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11期

宗教交流成为推动两岸融合的重要动力

2015年12月16日 09:02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闽台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并且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闽台之间的宗教文化交流互动,已经成为推动两岸融合的重要动力。

  闽台一水之隔,台湾同胞中80%祖籍地都在福建,两地同根同源,宗教和民间信仰一脉相承。两地同宗同源的宗教不仅是佛教、道教,而且台湾民众信仰的妈祖、关帝、保生大帝、临水娘娘等台湾4大神灵,都是从福建分灵出去。在台湾,供奉妈祖的庙宇多达1000多座,妈祖信众多达1600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目前台湾以顺天圣母陈靖姑为主神的宗庙有400多座,配祀有顺天圣母神位的寺庙多达1000余座,信众达8000多万人。与厦门海沧的青礁慈济祖宫保持密切联系的台湾供奉保生大帝庙宇有370多座,信众达500多万人。还有东山岛关帝庙的分灵,几乎遍布台湾岛。

  道教因为是中国本土的教,是从福建传入台湾最早的宗教。台湾区域性的道教神仙信仰,大多是由福建传去。有代表性的除了妈祖信仰源于莆田湄岛外,还有王船信仰源于泉州,清水祖师信仰源于安溪,开漳圣王信仰源于漳州,广泽尊王信仰源于泉州,五福大帝信仰源于福州,灵安尊王信仰源于惠安、南安、晋江等地。此外,如玉皇大帝信仰在台湾相当普遍,其各官庙祭祀活动的习俗,都是从闽南传过去的。为此,台湾许多道观与福建道观历史以来关系都很密切。

  由于闽台宗教关系上述的历史渊源,不管是历史上,还是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在两岸的宗教交往中,一直是以闽台宗教交往为主导。近30年来,闽台两地的宗教交流呈现出往来频繁、互动密切、形式多样、规模宏大、不断拓展等特点。

  同根同源的闽台之间,宗教信仰无论如何都不能隔断。早在1983年开始就有台湾妈祖信徒不顾当局禁令,通过各种渠道前往莆田湄洲妈祖庙进香,形成了“官不通民通,民通妈祖先通”的局面。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探亲后,“妈祖热”席卷全岛,在妈祖信徒的带动下,其他民间信仰的信徒也纷纷到闽祖庙谒祖进香,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主旋律,客观上促进了福建成为两岸人民交流的先行区,有利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福建是祖国大陆对台文化交流的最主要省份,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回乡探亲以来,文化的交流成为闽台民间交往的主旋律,而宗教信仰始终贯穿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随着闽台两地宗教界交流持续频繁而深入,交流项目和模式也不断拓展。从过去单一的拜神进香、参访考察,扩展到宗教院校交流、法事交流、学术交流、神像出巡、庆典活动、宗教慈善交流、宗教文物展出、宗教的人才培养和教育问题、资助在闽僧教育和寺院的修建等。福建主神应邀赴台湾绕境巡游,是这一阶段闽台宗教交流十分引人注目的新形式。1995年1月7日,东山县铜陵关帝庙的“关圣帝君”神像赴台进行绕境会香活动,先后到达基隆、台北、嘉义、台中、台南、高雄、屏东、花莲、宜兰等出巡,所到之处万人空巷。1997年1月24日至5月4日,湄洲妈祖金身成功巡游台湾岛102天,朝拜民众达1000多万人次,成为海峡两岸民间民俗文化交流史上一次影响最广泛、意义最深远的活动,为此,也掀起了在闽各主神巡游台湾的热潮。

  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互动,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每年大批的台湾信众到福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台湾民众到改革开放的东南前沿省份,看到的是祖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亲身感受到来自家乡的亲情,加大了他们在文化上的认同感。(远帆/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