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远(1682--1733),清初福建漳浦县下布村人,是乾隆皇帝十分敬重的老师。其侄蔡新(1707—1799),是嘉庆皇帝十分敬重的老师。叔侄俩以学问、文章、道德享誉朝野,激励今人,其嘉言懿行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
“醇此孝恭之念,守其廉洁之操”,是漳浦两帝师蔡世远、蔡新的家训。清廉家风在叔侄俩身上,在他们的祖父、父亲、母亲、妻子及儿孙身上,有着薪火相传的传承和强毅执著的体现。他们坚守清廉之节操,终身守此不移。表示只要能做到廉洁,就不一定非要取得功名而当官,把正气和节操看得比功名利禄更为重要。坚持做到:谦以待人,廉以养德,不以一言欺人,不取一毫非分之财。即使吃菜根也不忘记先人的遗训,即使穷困潦倒也不走后门找关系,即使受冤屈丢官爵也不愿作行赂之举,即使妨碍到亲人的利益也不循私情……清正廉洁,不贪不占。耿介刚毅,正气浩然。今古楷模,值得效法!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秋天,时任福州鳌峰书院第三任山长的蔡世远,在《庚子秋帖示族中子弟》一文中写道:“数年来,集族中众子弟在家庙课业,勤励有加。今秋闱在即,累累佳篇,吾何能不快然!然文章特一端耳,立心、制行更为要著。愿诸子弟笃伦理之际,严义利之辨。现在居家处世,何若将来居官理民,何若醇此孝恭之念,守其廉洁之操。今日强毅立志,终身守此不移。盟之幽独,质之鬼神,则更获天人之祐助,非徒科名可必也。”(《四库全书》文渊阁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第1325册814-815页)
蔡世远此帖是根据孝为本、德为先的千年祖训,圣贤的教诲,父亲的身教,母亲的言传,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而为后辈订立的家规家训。文中肯定,数年来族中子弟在家庙中读书很勤奋用功,写出了很多好文章,乡试就要举行,很是高兴。但是他认为,写出好文章仅仅是一个方面,立心、制行更为重要。但愿诸子弟忠实于人伦道德之理,按照社会行为规范,遵守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严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现在居家处世,如同将来居官理民,醇美此孝顺恭谨之念,守其廉洁之节操。今日刚强坚定有毅力地立孝恭、廉洁之志向,一辈子守此不移。在幽独的地方自个儿盟誓,让鬼神做作证明,就会更加获得天人之祐助。能做到这样,则不一定非要取得功名而当官。文中还写道:“更愿诸为父兄者,各宏裕其量,洗濯其心,去其斤斤、沾沾、卑卑之念,常存此蔼然恻然惇然之心。”“凡所谆谆非迂阔之言,皆肝膈之要也。”
当时,蔡世远出资在下布家庙中设立学堂,他的儿子长汉、长沄及姪儿准云、溎、新等并读其中。蔡新时年14岁,聪颖志于学,世远特别钟爱,寄予厚望。他立的家规,对儿子、对蔡新等人以后清廉为官起到深远的影响。
蔡世远秉承父志惟无私,他的父亲蔡璧饱读诗书,为人方正耿介、敦厚谨慎、洁身自好,四壁萧然而廉于取利,从来不去官府找关系。以善教而闻名,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鳌峰书院,特聘请他为首任山长。巡抚知其贫穷,想有所赠予,提高他的薪资,蔡璧坚决谢绝:“家口少无内顾,此间月给足用也!”巡抚在任内不敢为他加薪,恐伤其廉洁的名声。蔡世远的母亲教诲当官的儿子:“汝等须诚以物躬,谦以待人,廉以养德,毋以诈御物,毋以气加人,毋取一毫非分之取!”她要求儿子必须诚恳恭敬地接人待物,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廉洁的行为修养道德,不以欺诈的手法骗取财物,不以怒气加于别人,不拿取非自己应得的份外钱财,那怕是一毫钱!她为儿子划出做人做官的底线,对清廉的要求态度鲜明,斩钉截铁!世远每月有钱财拿回家,母亲都要认真地问钱是哪来的,告之钱的正当来处,才高兴地说:“我要求你们即使吃菜根也不要忘记先人的遗训!”
雍正七年,礼部侍郎蔡世远为整饬福建的官风民俗上了奏本,得罪了权贵。雍正八年,被福建总督参劾,因所谓儿子私给船照一事,以失察被降一级调用,身心受到沉重打击。他晚年遭受疾病折磨,穷困潦倒,但穷且益坚,不坠效法圣贤之志。
雍正九年除夕,蔡世远4岁幼女夭折。一个月后,妻因病逝世,年仅49岁。半个月后,10岁幼儿接着病亡。蔡世远为文写道:“吾官至卿贰,菜根家风无肉食。”“吾居京师虽隆冬盛寒,不设炉炭,汝手足冻裂,犹讲诵不辍,以是中寒成疾”,致妻儿营养不良,中寒成疾,令人感叹唏嘘。雍正十年十一月五日,皇四子弘历(后即位为乾隆),前往探视老师,作诗感叹:“一线阳回节近春,先生独卧病兼贫。”何等地清苦窘迫!当年,由他的学生弘历作序的《二希堂文集》一书出版,给了他些许安慰,此书后来收入《四库全书》。雍正十一年正月初九日,蔡世远因病逝世,年仅52岁。除了几袭旧衣外,身无长物,以致家人无力发丧。为此,天子震悼,雍正皇帝特赐白银五百两,诸皇子、同僚大臣也助银发丧。
蔡世远侄儿蔡新牢记家训,后先济美传承清廉家风,历任礼刑工兵吏五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正总裁、文华殿大学士,是清慎勤的典范。90岁生日时,被当时大臣称誉为“阁下文章百僚师长,山中宰相一品神仙”。清廉宰相赛神仙,贪腐宰相见阎王。嘉庆四年,春节气氛正浓,93岁的蔡新在漳浦家中颐养天年,而与他同朝为官的大学士、50岁的和珅,却难逃法网,被赐死狱中。廉能养身,贪有何益?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严利人】
[责任编辑:马一娜]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