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对外改革开放后,闽西北山区客家古邑明溪县的客家人不愿守住千年不变的大山,果敢地闯荡海外,仅有11万多人口的小县,有13000多人闯荡欧洲,使这座名不经传的小县成了“八闽旅欧第一县”。据统计,明溪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共有118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近4000人,占全县学生、幼儿总数的33.6%。为让闯荡欧洲的新侨能在国外安心创业,明溪县高度重视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对这些留守儿童以更多关爱,让他们共享一片自由的蓝天。
7月13日至7月27日,明溪县华藏图书馆举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全县小学生、留守儿童踊跃报名,愉快参加活动。
“八闽旅欧第一县”
明溪县是古老的客家县,建县千余年来,许多山乡村民祖辈就守住这千年不变的连绵大山。自改革开放后,山村的年轻人受经济大潮影响,不甘寂寞,纷纷外出打工赚钱。1989年,有一位定居在明溪县的祖籍浙江菇民,在国外亲人帮助下办理了出国手续,到东欧的匈牙利谋生,开了客家古邑山民闯荡欧洲先河。接着,他又陆续通过群带关系,把自己在明溪的亲朋好友带到国外。此后,便以滚雪球的方式,在明溪县掀起了一阵出国潮。随着出国人员人数的不断增多,明溪县成了福建内陆新侨乡,号称“八闽旅欧第一县”。
记者在明溪县采访中获悉,该县出国人员最先落脚地是在东欧的俄罗斯和匈牙利,随着他们经过辛苦打拼资金积累增多,出国的足迹也就不断延伸,部分人员开始向西欧进军,分别到了意大利、法国、英国等许多欧洲国家,还有人移居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现在明溪县出国人员遍及全县九个乡镇,大部分仍留在欧洲创业,不少人还成了当地的商界名人。据当地的中国银行统计,明溪县每年接收外汇都达到2亿元人民币以上。富裕起来的明溪县出国人员中,有许多人纷纷回国投资回报故乡,全县出国人员回国投资额达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在故乡明溪县投资就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年轻人出国创业后,他们的子女怎么办?带着子女出外闯荡将会影响他们的事业,为在国外全力打拼出一个崭新世界,他们只好把子女留在家乡交给自己的父母,让他们的子女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纪大,这些华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构建关爱留守儿童体系
随着留守儿童人数急剧上升,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为明溪县教育工作的重点。于是,明溪县在各行政村成立了侨联小组,帮助出国人员解决留在家乡的子女教育问题,为出国人员排忧解难。目前,该县采取5项措施,构建关爱留守儿童体系,努力做到对全县留守儿童从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心理上疏导,极力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明溪县为此创新了“一套”方式,强化管理职责,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该县留守孩子教育管理现状和工作机制开展调研,摸清留守儿童状况,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做到“八个清楚”,即留守儿童年龄、入学情况、家庭住址、留守原因、临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家长姓名、家长经商务工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清楚,完善结对帮扶、监护人培训、随访、亲情交流等工作制,做到对全县留守儿童状况了如指掌。
与此同时,该县还落实了“一项”帮扶,发动年轻干部、老师、职工争当留守孩的“爱心爸妈”、“临时哥哥、姐姐”、“代理家长”,让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给予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学校还建立“留守孩”档案和联系卡片,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及时解决学习生活困难,疏导心理困惑;在社区建立少年之家等未成年人专属场所,定期与学校协调沟通,不断丰富和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活动。此外,还加强了全县9所乡村少年宫的建设,解决放学后以及节假日农村留守儿童的失管失教问题。
为让留守儿童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学校建立了电话联系制度和“师生电话簿”,开通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班主任还与“留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了“信息热线”,每月至少一次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或托管人联系,并开展“电话爸爸”活动,建立电话爸爸谈心制度,以电话谈心、走访交流等形式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详细填好记录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品质。”是明溪县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托县一中,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在各中小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队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使留守儿童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馨。
此外,教育部门还组织开展“心手相牵,爱在蓝天下”、“大手牵小手、爱心助成长”、“爱心妈妈”等各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努力用社会的关爱给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六举措”关爱留守儿童
为进一步深化新华侨二代工程,明溪县还出台了“六举措”关爱留守孩童。
这“六举措”是:
一,在教师中倡导“温馨”教育、“赏识”教育,让“留守孩童”感受学校、班级温馨的“家”的氛围。
二,让学校及每一个班主任都成为心理咨询的行家里手,让每一个办公室都成为他们的心灵驿站。每个教师每周不少于一次与“留守孩童”谈心、交心。班主任每两周撰写一篇留守孩童工作随记。
三,让留守孩童与班主任结对。教师每月至少一次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或托管人联系,家长及托管人每月至少一次通过书信、电话与学校联系。家长与学生也要增加亲子互动与沟通。
四, 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制度。要求教师要重点做好家访工作,每位教师对留守孩童每学期实地家访不少于20次,每月与留守孩童家长至少联系一次,促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建立结对帮扶制度。首先是组织教职工与“留守孩童”结成对子,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其次是组织同龄优秀学生与“留守孩童”结对子,开展生活、学习互动互帮活动。第三是通过“优秀留守孩童”与“留守孩童”结对,帮助、引导“留守孩童”健康快乐成长。
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校现有资源,集中力量办好寄宿制学校。让父母打工在国外的孩子能寄宿学校或能集中到类似托管中心的机构。
让留守儿童共享自由的蓝天
为让留守儿童共享自由的蓝天,去年新学期开学不久,明溪县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以“心手相牵,爱在蓝天下”为主题,拉开了新学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序幕。活动共邀请了全校500多名留守儿童和家长参加。
活动上,明溪县实验小学的师生们进行了感恩教育演讲,表演了音乐剧、小品、女声独唱、表演唱等节目,同时开展了夹气球、托乒乓球比赛等趣味家庭亲子活动赛,让留守儿童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感恩教育演讲》、《爸爸妈妈我想你们》等节目,展现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令在场的家长和留守儿童产生了共鸣。
在去年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县教育局、县委文明办、县妇联在县第二实验小学联合开展了“共享蓝天、共建和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经典诵读”和中秋联欢活动。县教育局、县文明办、县妇联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及雪峰镇、城关乡妇联主席,城区各妇委会主任,爱心妈妈”代表,以及县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及留守儿童,共60余人参加了联欢活动。
联欢活动中,优秀留守儿童代表对在座的各位领导和“爱心妈妈”表示了感谢,并承诺一定会好好学习,努力向上。随后,县第二实验小学的留守儿童为在场的各位“爱心妈妈”朗诵了《水调歌头》《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篇章。“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参加了“踩气球”“运乒乓球”“扔沙包”等趣味游戏,并为获奖的“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颁发了奖品,弥补了留守儿童缺乏父爱母爱的亲情。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由县侨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实验小学联合召开“爱在蓝天下、关爱留守儿童、共度快乐六一”,让留守孩童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陈国明 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