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台湾游的行程是环岛一周游。今天的路线是从花莲到桃园。先参观大理石工厂,然后沿着险峻而美丽的苏花公路到野柳风景区,最后是进免税店和土产店购物,台湾行也就接近尾声了。
地处台湾东部的花莲县,矿产资源丰富,大理石、蛇纹石、白云石、水晶、软玉、玫瑰石等都是花莲特产。当地人“靠山吃山”,积极探索石材深加工工艺,其石艺与石雕作品远近驰名。 花莲国际石雕艺术节活动从1995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让世界各地的石雕艺术创作者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提升地方石雕艺术水准。
展厅里各色宝石琳琅满目,猫眼石果然酷似猫眼,连那灰色的窄长猫眼瞳仁都有,于是不少团友经不起诱惑,纷纷解囊,也算支持了台湾经济。
旅游车沿着连绵曲折、在峭壁上延伸的花东沿海公路,转往刚刚新开通的宜兰到台北的高速公路,通过长达12.9公里,号称世界第五长,东南亚第一长隧道——雪山隧道向台北挺进。乘车经雪山隧道、清水断崖及山海公路、苏花公路,沿途欣赏蓝天碧海,连绵曲折的怡人美景。很多内地的游客以往对台湾的印象就是阿里山和日月潭,这几天游览了台湾不同的景点后,大家开始议论起了台湾的一个又一个自然景观。而我们心向往之的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北县万里乡的台湾北部,离著名的基隆港不远,北望东海,东向太平洋。是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因大海波浪的常年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野柳各种奇特景观。是世界级地质公园。
由于地底下地壳板块运动和挤压、千百万年的海蚀风化、从而形成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断层、堆积层,坑洼。蘑菇状、动物状、奇形怪状的岩石,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刚听到“野柳”这个名字,我想当然的以为,风景区里一定有很多野生的柳树。结果是大错特错了。看了半天都没有看见海边有什么野生的柳树影子,原来这野柳,不是树木,其名字源于西班牙魔鬼之角的“魔鬼”一词,经转音译而成。原来如此,西班牙人统治台湾所留下的痕迹处处可见。
进入野柳风景区,沿着步道而行,一路可以尽览奇特的地质景观。由于岩质较软弱,侵蚀速度较快,形成脖子细长的蕈状岩,远看好像蜂窝一样,仔细看所有蕈状岩的头部,似乎可以连成一个平面,这是因为这一层岩石含钙质或生物的碎屑比较多,而且常有结核,当这些受到海浪冲击和被海水或雨水溶解,就会出现小洞。在海水不断侵蚀下,岩层逐渐剥落,就形成了圆柱的烛台,烛台石的特异造型举世无双,每一支烛芯的大小形状都不同,像是被风吹动的烛火,或明或暗,真是太奇妙了。
野柳海边的山涯,经过大海千百万年无休止的加工修理,已是面目全非。现在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一幅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抽象派的水彩泼墨画。奇形怪石,随处可见。
在所有的岩石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女王石,尽管早已从照片中领略过她的尊容,可当你站在“她”面前时,还是会不知不觉被“她”高高挽起的发髻,修长优美的美颈,微微扬起的下巴,优雅的身姿而深深吸引和感动着。太多的神奇,无法用言语表述。
野柳就像是个小小的“半岛”,周围有海水永恒的潮汐涨落,岸上有气象万千的怪石嶙峋,人们耳边还流传着许多凄美的神话,这幻境般的美丽随同它的名字“野柳”让人似真似幻地遐想。
据考证,野柳海蚀奇观的形成是大约在600万—2000万年前,由于地球造山运动的挤压,两侧出现了两道断层。原来的海底被挤压凸出地表,经过海水日夜的冲击,历经风吹雨打之后,破碎的断层带便凹入内陆形成海湾,中间突出的部分造就成今日的野柳海岬。岸边则产生了单面山、海蚀崖、海蚀洞等地形,经由海水不断地冲刷、东北季风不停地吹拂,将原本沉寂海底的海中古生物的坚硬结核风化出来。当周围的软岩层被侵蚀之后,呈现不规则状的结核便露出地表,形成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风化窗、姜石等罕见的地理奇观。
来台湾前,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有关野柳的资料。很多写野柳的文章和照片,早已让我对野柳多了几分期待。但是,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并亲身踏上野柳,无论如何也不会想象得到野柳带给你的震撼。
不知为什么,站在野柳看海有一种和在别的海边不一样的感觉。在福建厦门珍珠湾,喜欢那种被海水淹没脚面的感觉;在海南三亚的亚龙湾,有一种想拥抱大海的欲望;在北戴河的渤海海边,总仿佛看到那艘打鱼归来的渔船;在上海奉贤的碧海金沙上乘坐沙滩摩托快艇,那风驰电掣的感觉很爽。但是,今天站在这野柳的海边,脚底被海浪轻轻拍打着,脸颊被海风轻轻吹拂着,眼里尽是大自然神奇力量打造出的举世无双的杰作,心中油然产生一种对大自然的无名敬畏。
返程飞机是夜航。与来时上午时间有不同的感受。台湾桃园机场里依旧一片繁忙。回想这次台湾之行,在台北住过两晚,一路往南,再往东,回到台北,对台湾的风土人情有了些许了解。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台北白天和夜晚的不同风采。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更喜欢夜晚霓虹闪烁的台北,因为,在夜色掩映下,台北建筑物的破旧印象得到了掩饰,毕竟,台北虽然旧,但很整洁。就如一个衣衫并不光鲜,但依然浆洗得很干净的知识分子,总保持着他的尊严和体面,就是这样的感觉。
夜色阑珊的台北,离灯光远一些的建筑物,看起来跟国内的某个地方、某个城市的建筑造型、设计是无异的,只是台北的夜晚很静,灯光在旅行大巴的疾驰中闪成一脉流荧。这样的景象,会让人容易产生那么一点淡淡的怅然若失的感觉。
那天,在台北一早醒来,从窗户朝外看,昨夜下过雨,潮湿而温润的空气让街道更加洁净。走在街上,楼房的墙壁多呈暗色,一点不显得新潮,这种色彩显示着这些建筑的年龄。马路上偶尔能见到一两个老外,而更多的都是和我一样黑头发、黄面孔的中国人。走在台北街上,就像走在大陆的某一个地方,那么熟悉,并没有那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漫步台北街头,并不宽阔的人行道,两旁都是清一色的店铺,匾额上的繁体汉字,展示出中华文化源于一脉的传统文化氛围。夜色中的台北,有许许多多行色匆匆的人群、车辆遍布街头,特别是台北街上摩托车很多,并且速度都很快,经常从身边呼啸而过。
说实话,台湾最可以魅惑人心的地方,包括它的干净整洁、文化、生活、人情世故等等。置身于台北街头,仿佛正置身于一个旧时代的画面里。
正想得入神,偏头望向飞机舷窗外,只见一轮圆月,正静静悬挂。(何奕敏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