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3日台陆军下士洪仲丘在关禁闭期间遭虐死案,是台军继1995年8月31日海军士兵谢明仓在管教期间被活活打死后,又一起骇人听闻的不当管教案,社会的关注度也超过以往。尽管台军方在各界压力下,对37名相关责任人或予判刑,或予降职记过处分,并多方安抚死者家属,力求消除社会不满,挽回军方声誉。但洪案对台军形象以及教育训练的推动,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军心士气遭受打击
洪案发生后,岛内媒体纷纷将该案作为头条新闻广为报道,深入挖掘事件真相,查寻背后原因,跟踪查办进程,纷纷把矛头指向军方,指责军方管教不当,草菅人命,要求军方尽速查案,严惩凶人,给死者和社会一个交待。电视名嘴在政论节目上借题发挥,大揭军中种种黑幕。民意代表在立法机构把军方将领骂得狗血喷头,痛批他们纵容部属犯下命案。部分民众自发组成“公民1985行动联盟”,两度发动民众包围台防务部门,要求台军改革,全面清查近十几年来在军中猝死或不明原因死亡者,重启调查,还家属一个公道。一些民调机构针对洪案公布民意调查结果,声称有高达75%的民众对军方将本案追查清楚表示没信心,有信心的只有16.7%;对未来军法机关对此案的审判结果,有高达74.2%的民众不相信,相信的只有13.6%;有69%民众认为全案应交由公正第三方接管,更有高达8成的民众认为,台湾立法机构应成立“调阅委员会”,随时监督洪案侦办进度;还有72%的民众认为台军不当管教的情形相当严重,75%的民众认为当今的台军根本无法打仗。一时间,舆论充斥着对台军方的挞伐,社会充满着对后者的不信任感。
洪案引发各界对台军的批判,使台军的形象遭到严重损害,士气迭遭沉重打击。尤其是一些媒体、政客为了博取版面、读者眼球,刻意夸大军中种种黑暗面,以耸动的语言把军营描绘成毫无人性的场所,把军中长官描绘成恶魔,加深了民众对军队的不满甚至憎恶情绪。这些言论对还在军中服役的官兵更是情何以堪,从军的自豪感光荣感消失殆尽。一位役男家属即投书报社,指出洪案发生后社会对军方的指责声四起,受其影响,其儿子所在的部队官兵士气低落,思想消极,无心训练,军营上下笼罩着失望情绪。马英九在巡视金门驻军发表讲话时也承认,各界对军方的批评有些过度,对士气已造成影响。为安抚军心,避免军队动荡,自8月27日起,马英九分区与台军高层将领座谈交流,并要求各级长官也要分批与官兵座谈,竭力安抚官兵情绪,减少洪案对官兵思想的冲击,避免影响军中教育训练。
募兵制推动更加困难
马英九2008年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提出全募兵制的竞选政见。马当选后,台防务部门为兑现马的竞选政见,积极推动全募兵制,并将在明年全面实施。洪案发生后,社会青年担心服役期间遭受类似洪仲丘的境遇,从军的热情陡然下降,使本就不太顺利的志愿役招募工作难度更大,甚至一些已入伍的士兵也想方设法退出现役。民进党民意代表薛凌即指出,军方原订今年招募2800多名志愿役士兵,但至6月底止,报到人数仅462人,与目标天差地别,达成率不到2%,等于军方原本要招募五个联兵旅的员额,结果包括男、女兵在内,只招募不到五个连;如果扣除其中334名女兵的话,等于男性部分只来了128人,几乎只等于一个连。洪仲丘案爆发后,她又接获不少在营或刚入伍的士兵,致电询问如何申请退出,显示台军不仅“找呒人”,更面临“退兵潮”,役情雪上加霜。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马文君也直言,没发生洪案时,军队都快找不到人了,何况是现在?8月20日,台防务部门公布数据坦承,军方今年预计招募2万8531人,但截至7月底只招募到4290人,全年目标仅完成15%,显示洪案发生后,志愿役招募工作更加困难。为此,军方拟采取提高志愿役士兵待遇、降低志愿役士兵招募标准、增加女性服役人数等办法,力求如期实现全募兵制的建军目标。
军法修订引发争议
洪案发生后,社会各界不相信军方会查清真相,更担心军方敷衍应付,大事化小。因此,强烈要求台当局成立独立的机构查办此案,要求行政司法机构参与军方调查,要求军方一并查清军中历年发生的冤错案,尤其是强烈要求修改“军事审判法”,军人犯罪回归一般司法机关审理。在各方压力下,马英九要求台行政部门协调司法、立法部门,尽快推动修正“军事审判法”。8月6日,台立法机构举行专门临时会议,以短短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仓促三读通过“军事审判法”修订案,将现役军人在平时犯凌虐部属、不当处罚、阻挠申诉、渎职、公共危险、杀人、伤害、性侵、在营区盗窃等罪,全部回归“刑事诉讼法”追诉、处罚。目前已开始侦查的案件,也移送一般法院管辖;换句话说,洪仲丘案可以立即适用。此外,未来军人犯“陆海空军刑法”相关的罪,也将回归一般司法侦办,不过这部分要等“修法”公布后5个月再施行。
8月15日,台“军事审判法修正条文”经马英九批准后正式生效。台军事法院一、二审目前正在侦查、审判和执行中的409件案件及犯人,将分成2阶段移交给司法机关。其中符合第1阶段应移送的178件共254名犯人,当天在宪兵荷枪实弹的戒护下,分别移送台湾高等法院、台北、金门地方法院等24个法院。这些移监的军事犯人中,职务最高的为前第六军团指挥官程士瑜、前“中科院”院长陈友武、前宪兵司令何雍坚3位中将,他们均以贪渎罪被判刑。
与此同时,“军事冤案申诉委员会”也宣告成立,成员共计15人,超过三分之二成员为民间代表,女性委员占三分之一。其中,社会公正人士及人权团体代表4人、律师3人、学者专家4人,台当局代表4人。召集人由台当局“政务委员”罗莹雪担任,副召集人由法务部门“政务次长”吴陈镮担任。委员会将主动清查过滤二十年来,现役军人在军中死亡或失踪,其配偶、直系血亲或二亲等旁系血亲对于相关侦办、调查结果不服之案件。“军事冤案申诉委员会”还将设置专线电话、信箱、网站等受理民众申诉案件。
修订“军事审判法”将和平时期军人犯法由军法侦办交由司法侦办,引起台湾社会极大争议。肯定者认为是台军司法改革的一大进步,有助于保障军中人权。批评者则认为,此次因洪案仓卒修法且没有配套措施,将留下许多后遗症。一是司法体系如何进行军法审判?长久以来,台湾的司法体系与军法体系相互独立,两者井水不犯河水。但此次“军事审判法”修订后,未来司法体系将全盘接手军法体系。由此引起的问题是,司法体系是否会面临难以承受之重?以前从未有过军事审判经验的司法工作人员,是否有可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实现华丽转身,从军事审判的门外汉转变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台湾立法机构最高顾问孙国华就指出,民间的司法单位,以前从未审过军法,也不了解军事检察体系与程序,你叫这些平常处理百姓案子的检察官和法官,突然进行军事审判,他们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吗?二是部队如何严格带兵训练。台海军退役中将沈方枰指出,取消军事审判制度,未来谁敢训练士兵?训练强度不够,战斗力自然急剧下滑,那么未来台湾民众的合法权益又将由谁来捍卫?从军40余年的前行政部门负责人唐飞举例指出,修法完成后,教官在进行严格的蛙人训练时,如果有士兵以凌虐为名向法院起诉,那么还有哪位教官敢真正落实训练的强度和质量?曾担任台军参谋总长??年的郝柏村接受报刊专访时也指出,在修改军中法制的同时,要保持冷静慎重,不要把军队的荣誉和军心一起殉葬掉。郝指出,民众对一般司法也不见得百分之百信任,仓促修法实在太急。他认为,目前应该冷静慎重去检讨现行的军法制度,而非匆忙废掉军事审判制度,将军中审判权限全部移往一般法院。可以想见,随着“军事审判法”修订条文的落实,类似的争议还将持续不断。(郁鸿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