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景点

福建寺庙总汇

2013-12-04 17:23

闽南地区

  南普陀寺(享誉海内外的古寺,拥有国内最早的佛教学府闽南学院)

  素有“千年古刹”之称的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区的五老峰下,紧邻厦门大学。寺院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因其位于我国四大佛教首场之一——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五代时期,依山而建,三殿一阁。《西游记》里曾说“逢寺必有宝”。南普陀寺的大雄宝殿两廊的墙壁上嵌有清朝乾隆御笔的“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序”等碑刻,藏经阁内藏着佛教经典数万卷及佛像、古书画等。最珍贵的要数北宋开宝六年(973)铸的一口铜钟。原属于仙游的“荐福院”,后因寺院被毁,埋于地下,几经转折存于南普陀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诞,南普陀寺均会举行盛大的活动,众多善男信女手持燃香叩头跪拜,与寺僧一起诵经,祈求健康和财富的场景,总让人心生感动,心境忽然透亮。

  位于寺左侧的闽南佛学院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学府,创办于1925年,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久负盛名。

  梵天寺(福建省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

  位于同安区北面的大轮山主峰下,始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原名兴教寺,是福建省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该寺屡经兴废,海内外教徒多次募建捐修。寺内有一建于宋代的婆罗门塔,是研究古代宗教和石雕艺术的实物资料。朱熹碑文石刻也在其中。法堂小花园保存着完好的唐代石刻。人物造型与装饰形似敦煌飞天壁画,令人流连忘返。

  开元寺(曾与洛阳的石马寺、杭州的灵隐寺、北京的广济寺齐名)

  位于泉州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开元寺原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为“开元寺”。

  开元寺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寺外石栏围护,刺桐庇荫,寺内殿宇宏伟、清幽肃静。入寺就是天王殿门,接着到拜亭。在此可以看到草坪上凌空而立的东西两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高40多米,是我国最高的一对石塔。双塔历经风雨侵蚀,塔身已经有些发黑,但仍屹然挺立。双塔是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寺内的大雄宝殿有86根大石柱,因此又叫百柱殿。又因传说建殿时有紫云飘绕盖地,故亦称紫云大殿。百柱殿内的斗拱上有24尊人首鸟身的妙音鸟,又称“飞天乐伎”,融合了印度佛教、西方天使形象和中国古代礼乐器舞3种不同地域文化,是古代泉州辉煌历史的一个缩影。正殿前的石台上有一组72幅的狮身人面像的浮雕,是国内罕见的艺术珍品。寺中的甘露戒台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合称为中国三大戒台。戒台旁的大桑树是全国最古老的桑树,已有1300年的历史。

  清净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回历400年)。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初名“圣友之寺”,俗称“清真寺”,又名“麒麟寺”。清净寺是用青色和白色花岗岩依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故也按阿拉伯文称“艾苏哈卜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清净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大门楼是用辉绿岩条石砌筑的具有传统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透过高大的门楼,一眼就可以看到奉天坛中的清幽景致。进入其中,夹道是阿拉伯文的雕刻,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国度。奉天坛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现仅存四围石墙。西墙正中有一尖拱形的高大壁龛,龛内刻有保存完好的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句石刻。北墙左右嵌有二方阴刻“月”、“台”石刻,是为伊斯兰教徒“斋月”里望月确定起斋日期用。寺西北角的“明善堂”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奉天坛礼拜屋盖倒塌后,教徒们便移至此地做礼拜。堂内铺着地毯,一切都显得严肃而洁净。清净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寺门后东侧原有视圣亭,1983年重修,亭壁上嵌有元、明重修的清净寺碑记两块。

  承天寺(闽南著名古刹之一)

  位于市中心承天巷对面鹦哥山前的南后巷东侧,又名月台寺。承天寺原本不是寺庙,而是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南唐末年,时世动乱,花园废弃。在战乱中为求得一份安宁的人们在这里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年间赐名承天寺。

  通往寺庙正门的甬道两旁的菩提树下满是书写的佛教经文,让走过的人心中顿生安然之意。承天寺的大雄宝殿前有两口“放生池”,池旁有两座“飞来塔”。相传,当年有一名台湾游方和尚双手托着两座塔四处化缘。突然有一天塔不见了。佛祖托梦给他,说只要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双塔就会自己回来。后来这个和尚来到了承天寺。不久,双塔果然飞了回来,耸立在大雄宝殿前。由此取名“飞来塔”。承天寺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所说承天寺内有很多藏书,寺内的廊下石板上经常坐着看书的人。恐怕这也是承天寺独有的一道风景了。

  凤山寺(三教合一的闽南古刹)

  原名郭山庙,是人们为纪念后晋的一位名叫郭忠福的孝子而修筑的,是闽台和世界各地广泽尊王宫阙庙宇的祖庙。后因地形类凤盘舞,称为“凤山寺”。自宋代以来,凤山寺屡显灵异,受历代皇帝封号,香火十分鼎盛。广泽尊王的信仰也远播各地,常年都有络绎不绝的朝拜者。

  草庵摩尼教寺(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

  草庵摩尼教寺据传初建于宋朝绍兴年间,以结草为庵而得名。后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草庵的正厅内依崖浮雕坐莲一座全国仅存的摩尼教石刻像——波斯摩尼佛。奇妙的是石佛的脸、手、身三部分巧妙地利用花岗岩不同的天然色调。脸部呈“青草石”色,手呈现粉红色,使佛像笼罩着一种神话色彩。

  南山寺(拥有全国最大的缅甸玉佛)

  位于漳州市南郊的丹霞山麓,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闽南著名古刹之一。原名“延福禅寺”,明时改称“南山寺”。相传刻寺原为唐代太子太傅忠顺王陈巢的住宅,因规模和形制超过了当时法制的规定,怕皇帝加以僭越之罪,遂献宅为寺。陈巢之女金娘削发为尼,入寺奉佛修真。

  南山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但具有唐代风格、建筑、雕塑的艺术价值都很高。寺内的历史古迹以“南山寺五宝”最为有名,分别是重达650多公斤的大铜钟、用天然石笋雕刻的佛像、血书《华严经》、光绪帝御赐的藏经以及缅甸玉佛。其中又以缅甸玉佛最为珍贵,由清末年间从缅甸运回纯汉白玉石雕琢而成。目前我国仅存三尊,南山寺的这尊是最大的。除此之外,大雄宝殿左边的净业堂内供着一尊高5.2米天然石雕成的弥陀佛像,是福建省最大的室内石雕。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