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近20年的和平崛起、和平发展之后,基于总体水平的整体、稳步提升以及对国际事务的逐步深入参与,大陆地区自去年底开始兴起对中国梦的探讨和实践。有别于大陆官方一开始对“中国梦”的宏大定调和台湾部分媒体对“中国梦”的商机解读,台海两岸民间对“中国梦”显得期待而又拘谨。
或者说,宏观叙事和经济观察都需落实到个体的切实感受。中华儿女对“时代”、“生活”的直观感受便是土地——因此不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土地归属感都集中转化为对住房的执着追求——而这也是公租房盛行的西方世界所无法理解的。在华人世界,住房不仅是为了头顶天、脚踏地,也是为了家族的永续发展,与之息息相关的便是两岸人民对住房附近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关注,在城乡特别是大陆城乡仍存在较大差异的当下,这些都依附在身份之上,是关系切身利益的社会福利。也正因此,于平民而言,对“梦”细微期待就是切身的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得到保障,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家族的生存、发展权益得到成全,生活在绿能、永续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之中。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梦的实现又仰赖于盛世梦的铸造。古人曾云“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表达安住土地、寄往和平的愿望。2008年,两岸在非正常化近60年后终于逐步走上正常化轨道,全面三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陆续达成给双方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海峡不再成为“不安因素”,而变成“百舸争流”平台。“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不论个体对国家持什么态度,都要概括承受家国变化带来的一切结果。同样地,不论各自表述如何,台海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和现状无法改变,海峡东西两岸都无法自外于彼此,都受彼此影响。可以说,台海两岸的两岸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拼图,也是中国梦赖以实现和推进的重要推力。对于两岸关系的考察,大陆领导人曾做了许多积极的论述,胡锦涛同志时代就有“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一突破性的表达,把“是海峡东岸属于海峡西岸,还是海峡西岸属于海峡东岸”的问题在他所做的更高的顶层设计之中化解于无形。习近平同志继而以“中国梦”统摄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展望,进一步密切两岸关系。
从积极的方面看,中华文化是目前台海两岸的最大公约数,当前两岸的往来确实以先经济、文化后政治的先易后难模式进行,这对于双方达成谅解、互信、合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是双向而非单向的,它们互为母乳、互相影响,时代在变迁、文化在丰富,两岸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沿袭和创新也在60多年间发生着变化。因此如何将两岸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承担中华民族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在“中国梦”之于两岸的重大要义。
3月中央政府完成换届之后,将“中国梦”向“中国梦、我的梦”延伸,力求成为官方和民间共同锻造的未来之梦。李克强总理则用柔软的“家园”来解释两岸同生共长的关系:“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把它一道维护好、建设好,使其花团锦簇,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亲土亲邻的台湾同胞对此无疑更有亲切感。有着国台办主任履历的新任外交部长王毅在接受台湾记者采访则用以两岸共生同荣为切入点和归宿:“希望两岸同胞彻底捐弃前嫌,携手振兴中华,推进和平统一,共享作为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尊严与荣耀。”
抛开“中国梦”“中华梦”的词汇之辩,在再次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抉择的当下,台湾各界专才既有责任经由大陆走向世界,为民众共谋福祉;台湾也有责任把几十年来形成的文明成果惠及大陆,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两岸共享“尊严与荣耀”。正如王毅部长于9月20日在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就美中新型大国关系演讲时向美国所喊话的:“两岸关系现正处于和平发展的势头,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要交往不要隔绝。”唯愿两岸各界勇敢伸手,把“梦”对接,让“梦”合拢,繁荣区域,福利民生。(刘永席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