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海洋上,曾经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它推动着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这条海上通道就是闻名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刺桐港、漳州月港的辉煌记忆依稀犹在。
漳州是“海丝”重要城市。明代,漳州人颜思齐最早率众渡过海峡,对台湾进行大规模拓垦,被尊为“开台王”。千百年来,漳州人和泉州人除了延续海峡两岸友好往来外,还源源不断“下南洋”。
在逐渐摆脱贫困的中国人眼里,漳州人的“乐天知命”渐渐又被推崇。漳州月港是“海丝”重要遗址。明代,月港作为民间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港口,开启中国大航海时代,也开启以白银为结算货币的“白银时代”。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正在到来的休闲时代,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慢漳州”正在散发新魅力。
当前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海丝起点重塑光荣与梦想的难得机遇。目前漳州市已确定的申遗点为龙海市月港遗址、平和南胜窑址、华安东溪窑址。月港遗址是漳州“海丝”申遗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海洋贸易的一个重要枢纽。
2014年10月举行的中共漳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在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中,要积极构筑港口集疏运体系,串联招银、石码、后石、古雷、云霄、东山、诏安七大港区,并打通与内陆地区的联接通道,开辟国际、国内航线,拓展与东盟等“海丝”沿线地区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海上物流通道,把漳州市打造成为“海丝重要节点城市和先行示范区”。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漳州是中国“罐头之都”,罐头产业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依托本地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原料优势,漳州罐头产业主要发展水产类和果蔬类产品,可全年生产。漳州罐头出口量约占中国总出口量的20%,其中蘑菇罐头出口量占中国同类产品出口量近80%,竹笋、芦笋、荔枝、龙眼等罐头出口量均占中国总量的50%以上。
自对外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出口罐头畅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7年1—4月,漳州检验检疫局累计检验放行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罐头3400批、7.6万吨和9207.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1%、4.8%和7.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漳州罐头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据漳州罐头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作为福建重点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现有台湾人口中,祖籍漳州的占35.8%,漳州全市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同胞80万人,归侨、侨眷50多万人,使漳州这块“乡愁之地”正成为海外游子们的新乐园,同时,漳州市也正积极把闽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感,吸引海内外人士到此一游。【文/远帆】
[责任编辑:马一娜]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