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台湾的先住民大多是大陆沿海地区的移民,尤其是福建沿海的移民,他们将中华的传统技艺带到了台湾,并结合当地的特有材料,发展形成了台湾特色的手工艺,如烧陶、木雕、石雕、编织、捏塑、印染、剪贴、打造、镶嵌、傀儡戏等,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面貌。这些工艺美术融合台湾本土与闽南特色的民间艺术,保留有中国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传统风格,成为一根无形的纽带,连接着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脉络。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艺术被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台湾同胞80%祖籍地都在福建,文化大都是从闽南传播过去的,与闽南文化共称为“闽台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大陆的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已传播到台湾地区。随着大陆先民对台湾的开发,大陆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宗族制度等全面传播到台湾。因为明清时期移居台湾的主要是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汕地区的人民,台湾的方言主要是闽南活、客家话,台湾的民间信仰、饮食习惯、节日习俗以及婚丧嫁娶、祭祀礼仪与福建、广东等地也基本相同。
闽台一水之隔,两地具有独特的“五缘”关系,台湾无论是从雕刻艺术、戏剧艺术、建筑艺术还是各种文化艺术都是由大陆传过去的,尤其是从福建传播过去。因此,闽台之间的艺术,源远流长。?台北曲艺团团长郭志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曲艺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曲艺艺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曲于艺术的“根”在大陆,所以同样深受台湾民众喜爱。
2009年11月在闽南漳州正式开馆的闽台布袋戏博物馆,是以展示闽台布袋木偶戏历史渊源、交流与发展为主题的闽台布袋戏博物馆,展馆以布袋戏的起源、演绎、传承、发展、创新5个方面为主线部分,辅以200多件实物和文献、图片、音像等宝贵资料,清晰地勾勒出漳州、台湾布袋木偶戏的形成发展脉络,以及闽台布袋木偶戏传承交流所走过的艰辛历程。福州,是漆艺重要故乡,时至今日,台湾工匠制作漆艺的材料几乎都来自于福州。专家认为,福州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多彩漆艺文化,近30年来,两地学者在制作漆艺制作技法上互相探讨,共同进步,不少漆艺作品也见证了这段情谊绵长的艺术交流史。
明末清初,伴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施琅统一台湾,漳州人大规模的移民台湾。今天,在漳州的北京路、香港路、厦门路等古街,抑或龙海石码、诏安南诏等处,还完整地保留着闽南建筑艺术的特色。它是明清时期漳州建筑与商业、手工业和民俗生活相适应的特色,洋溢着闽南的乡土情结和感染力。同样,在台湾漳州移民聚居的地方,如宜兰、嘉义、南投等地,至今随处可看到漳州古街建筑艺术的“克隆”版。
闽台两地文同根、艺同源,各种艺术不仅一脉相承,而且异彩纷呈,形成颇具地域特色的风格和流派,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艺术的辉煌。(远帆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