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石狮市政府工作的我率领富贵鸟、木林森、尊贵等一批石狮重点鞋业企业赴京参加中国国际皮革展。当时,尊贵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衍达提议邀请台盟中央主席、石狮乡贤蔡子民先生到展会现场为石狮企业家“加油打气”。我们通过电话与蔡子民约好后,就驱车到他北京的家里。蔡子民李玲虹夫妇非常热情地接到了我们,并愉快地接受邀请,一起到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看望石狮乡亲们。蔡子民先生还亲笔签名送我一套他的专著《台湾史志》、《台湾历史的潮流》等,我如获至宝。
蔡子民夫妇在他们家客厅里滔滔不绝地和我们拉起家常:
1920年6月我在台湾彰化出生。原名蔡庆荣。我十几岁上中学时,在父亲书柜里看到一本泛黄的家谱,家谱记载祖籍地是泉州府南门外古宅宫后。1862年,开台祖先从石狮古宅村迁居台湾彰化二林镇,到我这一辈已在台湾定居五代。由于日本殖民统治,二林的蔡氏宗亲自上世纪30年代起与大陆老家中断了联系。但先人们仍然思念原乡,称大陆为“唐山”,并以祖籍地名“廊山”为堂号,刻在门楣和墓碑上,续修家谱,嘱子孙们不忘祖籍地。1939 年我怀着“政治报国”的理想考进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的是政治经济专业,但真正感兴趣的却是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我常到大学图书馆,翻阅中国的文史哲类图书,还偷偷研读一些马恩著作,对正在领导祖国人民走向解放道路的毛泽东非常崇拜。日本投降后,我到东京的一家华侨报社任总编辑,该报是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为旅日台湾乡亲和华侨争取权益的进步报纸。
台湾光复翌年,我怀着重建台湾的心愿返台,并很快认识了苏新等早期在台湾从事革命活动的进步人士。他们当时正酝酿办一份为台湾人民争取民主进步的报纸。我认为这很符合自己的意向,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办起了《自由报》。在我任《自由报》主编的第二年,即1947 年 2 月28日,台湾人民为争取民主自治,反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举行了“2.28”武装起义,我也毅然加入。这次起义遭到血腥镇压,我与一些同事死里逃生,回到了祖国大陆,并第一次回到石狮古宅寻根谒祖。
1960年,我在文化部工作,到福建出差,第二次顺道回到石狮认亲。1996年,我儿子蔡宁在泉州市委统战部挂职时,了解到我们蔡氏祖先居住地是在石狮市山兜村,并找到明初的蔡氏祖墓。据考证,石狮蔡家是北宋政治家蔡襄的后裔,出自河南济阳派、西周蔡国人氏。我终于理清我的姓氏源流,心里非常兴奋,即与在台湾、东京的弟妹们联系,相约回乡拜祖。山兜村的宗亲们得知此消息后,重修了始祖墓,欢迎我们回乡省亲。
1999年4月7日,我们夫妇和在台湾、东京的弟妹们一行14人,回到家乡石狮市山兜村,拜谒蔡氏宗祠、祖墓,实现了台湾二林地区蔡氏传人祭祖的夙愿。13日还到泉州参观了蔡襄主持建造的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拜谒蔡公祠,瞻仰伟大祖先蔡襄塑像。
在祖厝所在地灵秀镇古宅村,我们参观了家乡的古洋小学。听校长介绍后,我们都踊跃为家乡学校捐款。在祖厝里,我和弟妹们向祖先神主牌祷告:台湾蔡氏子孙回来祭拜祖先了!这时我回想起39年前返乡认祖的情景:那时我的堂叔蔡章叶老人,从正厅左侧出来与我相认。如今,这位老人已不在世,房屋没人住,但保存尚好。堂弟辈蔡清池带我们看了正厅右侧的三间空房,激动地说:“这几间房子是你们的祖先去台湾前住的。我们一直保留着。”听了此话,我心中为之一振:祖厝宗亲对远去台湾的亲人们,时过100多年了仍然代代情深意浓。
接着,宗亲们领我们到了始祖蔡公墓园。这座祖墓靠山面向石狮市区,可清晰地看到闽南侨乡标志姑嫂塔。我们恭立在墓前,追思600年前始祖卜居山兜,后裔遍及石狮、台湾乃至世界各地。今逢盛世,各地宗亲回乡谒祖,共同祷告两岸早日统一。
离开石狮时,大家没像前几天那般说笑,心中总回味着那天上午谒祖的情景。难忘的谒祖之行,增加了我们与大陆的亲近感和民族自豪感。短暂的欢聚又到了惜别之时,弟妹们依依不舍,盼望着有一天,两岸能自由往来,大家也能在台湾来个大团聚。
后记:1962年9月,蔡子民从新闻单位转到外事工作岗位后,仍潜心研究台湾历史,关心台湾问题,结集出版《台湾史志》。蔡子民曾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等职,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4月11日,蔡子民因病在北京逝世。(卢俊杰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