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
由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两岸传媒》、台湾联合报系和三坊七巷文化街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两岸交流图片展”最近在福州三坊七巷隆重举行,展出由台湾媒体记者以自己的视角记录两岸交流精彩瞬间的历史场景的作品共有100多幅,展出的图片记录了台海26年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让前往参观的各界人士坠入了历史时空。
两岸交流势不可挡
从1987年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1998年开放大陆人民赴台探病及奔丧以来,两岸的交流交往已经经历了26个年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两岸交流一波三折,但记录的图片中却汹涌着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在这26年里,两岸交流交往并不平顺,官方的开放脚步一直跟不上民间的要求与需求。曾经由于“台独”势力的猖獗,至使两岸的交流几度出现波折。在1996年还一度出现台海危机,海峡上空乌云密布,让往来两岸的人士忧心忡忡。
2000年台湾发生了第一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两岸官方意识形态的对峙加剧,两岸关系进入冷冻期。然而,尽管台湾当局刻意阻扰,同根同宗的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步伐却没有因此停滞,台商西进拓展事业版图仍络绎不绝,两岸经贸的交流发展却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蓬勃。两岸交流呈现政冷经热,官冷民热的景象。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政治的阻碍最终还是挡不住两岸交流的大趋势。2008年,期盼发展两岸关系的民意,促成了国民党在当年5月重新“执政”,冰冻的两岸关系迅速破冰,开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2008年6月,两岸两会正式恢复制度化协商,签署开放赴台旅游的协议,大开两岸民间双向交流交往的大门,从此两岸关系的发展呈现翻天覆地的大转折,发展速度之快,深入层面之广,丰硕成果之多,效应影响之深,可谓出人意料,难以想像。
从1987年开放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关系发展能有今天和平发展的大好势头,近5年官方及民间热烈交流交往奠下的基础及两岸两会前后9次领导人会谈签下的19项协议让两岸互动制度化,全面三通及经贸自由化,可说是居功厥伟。
回顾26年来两岸交流留下的珍贵历史图片,呈现的其实是两岸一家亲的互动,有的看了不禁让人莞尔。如1987年11月开放大陆探亲后,民众在红十字会楼下听取旅游业者说明人民币、外汇券差别的图片,让人想起使用外汇券的年代。
从1993年起在新加坡第一汪辜会谈到之后的江陈八次会谈留下的历史性照片,看了让人点滴在心头。特别是海协会会长陈云林2008年首次踏上台湾土地,在圆山举行第二次陈江会,并与马英九在台北宾馆会面的历史性一刻,却遭到民进党人士激烈抗议的画面,让人不胜唏嘘,希望这样的场面永不再发生。
从展出的图片中看出,其实两岸交流更多的是温馨的画面,如2010年4月,上海市长韩正访台与台北市长郝龙斌举行“双城论坛”;2012年3月,福建省长苏树林访台,深入基层交流,都增加了两岸的相互了解和对彼此的好感。
从开放两岸探亲到大陆记者访台
从开放两岸探亲到大陆记者跨越海峡赴台采访,图片记录的历史值得珍藏。图片记录了八十年代末期隔绝了半个世纪的海峡坚冰开始融化的过程。
这些展出的图片都是由台湾媒体记者的原创作品,图片以26年来两岸交流大事记为主轴,根据事件划分,呈现不同阶段两岸交流的阶段性变化。图片中,有台湾老兵赴大陆探亲与亲人见面的生动镜头,也有大陆同胞赴台与亲人见面抱头痛哭的镜头,被一道人为海峡蕃篱隔绝半个世纪的两岸亲人的喜泣泪水令人心酸;两岸亲人绕道重逢的喜悦心情的画面,让人看后感触良多。
一幅拍摄于1988年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台湾开放大陆籍老兵赴大陆探亲后,许多老兵纷纷到红十字组织索要申请表的场面,让人看到了隔绝半个世纪给海峡两岸民众带来多少咫尺天涯的相思之情。
一张由金门县作者李金生摄于金门署名《重逢》的作品,让一些亲历的参观者热泪盈眶。作品记录了2001年12月24日在“小三通”试办一周年之际,113位旅居福建厦门的金门籍老人,通过直航返乡探亲的场景。65岁的许雪娇老太太与阔别55年、高龄96岁的老母亲许方华重逢时,恍如隔世,两人激动得痛哭场面让参观者动容。
展出的图片具有极丰富的内涵、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图片展记录了从两岸交流破冰开始的隔离与陌生,到如今的熟悉与融合,更有中间经历的反复与危机,可谓于一馆间尽览26年的泪水与欢笑。希望以两岸对看的特殊视角,透过传媒者的镜头,增进两岸彼此间更深层次的了解,推动两岸文化及媒体更广、更全面的交流。
1991年8月12日,台湾海峡一次渔民纠纷引发中新社记者郭伟锋和新华社记者范丽青首次跨越海峡赴台湾采访,成为1949年以来首次赴台采访的大陆记者。展出的图片中,一幅以《平安送给大陆记者的祝福》为题的照片,引发人们对两岸交流交往的深思。图中郭、范2人到曾经率领台湾妈祖信众前往福建湄洲岛进香的苏澳南天宫参观访问,庙方对这两位特殊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赠送了几串平安护身符送给他们俩人,希望保佑他们平安,表达了两岸割舍不断的亲情。
记录历史,珍惜现在
闽台一水之隔,85%的台湾同胞祖籍地在福建,两岸媒体人用图片共同见证了两岸交流交往历经风风雨雨的26个年头中,更多的是展现闽台之间的交流交往。这些展出的照片中,记录了闽台民间交流交往的历史,展现闽台民间信仰交流的疯狂。
徉徜在展馆中,人们仿佛同时经历了两岸交流交往26年的历史。一幅记录台湾民间赴湄洲岛祖庙进香的《进香回来》的图片,记录了1989年5月5日那庄严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台湾宜兰县南方澳南天宫组织了224名妈祖信众搭乘20艘渔船直航福建莆田湄洲岛进香,这是两岸隔绝了半个世纪后第一个大规模民间直航团队,在两岸民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张照片颇具历史意义。
一张由台湾中时资料库选出参展的照片《妈祖金身赴台巡游》,记录了1997年1月24日至5月4日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岛的100多天中,驻跸岛内19个县市的35座妈祖分灵庙,朝拜民众达1000多万人次。这是海峡两岸民间民俗交流史上一次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活动。画面上让人看到了台湾民众对妈祖信仰的疯狂。
记者在展馆中还看到了记录汪辜会谈的《历史性握手》、金门与厦门首次通航的《金厦小三通破冰》等两岸交流中的感人瞬间和历史时刻。还有2001年1月2日,金门县长陈水在率官方访问团首航厦门,为金厦小三通搭起友谊之航的图片。迄今,两岸小三通已走过12个年头,同样前行的还有两岸全方位、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回首过去,珍惜现在。“透过影像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彼此,更真切地认识两岸这些年的演变。图片胜过千言万语,整个摄影展让我满是感动,这种感动是抛开两岸分歧,回归人性的。”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副总编辑潘罡说,照片是历史的记录,希望两岸民众共同回忆这些画面,更加珍惜现在。
回顾26年来两岸交流留下的珍贵历史图片,呈现的其实是两岸一家亲的互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台湾旺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何明国先生在展览序言中如此写道:“两岸已进入和平发展时期,迎来全面大交流的荣景。今后将有更多感人的故事,历史性的大事,等着我们用镜头去记录。”
据悉,“台媒眼中的两岸交流图片展”在福州首展后,将在大陆各台商聚集区进行巡回展出。明年,主办方还将积极推动中国大陆历史图片赴台展出。(陈国明 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