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懂事起,就知道家里的神龛好几尊神像有一尊是妈祖,妈祖雍容庄重的神态牢牢存储在我记忆的硬盘里。小时候,以为妈祖就是妈妈的阿祖,及至年长,方知“妈祖”与“上帝公”不是上帝的阿公一样,同属人们对神的尊称。
自古以来,四面环海的东山岛人以耕海牧渔为主,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即便非渔人家,信奉妈祖的善男信女也相当多,仅220平方公里的岛上的妈祖庙也有十几座。每年“妈祖生”(诞辰纪念日),东山岛沿海人以多种形式庆祝,信众熙熙攘攘,供品丰盛,香烟缭绕,一天到晚鞭炮声此起彼伏,比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热闹!
渔家人出资演古装戏让妈祖观赏是必不可少的传统节目,每年持续四五天,有的甚至更长时间。人们借此机会传颂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在宫前渔村,老辈人告诉笔者,每年“妈祖生”该村请戏班演古装潮剧让妈祖“观赏”古已有之,几乎都连演十夜,名副其实的“连续剧”!农历三月,经常会遇到下雨,旧时遇到下大雨,戏迷们撑伞戴笠照看不误,许多戏迷木屐被水冲走还不知觉,有个戏迷日夜看戏看花了眼,竟将卧在灶台的花猫当成抹布。
福建省唯一古老的原生态渔村东山岛岩雅村,原有100来户渔家,目前只有几户住民留守。每年“妈祖生”将届,迁居外村、旅居外地的村民都像接到无声召集令似的,纷纷回村敬奉妈祖,表示虔诚敬仰之心,一桌桌丰盛的供品摆满了妈祖庙前的大埕,一连几个晚上演出木偶戏,简直比春节还热闹几分!一个“空壳村”在妈祖诞能够自发汇集原来所有的住民,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足以说明妈祖的向心力!
无山无海,以经商为主的西埔村地处县城,村里的妈祖婆庙,几天前就张贴红纸,公布妈祖诞辰献映电影的信众名单,让大家提前知晓。原来,早在多年前,每年农历三月廿二开始到四月廿二为期一个月中,每天晚上妈祖婆庙里都放映电影。当地信众献映电影给妈祖“观看”,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民俗。夜幕降临,大嫂大婶们三五成群,像过节一样高高兴兴来到妈祖婆庙“陪伴”妈祖观看电影,这样的电影招待会不但妈祖“看”得开心,村民也大呼过瘾。东山县西埔妈祖庙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西埔设集市贸易圩场之后,由当时一些商户和居民集资建庙,供奉妈祖为保护神,至今有300多年历史。与大多数地方不同,西埔村民尊称妈祖这位举世闻名的航海保护神为“妈祖婆”。改革开放以来,西埔人借助县城的地利优势,几乎家家户户经商做生意。村民们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双重提高之后,大家都想做点感恩妈祖的事,所以纷纷选择在妈祖诞献映电影。献映每一场电影花费不多又有意义,受到大多数不会玩手机的老年人喜闻乐见,乡亲们借此机会见见面,聊聊天,起到敦亲睦谊作用。村民们通过观看古装戏曲等传统文化影片,互相传颂妈祖精神。有的村民感慨而言,这里没有开阔地可以搭台演戏,不然我们也要请戏让妈祖看,每场电影不超过200元,这算什么?!
东山岛沿海村每一座妈祖庙都是凝聚乡心,记住乡愁的中心。举凡村里重大喜事庆典,都要带着活动方案来到庙里向妈祖“请示”。乡亲们远离家门前,习惯到宫里香炉取一撮香灰,包于红纸或装入红布缝制的“香火袋”随身携带,无论到彼岸还是他邦,就将“香火袋”供奉起来,俗信能得到妈祖保佑。虽无生命,却如珍宝的香火仿佛无法割舍的遥感情愫,紧紧维系着故乡的妈祖庙,游子的乡愁尽通过它释放,乡思尽通过它传递。妈祖,护航促商、保疆卫国、普世和谐,这样的神祗怎不令人景仰,令人膜拜? 【文/ 林长华】
[责任编辑:马一娜]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