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5期

返乡创业:从“加法”到“乘法”

2016年07月13日 17:00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如果说以前农民工外出打工,“打工一人、致富一家”是“做加法”的话,那么而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一方”,其效应则是“做乘法”。

  在“乘法效应”中,大多数的人只是关注经济,其实,不论是农民工返乡务农,还是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带来观念、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文化上。

  日前读到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的文章《中华文化的根在农耕文化》。他认为,保护农耕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文化的根脉。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乡村是中华文化的初始源头,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孕育传承了敬祖睦宗、耕读传家、守望相助、知恩图报、自强不息、敬畏自然等乡村人文道德。同时也涵养了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凝聚人心等传统乡村文化。传统乡村文化让乡村延绵赓续,广袤的乡村使得中华文明的根脉生生不息。

  因此,从保护中华文化根脉的高度来认识保护乡村文化,从建设乡村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农民工返乡创业,无疑是一个更高的站位。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收益的最大却是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由于强调过度过急,造成厚此薄彼,城乡建设的差距越拉越大。不少村落已经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公共设施不足,公共服务滞后。而地方政府在城市化愿景刺激之下,也缺乏对农村投入的热情,凡此种种,均加剧了乡村的凋敝,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尤其令人担忧。人们的普遍感受到,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市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比达51.27%。城市化快速发展改变着中国农业国的面貌: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热情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逐渐消退,农民对土地的依恋逐渐消失,挣脱土地束缚的愿望日益强烈,新生代农民成百上千万地涌向城市,掀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进城潮。

  当农民奔向城市务工、生活时,他们很快发现,让城市接纳他们是何其之难,要想融入城市生活更是难上加难。他们陷入了城市融不进、农村回不去的“两难”困境,中国乡村正经历史无前例的衰变。

  城市化绝不能以农村空壳化为代价,更不是为了消灭农村!保留乡村迫在眉睫,农村的严峻现实必须改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对城镇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对以往城镇化的纠偏。

  乡愁,正是凝聚乡土社会的文化基因之一。千百年来,多少从乡村走出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最后都会被乡愁牵引,或衣锦还乡,或叶落归根。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乡民树立了榜样,成为乡村延绵不绝的中坚力量。

  因此,面对方兴未艾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我们当以积极的点赞,并加引导和鼓励。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引导有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别是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要求抓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5-2017年)》的落实,全面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更带回经过城市熏陶的眼光、观念。他们既熟谙乡土文化心理,又尝试现代文明洗礼;既经历过传统文化浸染,又初具了现代人文精神,他们离乡与返乡的过程,正是在文化意义上打通乡村与城市的过程,而他们返乡创业的过程,则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他们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可见的企业、产业,带动一方群众共同致富,更有与外部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关联已不再是单向的“反哺”,而应该是双向的良性互动。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力量。农村空心化的原因之一是人心离散、能人流失,究其根源则是传统乡村文化的衰亡。不可否认,即便在城市化的大潮席卷之下,乡村依然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当然,对于传统乡村文化不是一味继承,而是使传统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相互促进、与当代社会变化相互协调、与当前实践需求相互适应,不断激发乡村文化延续、发展活力。

  有乡村文化在,乡村就不会消亡。(沈郑燮/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