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第一岛、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
平潭又称“海坛”,主岛海坛岛在海上远望如坛而得名。岛上最高峰君山常年有岚气弥漫、紫气东升,亦称东岚山,故平潭别称“东岚”,简称“岚”。
主岛海坛岛形似“麒麟”,故有吉祥岛、财运岛、有福之岛之美誉。
平潭属福建省辖区。
全区总人口40万人,其中城区常住人口约13万人。
全区陆地总面积392.92平方公里,由126个岛屿、702座岩礁组成。
主岛海坛岛面积324.13平方公里,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为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相当于厦门本岛面积的2.5倍。
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其中渔业经济海域约4000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平潭地处福建沿海中心突出部,扼守“海上走廊”台湾海峡和闽江口咽喉,为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行必衢之地。岛屿与周围海域位于北纬25°15´ - 25°45´,东经119°32´ - 120°10´之间。
平潭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港仅距68海里(126公里),距省会福州公路裹里程120公里、直线距离70公里;西临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三市隔海为邻;北接长乐市海域,与长乐国际机场距离60公里;南连兴化水道,与厦门海上距离130海里。
气候水文
气 温:常年平均气温19℃-19.9℃。
降 水:常年平均降水量约900-1100毫米。
地下水:全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962万立方米。
地表水:全区陆地水域面积为1456.7公顷。平均地表水为1.12亿立方米。
日 照:累年平均日照为1785小时。
海域水温:海域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为20℃,以8-9月最高,月均26.5℃;2月最低,月均11.6℃。
潮 流:海域最大潮为7.5米,小潮为3.0米,主要是来复潮,平均流速为0.16米/秒。
潮 汐:平潭海域属半日潮类型,每昼夜涨落各2次,每次涨落历时12时24分。
自然资源
海岸线:岸线总长408.7公里,约占福建省海岛岸线的15%,主要分为基岩海岸、沙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港 澳:天然港湾、澳口有283个,其中10多处可建造1-20万吨级的港口。
岛 屿:全区大小岛屿126个,常年有人定居仅9个,季节性有人居住的有10个,其余均为无居民岛。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种类多达934种,其中鱼、虾、贝、藻668种,浮游生物266种。
矿 产:砂地面积82.33平方公里,其中淡水砂地61.14平方公里、咸水砂地21.19平方公里,已探明的石英砂储量约16亿吨,花岗岩储量约7.7亿立方米。
潮汐能:海域平均潮差4.31米,可供潮汐发电有10多处,年可发电约9亿千瓦时。
风 能:年平均有效风速(4.5-27米/秒)达6576小时,风能密度2678瓦/平方米,海上装机总量可达100万千瓦以上,目前已建成陆上风电场15.4万千瓦。
旅游资源
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9年3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2006年1月列入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名录。
平潭的旅游资源以海滨沙滩和海蚀地貌为两大特色,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拥有国家一至四级景点128个,平潭海滨沙滩总长达70公里,仅主岛海坛岛内就拥有4大湾、28座优质海滨沙滩。
生态环境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四周环海、气候宜人,海水清澈,沙滩洁净,无工业污染源,常年空气质量保持优良等级。
供水
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座落在岛上,面积190.52公顷,库容量达1290万立方米。
全区建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4万吨,在建1座日供水10万吨;
日供水11万吨的岛外调水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日供水50万吨的闽江调水工程正在筹建,至2013年岛内日供水可达15万吨以上。
全区有各类水库23座,蓄水量2500万立方米;
建有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能力2万吨,在建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10万吨。
电力
现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4座、3.5万伏变电站3座,正在筹建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2座。
岛内已投入运营的风力发电装机总量达15.4万千瓦,年发电约4.5亿千瓦时。
水电供应
居民生活用水3.00元/吨(含污水处理费0.80元/吨)。
工商业用水3.20元/吨(含污水处理费0.80元/吨)。
营业性用水4.00元/吨(含污水处理费0.80元/吨)。
居民生活用电0.4643元/千瓦时。
非居民照明用电0.635元—0.675元/千瓦时。
商业用电0.8541元—0.8741元/千瓦时。
非工业、普通工业用电0.6627元—0.7427元/千瓦时。
大工业用电0.5504元—0.6104元/千瓦时。
农业生产用电0.6246元—0.6646元/千瓦时。
其中:农业排灌用电0.1717元—0.2117元/千瓦时。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