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族,有着近8千年悠久的历史,期间创造了灿烂的独具西藏高原特点的农耕文明和农业文化,在其以后的发展进程中,藏族的魅力乡村随着农业文化不断进步则更加显赫,尤其是古老的农耕青作(青稞作物)生产景观、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古朴的生产系统,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魅力乡村旅游资源著称于世,它在西藏或国内外休闲农业上占有一席之地,并独受青睐。
休闲农业:展示魅力乡村的天堂
魅力乡村是实现休闲农业的桥梁,而休闲农业是展示魅力乡村的天堂,两者相成相铺、缺一不可。特别是自从2007年以来,随着青藏铁路建成;在西藏各地修建了越来越多的飞机场,航空业日益发达;公路等级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之中。为休闲农业在西藏大力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并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旅游部门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保证西藏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推动西藏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在西藏经济发展中的民生功能不断得以发挥和加强,在带动百姓致富、扩大就业、改善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随着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富民惠民功能更加显著。通过“特色乡村旅游工程”建设,形成了以“农家乐”、“藏家乐”、休闲度假点等为主题的产品,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目前,全区有星级家庭旅馆300多家,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农牧民达到1.2万多户、近5万人。
服务质量快速提升,市场结构更趋合理,彰显西藏乡村旅游的魅力。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西藏自治区将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乡村旅游评定划分标准》以及统一的家庭旅馆星级评定标准,将其纳入《西藏自治区旅游条例》,成为指导西藏乡村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同时,通过旅游扶贫试验、特色乡村旅游工程、重点乡村旅游示范扶持等途径,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基础建设与标准化、法制化、规范化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编制《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年)》等系列规划。此外,加速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由于西藏自治区旅游局高度重视乡村旅游资源家底普查和保护工作,加强了以农牧区为主体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抓住生态建设、生态经济、生态补偿、节能减排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西藏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8月上旬,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丁业现深入波密县古乡巴卡村仁青家庭旅馆,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展情况等进行实地调研。
当他走进仁青家庭旅馆,看到干净整齐的大院里,几栋漂亮的藏式建筑错落有致,房前屋后遍布绿绿的草地,住宿区、用餐区、娱乐区划分得恰到好处。在实地察看了家庭旅馆住房条件后,丁业现与仁青的女儿卓玛亲切地攀谈起来,卓玛胸有成竹地说,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的家庭旅馆风景又这么美,以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西藏旅游,家庭旅馆一定会越开越大。
通过调研,丁业现看到,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有利于保护、传承、复兴乡村传统优秀文化,加速边远、贫困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同时也是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有效举措。他指出,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家庭旅馆尤为重要。他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全力支持,做好服务,强化经营管理,进一步推动家庭旅馆向特色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扩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西藏将大力发展5个主题乡村旅游景区
为树立更好的旅游形象,突出旅游特色,“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将以城镇、景区、公路为依托,优先发展城镇郊区乡村旅游圈、主题发展重大景区乡村旅游区、特色发展骨干线路乡村旅游带、集合化发展5大主题乡村旅游区。5个主题乡村旅游区分别是“雪峰乡村”、“高原林村”、“高原牧歌”、“神奇乡井”、“屋脊农庄”。
“雪峰乡村”,是以珠峰为代表的高山雪峰是世界顶级旅游资源,具有全球吸引力和广大的旅游市场,依据国家先进的国家公园模式管理运行,在珠峰国家公园的整体格局下,以珠峰景区、希夏邦马峰景区、嘎玛沟景区、吉隆沟景区、定结陈塘日屋景区为重点,有序推进尼泊尔边境景区、老定日景区、拉孜景区以及农家乐、牧家乐示范点等乡村旅游建设。
“高原林村”,是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高林海为载体,有关部门将大力发展中高端旅观光旅游线路产品,在五县(米林、林芝、墨脱、波密、八宿)的关联区域设立游客服务中心、急救站、应急通讯站、停车场、观景台、环保公厕及垃圾收集转运点、专项探险旅游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该自治区地广人稀的特点,鼓励各类乡村旅游住宿设施的地方文化特色化开发,注重功能集群和规模集聚,逐步树立我区乡村旅游住宿的形象品牌。
“高原牧歌”。是围绕纳木错国家公园,重点突出“高原生命力”的定位,稳步开发生命繁衍之路、高原探秘之路、草甸湿地之路、藏民族之路等专题旅游线路,鼓励企业和个人专营特色乡村旅游交通要素或特色旅游线路,将纳木错环湖景观公路实行委托专营。
“神奇乡井”,重点是围绕219国道、新藏公路沿线重点城镇、景区,完善旅游卫生设施、标识标牌等建设,并扶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积极推动普兰口岸建设,联动区内拉萨、日喀则以及区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印度、尼泊尔等邻国,以可持续的方式带动地方文化繁荣与自然生态保护。
“屋脊农庄”,是发挥藏民族和藏文化发祥地、雅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与拉萨、贡嘎机场距离近的优势与潜力,以泽当镇为中心,围绕泽当镇周边及其旅游南环线,大力发展藏文化乡村休闲体验游,扶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探索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编排大型实景与高科技多媒体结合的文化演出,开发文化餐饮宴席、特色旅游纪念品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在山南地区的优先发展。
自治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增至12个
近年来,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布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名单,其中,自治区2个县、4个村镇被认定为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使自治区示范县点已增至12个。
这新增的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和山南地区乃东县;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昌都市察雅县吉塘镇吉塘居委会,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扎布村和那曲地区班戈县青龙乡五村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日喀则市江孜县,被誉为“雪域古堡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江孜古堡外,白居寺、帕拉庄园、卡若拉冰川等,成为进藏游客的必去之地。而集农业灌溉、防洪、旅游、发电为一体的满拉水电站也已成为江孜县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截至目前,自治区已有拉萨市城关区、日喀则市江孜县、山南地区乃东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结布村、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镇阿沛村,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镇桑木村、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白定村,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昌都市察雅县吉塘镇吉塘居委会,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扎布村,那曲地区班戈县青龙乡五村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自治区获得认定的示范县、示范点,接下来能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强化示范带动,推动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做大做强,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文.图/中天(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马一娜]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