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新常态下,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在这场针对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伟大而艰巨战役中,中国民营经济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6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加广西代表团的审议时要求: 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目前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这就意味着,既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扶贫工作方式,必须切实改变和扭转,必须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在中国现行扶贫工作,仍存在“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被动局面,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必须进一步构建政府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凸显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实效,积极营造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的良好环境,使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脱贫攻坚既要靠行政手段推动,也要引导社会和市场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社会扶贫领域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中国民营企业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4年,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大多是出于自发,一方面,扶贫受益对象多为本地化,从民营企业家家族开始,向亲戚、乡邻扩散;另一方面,参与扶贫的企业家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企业家个人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实现为主。同时,扶贫手段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安置就业和捐款捐物。从1994年到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的扶贫开始进入自觉阶段,其特征,一是民营企业家逐步成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例如这一时期出现的“光彩事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扶贫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参与途径开始多元化,产业投资、资源开发、贸易带动等各种扶贫手段不断出现。三是扶贫活动开始组织化,在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引导下,民营企业开始有组织地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并逐渐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是扶贫对象全国化,无论是本省贫困地区还是西部贫困地区,跨省区的公益捐赠和产业扶贫等活动大量涌现,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视角遍及全国。
从2006年到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扶贫进入了新的阶段,无论是参与方式还是参与力度,尤其是在中央政府确定了精准扶贫的国家策略之后,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始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作用。一方面,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消除贫困中,既为贫困地区群众带来福音,也为企业自身健康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将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和企业的发展能力有效结合起来,已成为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体现了贫困群体和企业的共同需要。这种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既规避了政府扶贫的弱点,又能体现出市场元素的积极作用。(文/远帆)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