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9年第5期

厦门航空的台籍空姐

2019年12月02日 10:5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3个月来,这批新乘务员从礼仪妆容,到机型设备、应急处置、水上撤离,经历了专业系统的训练。平时大家只知道空姐很美丽优雅,经过训练才知道,站、走、蹲、坐,端,致礼,问候,指引,每个动作都有规范;巡视客舱要以怎样的速度,姿态;飞机上设备要熟练使用,餐车如何固定,烤箱怎样操作;包扎、接生,心肺复苏等医疗求助……等等,要学的东西“五花八门”。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在厦门航空的民航飞机上,有台湾籍空姐为乘客们服务。在人们的印象中,台湾姑娘大多说话温婉,彬彬有礼,这次,她们在“厦航台籍青年就业千人计划”中稳健迈出第一步,更标志“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首批学员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她们在工作中身体力行融入厦航、融入福建、融入大陆。

  首批空姐 七十选一

  两年前,厦航首次赴台北招聘台籍乘务员。那天台北的天空小雨霏霏,却挡不住台湾姑娘为参加厦航乘务员招聘而来的热切脚步。这是厦航第一次在台湾招收空中乘务员,简历报名人数达2300人,经过形象初选及素质面试环节,110名优秀应聘者进入复试环节。

  经综合考核后,有60人入围,但真正入职的只有34人。2017年8月,第一期新招收的台籍乘务员抵达厦门,开始乘务业务的专业培训。在3个月里,从礼仪装容,到机型设备、应急处置、水上撤离,这批台籍乘务员经历了专业系统的训练,渐渐地从“软妹子”变成合格的空姐。当年11月,厦航首批台籍乘务员迎来首次空中飞行。

  平时大家只知道空姐很美丽优雅,经过训练才知道,站、走、蹲、坐,端,致礼,问候,指引,每个动作都有规范;巡视客舱要以怎样的速度,姿态;飞机上设备要熟练使用,餐车如何固定,烤箱怎样操作;包扎、接生,心肺复苏等医疗求助……等等,要学的东西“五花八门”。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应急处置和撤离等专业技能。台湾籍乘务员做事认真,训练刻苦、投入,训练应急撤离时,这些平时性情温和、讲话温柔的小姑娘表现得特别泼辣。“弯腰不动!bend down!”“解开安全带,到这边来!跳!坐!”训练应急情况时,她们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出口令。“我做梦都在喊撤离口令,那个时候,喊到声音嘶哑,要吃润喉糖。”新乘刘舒亚说起当时训练的情景,还是仿佛身临其境,连表情都变得紧张起来。从几米高的飞机上跳上梯,后背向下跳入2米深的水池,然后带着模拟的旅客划水,爬上救生筏,不管是否恐高,也不管会不会游泳,都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从“带飞”(师傅带飞),到“单飞”(单独飞行),台籍空乘迅速成长着。不久前,她们刚通过了国际和两舱的考核,也就是说,她们即将可以服务国际及地区航线、商务舱和头等舱。

  对标一流 台湾青年将越来越多

  “从这些台湾年轻人身上,厦航也获益良多。”厦航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厦航积极与全球一流服务水平看齐,这需要我们了解更多地区的文化特点。台湾籍空乘的到来,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服务深度和广度。”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表现,首批台湾籍空乘,大部分已经考取服务头等舱和商务舱的执照,一些特别优秀的,还取得境外航线资质,今年2月开始服务中外旅客。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洲际航线开拓,厦航的全球化进程中,将有更多的外来人才予以助力。比如,接下来,厦航台湾籍人才招聘还将拓展到机务维修工程师等各类专业人才,努力将厦航“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成两岸航空人才的摇篮、交流的家园。

  刘舒亚 和乘客沟通很用心

  “好期待!”当初来厦航参加招聘面试时,对漂亮制服羡慕不已的刘舒亚,马上就要穿上这身制服飞行了,首班前,刘舒亚有些激动、紧张,不过还是挺有信心飞好的。为了让这批台湾籍新乘务员尽快熟悉和适应,刚开始排班,都是由经验丰富的乘务教员来带飞。刘舒亚第一班执行厦门-青岛的航班,虽然练习了无数次,但真面对旅客,还是有些慌乱。迎客、数客、送水、送餐,要做的事好多,教员说她进入状态很快,跟旅客沟通很用心。可舒亚自己还是觉得有些慌乱。特别是山东旅客带着口音的方言,她听起来有些吃力。不过第一天飞下来,还是一个挺好的开端。新乘詹婷伃是个多才多艺的姑娘,毕业时候,她自己动手,搜集素材,把大家培训、学习和生活的片断编辑成一个生动的短视频,留下美好的回忆。她的第一班是一个大早班,早上7:00起飞,她前一天晚上早早就睡下,闹表调到3:00起床,想出发前准备得更从容。厦门-银川-武汉往返四段,落地回来已经是17:15分了。一整天飞下来,对乘务飞行的辛苦有了完全不同的认识。

  吴映:来大陆工作是父母的期望

  “早上6点的飞机,3点就起床了。”“辛苦你了,今天飞哪儿呢?”……家庭群里,吴映每次上机前和落地后都会汇报一次动态,让远在台湾的妈妈、弟弟以及在山东的爸爸安心。

  映已逐渐熟悉了大陆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她说,在台湾出门要带手机、钱包、钥匙,这里只需要带手机和钥匙,十分方便。近半年来,她慢慢了解了两地文化的差异。

  “一开始,口音重的普通话我听不太懂,需要多问几次。”有一次,一位山东乘客对映说“岔子”,她半天也没听明白,后来才知道对方说的是“叉子”。

  来到大陆工作,是父母的期望。映说,她被厦航录取后,父母支持她来大陆看看。映的父亲是台商,他认为,孩子应该到台湾之外看看。

  “我来厦航,爸爸很高兴,觉得我已经跟他待在一个地方。”平时,爸爸常在微信上与映交流,传授在大陆的生活经验。“过几年,我弟弟从台湾高校毕业后,全家都计划到大陆工作生活。”她说。

  最令映兴奋的是第一次看到雪。当时是飞哈尔滨的航班,她祈祷能够下雪,果真心想事成。

   苏家榆:半年了解到更真实的大陆

  “说话更柔了,更有气质了。”这是家人对苏家榆的评价。近半年的大陆生活时日虽短,家榆却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

  比如,家榆讲的话家人听不太懂了。不久前,家榆跟家人打电话,随口说了句“你现在干啥呐”,说完她才反应过来,这是跟东北同事学的“口头禅”。

  又如,家榆爱上了大陆美食。厦门集聚了各地美食,其中,重口味的火锅是她的最爱。

  再比如,家榆喜欢购物,以前在台湾时会用到Apple Pay,来到厦门生活后,她很快学会了用淘宝购物。家榆习惯了不带钱包出门,买东西用支付宝和微信。

  “最大的改变是观念的变化,颠覆了之前对大陆的印象。来这边后,我了解到了一个更真实的大陆。”家榆来大陆前做了一年的培训班老师,“在台湾时,我听说大陆很穷,厕所没有门,来这边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这里有的建筑比台湾还好,街道很干净很宽敞,市民素质也很高。”

  苏意雯:“老”空姐厦航当“菜鸟”

  到厦航前,苏意雯是复兴航空的空姐,有5年的飞行经历,可谓空乘中的“老前辈”。随着复兴航空倒闭、厦航面试通过,她决定走出台湾。在厦门,她与所有人一样,重新学习空乘知识,做一名“菜鸟”。“来的时候我已经调整好心态了,一切归零。”意雯说。

  有过去的工作经历,意雯上手很快,有时乘客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她就能领会乘客想要什么,因此,她很快就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里。在她看来,工作中唯一的阻碍是两地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比如土豆,台湾说“花生”,大陆说“马铃薯”;大陆说“菠萝”,台湾说“凤梨”等等。但时间长了,她也习惯了大陆的表达方式。

  春运大幕开启,意雯对此万分期待。“台湾没有春运的概念。”意雯说,她要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旅客。

  那些天,意雯已感受到春运前奏时的忙碌:航班基本满员,大家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乘机的孩子也多了起来。因此,意雯关注的细节更多,服务更加精细了。

  虽然春运期间无法回家,当时意雯期待着春运结束后父母来厦门探亲。意雯带他们到环岛路、中山路、鼓浪屿游玩,之后又去北京看看。

  李靖妍:有空就出门成了“厦门通”

  因为喜欢当背包客,李靖妍来到了厦航。在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她就曾多次来大陆交流,对大陆也算了解。

  “大二的时候我来过厦门,觉得跟现在很不一样,这里进步得很快。”李靖妍说,如今她已经渐渐习惯了厦门的生活。虽然来这里时间不长,游玩的时间有限,但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出门,感觉自己已成为“厦门通”,“基本玩遍,但我还没有吃够”。

  不久前,李靖妍与台湾的学弟学妹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周末,“他们来厦门大学交流结束要回去了,大家就一起骑共享单车环岛游,纪念这个日子”。文.钟禾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