愿意慷慨付出。小时每次上街看到有人乞讨,他会把自己袋子里的钱全给他。在他21岁那年,有一个年轻人因背上长疮腐烂,流落到他家附近街头,他看到后,因身上没钱,立即跑回家给他端去了饭让他吃下,再给他盘缠,让他买车票回安徽老家。后来,他听一位邻居说,这位年轻人发达了,专程到福州寻找恩人,但因邓定剑的家已搬迁,失之交臂。邓定剑听后淡淡地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他做善事不求回报。
邓定剑认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只要有能力,就要回报社会。因此,他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总以“善”为先。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做为一名著名书法家的邓定剑,他除捐出家里的3千元钱后,一时凑不出更多钱来捐献,于是,就摆出了地摊为汶川大地震灾区募捐,用二天半时间募了3万元交给了福州市红十字会,一时被传为佳话。2010年,闽北大地发生重大洪灾,邓定剑因这几年为捐赠三颗巨印,花费了家中全部积蓄,手头没有更多现钱,他只好捐出了一幅书法,价值5000元。
平时,邓定剑对那些残疾人和穷苦人寄予特别的同情,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哪里有灾情,那里便有邓定剑捐资的身影。他的善举得到了社会和民间的赞扬。为此,著名书画家、中国西冷印社副社长刘江看到邓定剑的书法和篆刻后,赞不绝口,称赞他:画好、字好、篆刻好!当这位高龄90多岁的老人了解到邓定剑做了许多善举后,更是赞叹不已。他专程挥笔为邓定剑题词:“天道无亲,常助善人”。(陈国明/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