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应朋友之邀,到永定区“客家家训馆”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福建土楼,传统人文资源深厚,为推动家风重塑,在永定土楼群的庆成楼内创立“客家家训馆”,在大门口加挂了藏头联“庆子孙贤由礼义,成先人志在孝忠”,很好体现客家家训的意涵。家训馆不仅拥有客家先贤的文化遗迹,更有了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
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族。晋永嘉之乱以后,客家先民多次迁徙,跨黄河,渡长江,历尽艰辛,在赣南、闽西、粤东这一片山区逐渐定居下来,形成客家民系,也形成了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
家训是一个家族在数代传承中,形成的价值和道德准则体系,是客家精神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客家人训以育人、训以养德、训以治家,很大程度上是靠家训家教赓续繁衍,让中华优良美德世代相传。
家训馆秉承中华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八德,始终秉持“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客家人为了教育族人,把祖训家规记载在族谱上,雕刻在楼门、中厅楹柱上,题写在宗祠的墙壁上,成为客家人立身处世、创业持家的座右铭。这些家训,反映了客家人耕读传家、克勤克俭的传统,洋溢着客家人的家国情怀,濡养着千百年来的好家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历史上,客家曾经诞生了一批时代风云人物,为推动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优秀人物的历史贡献与家庭美德和家训传承密不可分。为了更集中展示、更好地传承,2014年6月永定区创立全国首家“客家家训馆”。以“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为主线,通过各地征集起来的族谱、图片、文字、书法等,展出客家主要32个姓氏的祖训家规,以及客家族谱中有记载祖训家规的19个姓氏族谱,32帧名居、名祠家训图片,14幅家训书法作品、有代表性的家训故事等。仔细观赏、认真品读这些带着体温带着情感的家训,温暖而有力量,朴实而又高贵,平凡而又伟大,让人深受触动、为之动容。家训,不愧为客家人不灭的心灯!
2015年9月底,中纪委领导考察了龙岩永定土楼的“客家家训馆”。离开时,他说,客家家训体现真善美,没有一点假大空。当年10月13日起,中纪委官网头条先后推出“福建龙岩客家家训”3集专题片《振纲立纪 兴家报国》《训以治家 八德育人》《行走天下 饮水思源》,介绍了永定客家土楼的20余副楹联、家训,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根据社会反馈,有关部门又作进一步优化提升改造,2016年1月重新开馆,展厅面积比改造前增加了一倍。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相联系的,治国之道与齐家之方是相通的。在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中,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家风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家族的兴衰,而且是社会风气的缩影,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道始于家庭又不止于家庭,进而扩展至家国天下。
参观客家家训馆,得到三点启示:
小家之于大家。中华民族由无数的家庭、家族组成,中国的姓氏已有5000年历史,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历史,延续的是历史,沉淀的是价值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入手,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家训家风不仅是一个小家的根脉,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集体乡愁。
血脉之于国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刚而不折、一脉相承,是因为有深沉的内在力量。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血脉,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血脉的赓续,国脉的兴盛离不开文脉的支撑。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往今来,贤哲们无不重视家风的塑造与家训的传承。《诫子书》《朱子家训》《裴氏家训》《了凡四训》《傅雷家书》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古为今用、守正开新,让文脉为国脉提供丰厚滋养。
家族之于民族。今天我们设置家训馆、出版家训图书、举行家风研讨会,都是为了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挥历史遗产的现实作用,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家风家训是一个家族、一个民族行稳致远的力量。家庭和美社会才和谐,家族兴旺民族才昌盛。一个家庭的兴衰可能有偶然性,一个族群的兴衰则有内在的规律。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家族的延续,正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和广大普通家族支撑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华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对接,涵养新时代的家训家风,浸润道德土壤、增强民族自信,彰显出中国人的精气神。(戎戒)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