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6期

“海丝”古港泉州港焕发新姿

2017年08月02日 14:0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刺桐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源头的泉州市的真实描写。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源头的泉州古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马可·波罗赞誉它为“东方第一大港”“与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也确定它是唯一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如今,在政府的重视下,随着泉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千年古港焕发新姿。

  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在长达4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三湾十八港如众星拱月组成了泉州港,是宋元时期中国海外交通贸易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泉州就与南海诸国有交通往来。唐代,泉州成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市井十洲人”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南宋,泉州与广州同为中国最大外贸口岸。元代, 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移到泉州,由是泉州港进入鼎盛时期,泉州港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商贸文化交往密切,影响力可与亚历山大港匹比。国内外商贾从泉州运载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往他国销售,从他国运来香料、药材、珠宝到中国贸易,“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胡椒出口量乃百倍于亚历山大港”。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则发出了“刺桐(港)为世界第一大港,余见港中大船百艘,小船无数”的赞叹。

  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随着中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繁荣。唐代,泉州与广州和扬州等,并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

  宋元时期,泉州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一起,成为世界性的两个贸易大港。自那时起,泉州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

  1271年8月25日,意大利商人雅各的商船停靠在刺桐港。这一天,这个城市给雅各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船停泊在港口,比他在威尼斯一年看到的还多。能装千人以上的中国海船、船上精密的航海图,以及中国人对指南针的熟练掌握,让雅各觉得,中国人就是把船开到世界尽头也不会迷航。

  阿拉伯和波斯人往来频繁

  随着泉州对外贸易的频繁,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唐代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是阿拉伯和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 度、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7世纪初,阿拉伯正式派遣使节来中国,随后来者日多。至武后时(684~704年),阿拉伯人经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良港恒数万。 当时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岛夷斯杂”。为了表示对外商的关怀,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特下令保护广东、福建的外商,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两代,中国东南地区是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以泉州为中心的航海贸易为龙头,与亚洲海域“北洋”、“东洋”、“西洋”实现了连接与互动,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

  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

  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

  到了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相对稳定的航线大抵与宋相仿。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经泉州港进口的香料有58种,宝货珍玩12种,工业原料27种,纺织品19种,金属物9种,器用品6种,副食品7种。经泉州出口的丝绸织品54种,陶瓷器41种,金属、杂货和药物63种,远销到64个国家和地区。

  古港焕发新姿

  1949年后,由于一道人为海峡蕃篱隔绝了两岸的往来,海峡两岸的对峙引发军事形势的紧张,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对外交往需求,泉州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港口。

  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复对外籍船舶开放,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24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现已建成1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00万吨,另有在建泊位7个,其中包括万吨级系泊浮筒2组,万吨深水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泊位2个,年通过能力300万吨。为适应石油中转业务,在肖厝港区正在建设1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

  为了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泉州港的部分通海航道已被打通,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接待万吨级海轮的历史,港口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港区必备的设施已配套,建有20万平方米的仓库堆场,开通了海岸电台,形成了无线有线通讯网络。港作船舶以及各种类型起重机械相继投产使用。兴办和发展集装箱运输,开辟泉州至香港及泉州至日本集装箱航线,1989年,泉州港吞吐量为112万吨。

  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需要,港口建设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政府投巨资扩建泉州港,现已建成投产泊位7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年设计吞吐能力8780万吨,包括集装箱169万吨,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泉州港现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万8千多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万多立方米;堆场33万8千平方米。2012年,泉州港跨入亿吨大港,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泉州港在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的同时,“泉金”“小三通”也取得长足进展,货运量达95万吨,位居福建省第一。2012年9月25日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泉州港为中国首批54个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之一。

  截止2015年底,泉州港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9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5个(包括30万吨级2个、10万吨级4个、5万吨级8个、万吨级11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近1亿20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23万吨。全港开通运输航线130多条,集装箱航线76条,与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有海运往来。

  根据规划,2016年至2018年的3年内,泉州市将完成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300亿元,努力将泉州港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港。【文/海明】

[责任编辑:马一娜]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