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海峡新闻| 海西视点| 交流合作| 闽台渊源| 印象八闽| 服务指南| 人物访谈| 台海观澜| 共同家园| 专 题| 视 频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闽台在线  >  2013年第八期

闽台19对同名村结对续缘———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暨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侧记

2013年10月16日 11:0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6月16日下午,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暨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在厦门博物馆大厅正式举行。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副主任、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总裁洪伟,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政党局局长贺之军,福建省台联党组书记、福建省台办副主任蔡尔申,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欧阳建,台湾海西区同乡联谊总会理事长陈士章,台湾书画院代表卧龙,台湾基隆市政府秘书长张锦佳,台湾同名村代表许建强,全国台联联络部部长何长明,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总经理艾克,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梁志强,福建省台联副会长、厦门市台联会长陈永东,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等领导和嘉宾以及福建省市各级有关部门领导、主协办单位领导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闽台同名村乡亲代表、海峡两岸书画界人士和厦门市台胞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福建联党组书记、福建省台办副主任蔡尔申主持了开幕式。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健致辞,他首先对闽台同名村联谊活动周的启动和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闽台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让两地有着割不断的绵绵乡情。海峡论坛自2009年开始举办,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一次盛会。本届的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暨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活动是一项兼具传承与创新的交流项目,希望台湾各位乡亲和各位嘉宾对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他希望台湾乡亲在福建期间多走走看看,观光考察、探亲访友、投资兴业。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副主任、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宣布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暨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开幕。在优雅喜庆的音乐声中,参加开幕式的全体领导和嘉宾在书写有“同根同源、同心同行”字样的10米红绸横幅上签名留念,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闽台同名村历史渊源、文化习俗图片展,闽台“同名村心连心”楷书专栏展及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

  闽台同名村结对签约

  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表明,早在远古时代,台湾的“左镇人”就是从福建通过海退时露出海面的陆桥进入台湾的。明末清初,大量福建人移居台湾,台湾福建籍人口骤增,人口数量占台湾总人口80%左右。由于闽台自然环境极为相似,闽籍移民几乎原封不动地保持着原有的风俗习惯。闽南话成为台湾最通行的语言,移居台湾的闽南人保持着家乡的服饰、饮食、住宿等生活方式,恪守着家乡的礼仪和婚丧喜庆,遵循着家乡的岁时年节习俗,供奉着从家乡带来的神祗,演唱着家乡的音乐戏曲。

  千百年来,闽籍移民或以宗亲血缘关系,或以同乡地缘关系在台湾聚落而居,胼手胝足开辟新的家园,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出于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与思念,他们大量沿用祖籍地地名,延续家族相袭的堂号和郡望,供奉同样的祖先神祗,以示木不忘本,水不舍源,开枝散叶在台湾,但“根”却深埋在大陆。据文献统计,台湾冠籍地名有110处,两岸有故乡同名村庄91个,其中,台湾用福建祖籍地的同名村庄有51个,占了一半以上。每个同名村庄都印证着在台湾的福建先民对大陆故土的思念,承接着闽台间的血脉亲情和历史文化,见证着两地穿越时空且绵延不绝的血脉亲情。

  此次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暨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活动,两岸同名村代表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企盼。台湾同名村乡亲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参加活动的台湾乡亲共有66名,其中包括台湾海西区同乡联谊总会会长、台湾原住民族人文关怀协会理事长陈士章,台湾海西区同乡联谊总会副会长、台湾创业育成产销拓展中心理事长陈恩泽,台湾基隆市政府秘书长张锦佳等台湾政要以及台湾书画家等台湾名流。台湾同名村代表有来自台湾新北、基隆、南投、彰化、桃园、花莲、台南、云林、屏东、嘉义、高雄、新竹等县市,充分代表了台湾同名村基层民众的心声和情感。大陆同名村代表有33人参加,分别来自福建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市。海峡两岸10多个同名村代表还不顾路途劳顿,携带宗亲族谱参加活动。

  在开幕式上,共有19对闽台同名村代表在“闽台同名村交流合作结对意向书”上签约。闽台同名村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就进一步加强双方交流与合作签定了协议。闽台同名村双方将加强两地宗亲交流互访,开展寻根、谒祖、会亲等活动,以血缘、姓氏为传承纽带,共同开展族谱对接和修订,追溯共同祖先和宗亲渊源;加强两地传统文化交流,适时在两地举办民俗、民间信仰等特有的同名、同源、同根的乡情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乡情、亲情和友情;加强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合作,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在工业、种养殖业、贸易等方面提供技术和市场互补,并在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协作,在政策范围内,促进两地企业和民间的合作;加强互助,双方将根据对方的需求,积极帮助对方联络其他有关工业、种养殖业、贸易、文化、教育等企业和单位,进行合作,提供便利。

  欢快亲切的恳亲联谊

  一路欢笑一路歌,6月17日下午,闽台同名村代表及主协办单位工作人员共100多人,驱车前往泉州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开展恳亲联谊活动。冒着酷暑前来参加恳亲联谊活动的当地乡亲有数百人,福建省台联江尔雄会长、梁志强副会长及惠安县人大、政府、政协及县有关部门领导也参加了联谊活动。

  恳亲联谊活动在大岞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举行。福建省台联梁志强副会长主持了恳亲茶话会。惠安县副县长许贞丽、崇武镇、大岞村领导分别代表惠安县各级组织讲话,对闽台同名村乡亲前来参加恳亲联谊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及人文习俗情况。台湾海西区同乡联谊总会理事长陈士章、台湾同名村代表、基隆市惠安同乡会会长张细山也分别代表台湾主办方和台湾同名村发言,对当地政府和村民的盛情欢迎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后要加强闽台同名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及海峡两岸民众间的互惠双赢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福建省台联江尔雄会长在讲话中说,台湾汉民族的祖先大多来自闽南地区,为了思念家乡,他们把祖籍地的府、县、乡、村地名、街巷名和宗祠名、寺庙名,乃至山川名胜名称,甚至以开发建设台湾有功的历史人物、有影响的垦台名人、移民首领名字、家族姓氏作为新聚居地的乡镇村里街区的地名,有的作为祖祠、庙宇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形成了海峡两岸文化中特有的双向、互渗的乡情延续,表现出典型的乡情文化根源性、民族性和民间性特征,带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面。她指出,闽台同名村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根同源、同心同行”,更是海峡两岸深度交流的时代大趋势。她衷心祝愿海峡两岸乡亲,借助两岸同名村这个交流合作平台,携起手来,互利双赢,同谋福祉,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恳亲茶话会上,福建省台联在闽台同名村代表中倡议成立“闽台同名村联谊会”。旨在常态化开展闽台同名村之间的交流交往,促进闽台两地乡村基层组织的结对联谊,充分发掘闽台同名村资源,增进交流合作,促进两岸民间经济、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繁荣和发展,延续乡情乡谊,凝聚同见共识,达到互利双赢目的,增强台湾民众的民族、文化认同。

  是日下午,闽台同名村乡亲还在宗亲祠堂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并一同参观了大岞村村容村貌和祖厝寺庙。

  笔墨丹青抒乡情

  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是此次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的又一主题。此次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交流展以“书蕴千秋中华情、画藏古今两岸缘”为主线,在厦门博物馆展览大厅集中展出了海峡两岸200多位现代书画名家的300多幅书画精品。其中不乏大陆著名书法家舒同、启功、赵朴初、文怀沙、沈鹏、张海和著名画家刘光夏、邓刚、翁振新以及台湾著名书画家沈耀初、台湾艺术大学教授李毂摩等大师的书画作品。这些书画作品集中体现了两岸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喜爱,展现了海峡两岸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艺术境界。特别是“两岸同名村村名村址楷书专栏和村址图绘”将闽台同名村的渊源历史用传统艺术方式呈现出来,这在海峡两岸艺术界中尚属首次,极具社会价值和意义。

  6月17日下午,前来厦门参加联谊活动的23位海峡两岸书画名家,还在厦门博物馆举办了专场笔会。书画家们在现场即兴挥毫泼墨,围绕“同根同源、同心同行”的主题,创作了近百幅美轮美奂、艺术精湛的书画作品。特别是八旬高龄书画艺术前辈、著名山水艺术大师杜伯仲老先生,不顾高龄站立近三个小时,现场创作的“风景这边独好”大幅水墨风景画,给观众带来了书画艺术精湛绝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也让在场的观众感动不已。(福建省台联:周雄铭  文/摄)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