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璇在漳州闽台农业示范园向张昌平副省长介绍“以螨治螨”成果
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张艳璇博士研究成功的“以螨治螨”生物防治科技成果,在中国大陆20多个省份的竹木、水果、蔬菜上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果农采用释放捕食螨消灭害螨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南丰蜜桔的应用,首创一年不需喷洒农药的世界纪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张艳璇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项领先国际水平的卓越科技成果来自不易,为了绿色防控的“中国梦”。
闽山竹林遭罕见螨害
上个世纪90年代,被誉为”中国毛竹之乡”的福建省毛竹大面积遭受螨害,一些毛竹产区发现竹叶逐年稀疏,叶片呈褐黄色,到了秋天干燥的季节,大风一吹成了“光杆竹”。全省60多个县市分别不同程度受灾,在一个省发生这样大面积毛竹螨害,在国际生物学上属罕见。
据统计,当时福建省常年植有毛竹1200万亩,占全世界的25%,蓄积量居全国首位。毛竹的大面积受到螨害,给农村竹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竹山是被农民称为“绿色银行”,许多农民因为有了竹山致富,而竹林大面积遭受螨害,农民经济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农民因竹林的螨害返贫。竹乡农民的强烈反应引起了福建省林业和农业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1996年4月,作为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专门研究螨类的副研究员张艳璇,根据调查结果在福建科技报上发表一篇《福建省毛竹害螨爆发成灾及综合治理意见》,文中提出了纯竹林是造成毛竹害螨爆发成灾的观点受到林业有关部门甚至竹农的质疑,她提出了恢复混交林是治理毛竹害螨的重要措施遭到各方面的反对,从而使她一时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同年10月,张艳璇向时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汇报了福建省毛竹林害螨爆发成灾的情况,并说明目前情况非常严峻,如果不及时治理后果不堪设想。她的汇报引起了谢华安院长的高度重视。于是,由福建省农科院撰写“叶螨危害蔓延严重影响福建省竹业生产”的呈阅件上报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引起了高度重视。同年11月20日,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呈阅件上作出了批示:“请林业厅指导有关地市县开展毛竹的科学种植和综合治理工作”。
习近平两次批示给力
习近平的第一次批示转到福建省林业厅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进一步弄清毛竹的灾情,《毛竹叶螨生物学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正式立项,并由福建省科委出面协调,组织林业、农业及福建省农科院等三家科研骨干部门及南平、永安、建瓯等地森防站组成《毛竹叶螨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组,并由福建省林业厅森防站作为第一主持单位,张艳璇作为第一主持人。
项目立项后,张艳璇带领项目组成员相继考察了毛竹螨害重灾区-南平、建瓯及三明永安等地,看到了因遭螨害,致使许多竹山成了“光头山、“火烧山”的惨状。竹农“扛着毛竹奔小康”的梦想破灭了,有人背井离乡另谋出路。南平延平区大横乡常坑村因遭螨害竹山变成了“火焰山”,该村村长痛心疾首对张艳璇说:“如果你治好了毛竹螨害,我给你立碑。”这让作为项目组主持人的张艳璇更感肩负责任的重大。
由于福建省毛竹林害螨暴发成灾的有害生物失控现象在国际上非常罕见,张艳璇率领项目组深入到全省60多个县市近200多座竹山调查结果,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近年来为了满足对毛竹需求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大量的混交林被改造成纯竹林、地面垦复无杂草群落,恶化了天故捕食螨越冬、越夏环境,难以繁衍。同时,由于竹农大量使用烟雾剂熏杀毛竹毒蛾及掠夺性砍伐等综合因素,造成天敌大量死亡,致使螨害严重。
1997年4月的一天,作为农工党福建省委委员的张艳璇在参加第四届福建省农工党代表大会时,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莅会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张艳璇详细地向习近平汇报了福建省毛竹害螨爆发成灾的真实情况,习近平在炎阳下听取张艳璇1个小时左右的汇报。听后,他向张艳璇要了几张竹林遭受螨害的照片和一篇《福建省毛竹叶螨种类为害及分布研究》论文的文字资料。不久他作了第二次批示:“请万亨同志(时任福建省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以及林业厅领导商酌,应着手布置”。
张艳璇告诉记者,习近平的两次批示为福建省治理毛竹螨害带来了巨大的动力。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当时在国外还没有任何毛竹螨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任何资料,但她从许多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中了解到日本北海道大学大学院农学部动物生态学研究室主任齋藤裕教授正在研究地面小竹上害螨-狭巢裂爪螨。虽然福建竹种与日本的竹种差异很大,但同是研究毛竹的螨类应该可以借鉴。于是,她于1997年12月给齋藤裕教授写了一封信,叙述了福建省毛竹林害螨严重发生情况,并寄去几张照片,希望研究能得到对方的支援。
齋藤裕教授对中国福建毛竹林发生的大面积的枯叶、落叶情况表示非常的惊讶,他迫切要求邀请他来中国福建竹林考察。在福建省外国专家局引智办大力支持下,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资助,齋藤裕教授于1998年11月首次来到福建省访问并在项目组的陪同下考察了竹山,从此拉开了在毛竹螨害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的序幕。
后来,张艳璇研究员也申请到福建省科技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外专局、福建省外专局、福建省发改委、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10多项。从此,中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泰国的毛竹害螨综合治理的国际合作交流轰轰烈烈地开展。
1999年5月,“第四届国际植食性螨类种群动态学术讨论会”在日本京都举办,张艳璇应邀参会,并作为亚洲代表在大会作《中国毛竹害螨综合治理研究》的学术报告,其治理毛竹害螨所取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北海道大学斋藤教授主动提出,破格招收张艳璇为日本北海道大学论文博士研究生,并且获得日方的全额资助,成为北海道大学第一位被破格录取并获全额资助的中国籍论文博士研究生。
生物防控的“中国梦”
“由于习近平的两次批示,赢得了国际合作的空间。”张艳璇告诉记者,为实现“以螨治螨”生物防控的“中国梦”,项目组在这项研究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系列研究成果《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毛竹害螨暴发成灾的成因》、《竹盲走螨、胡瓜钝绥螨对毛竹害螨的控制作用研究》、《混交林和纯竹林与毛竹害螨爆发成灾关系研究》等10多篇论文先后在《林业科学》国家一级刊物《应用生态学报》、上发表,开拓了国际上毛竹螨类研究领域。
1999年10月,齋藤裕教授带来了一种日本的防治害螨的产品,在他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期间,与项目组在三明永安市洪田镇的毛竹林中开展了毛竹叶螨迁移扩散研究,该项研究成果为毛竹害螨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年,张艳璇再次向福建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申请了《引进英国捕食螨结合乡土优势种在毛竹产区建立以螨治螨示范区》,把1997年通过国家引智项目引进的在国际上已商品化生产的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 Oudemans,品种,进行大胆创新,研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捕食螨工厂化技术,在我国首次实现了捕食螨工厂化生产,并获得了发明专利,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年生产能力达120亿只捕食螨工厂化生产基地。
张艳璇“以螨治螨”生物防控的“中国梦”实现了,由她主持研究的“以螨治螨”生物防控技术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其《天敌捕食螨产品及农林害螨生物防治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1月9日,当她作为国家奖获得者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她满怀感激地对习近平说,如果没有他当年的支持与帮助,“以螨治螨”生物防控技术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果。习近平微笑着向她表示祝贺,一股暖流注进她的心窝。
现在张艳璇博士的“以螨治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已经遍及大陆除西藏外的20多个省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出口荷兰、德国等国家,受到了欢迎。谈及这些,张艳璇谦虚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她表示,自己是一位从事绿色防控研究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目标就是要实现绿色防控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中国梦”。 (远帆 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