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七期

船政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13年10月17日 10:1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作为今年海峡论坛重要活动之一的第四届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于6月13日上午在福州举行。两岸20余所科研院所专家参加 20个船政家族与会,他们在研讨中一致认为,这场研讨促进以船政文化为纽带的两岸交流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海军的摇篮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中坚骨干。为此,马尾船政学堂也被称为“中国海军的摇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将之称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发扬光大船政文化精华,营造再掀闽江开放潮、推动福州大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有着深远的意义。

  弘扬船政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

  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是由台盟福建省委、福州市政协、福建文史馆、福州晚报联合发起创设的,已连办三届,前3届先后围绕“福建船政与中国近代海军”、“福建船政与辛亥革命”、“福建船政与台湾近代化”3大主题,进行了集中探讨。本届船政文化研讨会首次进入海峡论坛,主题是:“弘扬船政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

  福州海军学校(清朝时称船政学堂)航海系第12届毕业生、中国海洋大学校原校长、福州海军学校航海系第13届毕业生、台湾海军中将徐学海等一批船政精英也与会,并做学术演讲。来自海峡的两岸的林则徐家族、左宗棠家族、沈葆桢家族、严复家族、罗丰禄家族、叶祖珪家族、萨镇冰家族、黄钟瑛家族、刘冠雄家族、陈兆锵家族、陈季良家族等50余个杰出海军精英家族也派出代表参加。他们就“船政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发展”、“船政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增强”、“船政精神与国防力量的增强”、“船政精神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对当年左宗棠为强国强军而创办的船政学堂的伟大创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与会的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陈俨少将,是一位阅历极为丰富的海军将领。他是新中国第一位国防经济学博士,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西沙守卫了整整9年, 2010年3月,由他担任政委的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共为588艘中外商船提供了护航保障。他在发言中称,从军40年的他,作为一名海军战士,深深懂得海洋对中国来说是何等重要。他认为,只有强大的海军,才能守得住广阔的海洋。为此,他对左宗棠创办福建船政的创举倍加赞赏。他说,在驻守西沙期间,他亲历过海峡两岸海军共同守住中国南海的壮举,他认为如果不是两岸守军的共同努力,南海就不会有现在的良好局面。因此,他希望不仅过去和现在,还希望将来两岸海军仍要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利益,守住海洋国土,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做了更大努力。

  台湾《中华日报》社董事长胡鸿飞,在发言中热情洋溢地赞扬左宗棠创办福建船政,培养了一批船政精英应对列强入侵的伟大创举。他说,船政文化在台湾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船政精神寄托着国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因此,他认为,举办这场船政文化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的贺信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给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发来了贺信,他盛赞已连办三届的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已“对促进以船政文化为纽带的两岸交流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林文漪副主席在贺信中,激情洋溢简述了船政的辉煌。他说,福州船政和以之为代表的船政文化,是清朝末期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近代海军的摇篮,为应对外国强敌的坚船利炮,福州船政紧密跟踪国外船舰技术发展的前沿,先后自行设计了木壳船、铁胁船、铁甲船,为我国近代海军的国防装备制造奠定了基础,显示出强烈的海防观念和海权意识。”“福州船政是集生产制造、教育培训、科研设计于一身,是一所高规格的、以学堂为中心的机构。船政学堂是具有工科性质的近代学堂,其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延请外教、出洋留学等方面的创新,都堪称一时之翘楚。船政学堂之所以精英辈出,与其学以致用的课程设计、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实践、近乎残酷的学生淘汰制度息息相关。同时,船政学堂还培养出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他在贺信中,对研究、弘扬船政文化的现实意义也给予了肯定。他指出,当前我国在东海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主权争议,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有一半成为争议海域;此外,还存在突破岛链封锁和‘马六甲困局’的现实需求。要维护我国领土完整,保护海上通道、对外贸易、海外市场和海洋产业,就必需有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而这种理念早在船政先辈们的洞识中体现出来。他认为,福州船政的办学思想在今天仍值得借鉴,而其中教学与实际需要对接、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产学研一体、科研成果快速向产业产品转化等理念,在今天也仍有进一步推广的空间。他说,福州船政“虽然经历了140多年历史沧桑,但其所具备的海权意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等开一时风气之先的思想文化内涵,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其所践行的一些成功实践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林文漪在贺信中盛赞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的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对促进以船政文化为纽带的两岸交流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即将开幕的第四届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林文漪也给予了很高的期许:“今天,我们再一次相会在海军摇篮、船政故地,共同研究、发扬福州船政留给我们这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两岸学者和船政后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还是进一步开启两岸相关研究合作互动的契机所在,必将深入推动两岸人员和文化的交往交流。”(遥远/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