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9期

青藏高原上的“光彩之路”

2017年12月14日 14:49 来源:福建省台办 字号:       转发 打印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工商联先后成功举办了“民营企业州县行”系列活动,搭建民营企业与各州县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平台。青海省参与光彩事业项目的非公企业达242家,实施光彩事业项目900多个,累计到位资金110多万元。为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身青海省特色资源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生产、高原旅游、物流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民企走出一条科技扶贫新路

  2016年,青海省工商联在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的“精”和“准”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新路,帮助贫困乡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以生产富硒农产品扬名海内外的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富硒产业的发展,通过“公司标准+农户种植+基地加工+市场营销”的科技扶贫模式,动员贫困村农户扩大富硒乐都紫皮大蒜种植规模,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大蒜种植技术水平,培养农民种植技术骨干,并利用网络和专卖店拓展销售渠道,初步形成了富硒农产品种植、加工、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与此同时,通过向贫困农户发放财政资金补助,订单收购、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发放农资等方式,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种植。已建成的5000亩富硒大蒜种植基地、1000亩富硒杂粮生产基地、2800亩富硒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辐射带动乐都区共和乡、寿乐镇、城台乡等8个乡镇31个村走上致富路。

  青海安泰建筑集团公司,是乐都县土生土长的优秀民营企业,也是首批签订村企结对帮扶协议的企业。在“双百”精准扶贫行动中,该集团所属海东市祥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立足贫困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子,做足做深山水、民俗等文章,做精做大“农家乐”“采摘乐”“农家宾馆”等品牌,成功地打出了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好牌。与乐都区瞿昙镇的台沿村、石坡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后,公司在已建成的“海东市瞿昙国际滑雪场”的基础上,将在两个贫困村投资打造药草台文化旅游基地和高原体育运动基地,带动两个贫困村农户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以发展餐饮、住宿、服务业致富,充分发挥两村民俗人文之特点,全力挖掘藏医药、传统民间酿酒、民族歌舞、民间传统射箭等民俗开发。帮助农户发展藏香猪、土种鸡、土种羊等养殖业,并帮助农户打开畜产品的销路,使贫困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多年致力于青海省农牧产业发展的青海粤海农牧科技集团公司,与共和县塘格木镇哈尔干村结对帮扶后,根据该村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的技能状况,确定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有机枸杞种植业,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2015年10月,该公司与哈尔干村签订了种植有机枸杞的产业帮扶合同。至今,共投入资金3600万元,整合耕地荒地3700亩,培训枸杞种植技术人员180人次。哈尔干村有村民62户255人,以藏族为主,人均土地7.8亩,人均收入仅1800元。粤海集团通过高价流转土地,使村民地租收入人均达到3588元,通过提供就业,村民月工资达到2300元左右。2015—2016年哈尔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7600元。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本,但是单个农户无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也无法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矛盾,只有通过合作社等组织的帮扶,才能实现分散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化解单户生产的市场风险。青海省平安县雪域金土豆营销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以新型生物组培快繁技术为支撑,培育和种植有机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合作社。该社与湟中县拦隆口镇下红土沟村结对帮扶后,与之签订了523亩的土地流转协议。金土豆专业合作社以每亩400元(比市场价格高2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的土地,种植芦笋、草莓、荷兰15号国际通用薯及大果樱桃等经济作物,且土地流转租金已下发给广大村民。同时,聘用村民(优先考虑贫困户)进行种植、除草、采摘、管护等田间管理,给村民支付的管理费用为每亩每年1500元。这样,一来为贫困村引进了新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和项目,改善了该村传统的种植结构;二来可以实现贫困户无需外出务工,在本村内自己的土地上即可实现脱贫增收的目的。目前,230亩大田芦笋、220亩草莓、50亩荷兰15号国际通用薯和500棵大果樱桃的栽种工作已全部完成且长势良好,致富的希望正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升腾……

  青海光彩会创造不凡业绩

  由于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青海民生问题突出,至今仍有130多万人处于贫困线标准。广大非公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以“惠民生、办实事”为主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促进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卫生医疗、捐资助学、救灾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帮困力度,为贫困地区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企在精准扶贫中,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促进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各企业以其自身对劳动力要求的特点,为劳动技能、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民族地区的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了丰富的、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摆脱了贫困,实现自我发展。与此同时,各企业还积极参与“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和“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活动,重点面向民族地区招聘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重点安置贫困地区、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还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帮扶山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青海省民营企业还通过参与“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先后为青南牧区等贫困村累计捐款捐物8000多万元,用于修建路桥和中心广场、强化中小学校和农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种养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和村委会办公设备等,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广大非公企业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慈善捐款、助残济困、捐资助学、公益事业、抗震救灾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据统计,2011年以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同心工程”“学子圆梦”等捐资助学活动,通过修建希望小学、设立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3100多万元,受益学生近2000名;从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到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省的民营企业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通过各种途径捐赠现金及物资总计达4264.14万元;青海省江河源投资集团公司自2008年到2013年间,加大了对青南牧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扶贫捐助力度,累计捐款140多万元;青海健翔集团捐资30万元在海南州修建一所幼儿园,让牧区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青海中堃矿业有限公司捐资280万元为青海省藏区修路,捐资56万元修建乡村小学等等。在贫困的乡村,在荒凉的大草原上,一座座由民营企业家捐资修建的学校正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自2010—2016年,青海省光彩会创造了不凡的业绩,走出了一条别样的发展之路。

  英利集团的精准扶贫之路

  英利是青海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从创立之初发展到现在,坚持不忘初心。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国和家的命运糅合在一起。早在2002年英利就开始在西藏、甘肃、青海等贫困地区建设太阳能电站解决西北老少边穷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积累了一定经验。2003年在西藏成立分公司,到今年已经是第13个年头,让日喀则、昌都、那曲、林芝地区的5万户藏民用上太阳能电。

  革命老区往往是山区、贫困地区,曾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2007年,英利集团利用互联网打开了大山外面的世界,当地村民还通过电商平台把土特产洋芋卖到江浙地区,扶贫扶智拔穷根,从根上改变落后面貌。发展光伏扶贫是实现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协调推进、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2012年英利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解决环保志愿者照明、取暖、污水处理等用电需求,为“斑头雁”等珍稀物种和环境保护提供电力保障,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帮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当前到了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国家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冲锋号,英利集团内部也成立了扶贫工作组,制定扶贫的具体落实措施,并在国家扶贫试点县河北曲阳县以及云南红河贫困县进行推广,为贫困户安装“金丝羊”户用分布式系统,推广村级电站等,尝试和摸索光伏扶贫的落地模式,积累实施经验,推动光伏扶贫。英利表示,将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上美好生活。(文/光彩)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