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传播立德行善正能量

2015-01-22 11:23 福建日报

  湄洲岛祖庙山上屹立着一尊高达14.35米的妈祖石像。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湄洲祖庙都要举办隆重的祭典。

  立德行善,书写妈祖大爱情怀

  隆冬时节,尽管湄洲岛上海风习习,寒气袭人,但远道而来的信众仍络绎不绝。位于湄洲岛北部的妈祖祖庙,香烟缭绕,鞭炮声不时响起……

  信众之中,有来化解心结、祈求平安的,有组团来谒祖进香的,也有来还愿谢恩的。

  “只要心存善念,像妈祖那样立德行善,必定会得到护佑。”在祖庙内引领祭拜的一位义工说。

  每年春节前后,莆田各地的妈祖宫庙都要举办“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附近的孤寡老人、贫困户送去衣被、粮油和慰问金。

  连日来,湄洲祖庙董事会及义工们正在忙节前慰问事宜,准备联合岛上的14个分灵宫开展全岛性的慰问。董事长林金榜说,送温暖已成为祖庙一年一度的惯例,旨在弘扬妈祖立德行善的大爱精神。

  “早期人们信仰妈祖,主要是为了祈求海上平安。”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周金琰说,后来随着妈祖故事和显灵传说的不断传播,妈祖的神化功能得到一步步提升。

  宋代《莆阳比事》载:“宣和五年,路允迪使高丽,中流震风,八舟溺七,独路所乘,神降于樯,安流以济。使返奏闻,特赐庙号‘顺济’。累封‘夫人’。”

  这则“神女护使”的故事,使妈祖从民间信仰的地方性神祇变成朝廷认可并加以褒奖的全国性神祇,确立了“海神”的合法地位。此后,各地纷纷建庙祭祀。清代皇帝还颁诏各地“春秋谕祭”,编入国家《祀典》,妈祖祭典成为国家三大祭典之一。

  如今,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以及重大节庆日,湄洲妈祖祖庙都要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妈祖文化的核心就是立德、行善、大爱,弘扬妈祖文化,就是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华妈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说。

  如今,在莆田,“争当妈祖人、勤做公益事”已成为各个妈祖庙义工的自觉行动。

  2012年,在中华妈祖交流协会和妈祖文化交流中心的倡导下,莆田、福清等地的150多个妈祖宫庙相继成立了妈祖义工服务队,立德、行善、做公益蔚然成风。他们以点点善事,汇集成爱的洪流,谱写出妈祖立德行善的新篇章。

  莆田城区的文峰宫义工在开展扶贫济困的同时,组织曲艺团,常年义务在社区巡回演出;

  涵江区江口镇新墩福惠堂妈祖义工队成立了留守孩子活动中心,解除在外经商父母的后顾之忧;

  秀屿区马厂村村民詹金炉,原在外经商,后回乡创办了妈祖文化交流中心,建起妈祖阁和农家书屋,发起组建妈祖义务队,投身妈祖文化研究和公益事业,在当地成为美谈。

  “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人文关怀,小小善举,也是传递大爱。”詹金炉说。

  共祭妈祖,同唱两岸一家亲

  海峡两岸,一水相连。

  早期福建移民渡台,海上交通工具简陋,艰辛与危险可想而知。传说先民赴台时,船上安放着妈祖神像,身上带着妈祖的护身符,遇有风浪,就连呼“妈祖保佑”,顿时海上风平浪静。到达台湾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妈祖建庙,感谢她一路护航、平安到达。

  千百年来,妈祖信仰从大陆传到台湾,代代传承,深深扎根在台湾民众心中。据统计,目前,台湾地区的妈祖宫庙有1000多座,信众占人口的三分之二,达1500多万人。

  “三月疯妈祖”,是台湾信众崇拜、信仰妈祖的真实写照。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前后,各个宫庙都要举办祭拜妈祖大型活动。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林金榜介绍说,台湾所有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过去的,如今,每年前来朝拜妈祖的台湾进香团多达1500多个、20多万人次。

  今年元旦刚过,由台中神冈瞻云宫主任委员陈毅祯率领的128位妈祖信众,再次前来湄洲岛谒祖进香。“瞻云宫是从祖庙分灵过去的,自2000年前来谒祖后,宫庙董事会每年都会组织一次谒祖活动。”陈毅祯说。

  妈祖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1987年妈祖千年祭之际,台中大甲镇澜宫董事会绕道第三地前来参加,并请回湄洲妈祖像供奉,引爆了台湾老兵的乡愁,“我想家”、“想回家”的呼声日益高涨,促使台湾当局最终开放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

  1989年5月6日,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组成20条渔船的船队,载着200多台胞信众,从海上直航湄洲岛谒祖进香,开启了两岸隔绝以后的第一次海上组团直航;

  1997年1月至5月,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受到岛上千万人次的顶礼膜拜;

  2006年9月,由台湾妈祖联谊会发起的台湾50多家妈祖庙4300多位信众与在大陆的2700多位台胞信众,组成7000多人的进香团,前来湄洲谒祖进香;

  ……

  此后,中华妈祖交流协会、湄洲岛祖庙和国家旅游、文化等部门共同发起,先后举办了16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及“天下妈祖回娘家”、“中华妈祖情,两岸一家亲”台湾百家妈祖宫庙湄洲谒祖进香、“两岸千家妈祖宫庙大联谊”等活动,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日趋热络。

  “妈祖文化已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它开启了两岸重新交流往来之幕,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林国良说。

  借船出海,担当“海丝”文化使者

  “这次妈祖神像出巡马来西亚,共有37支队伍上千人一路跟随,30位法师180名警员维持秩序,太轰动了!”近日,负责护送妈祖神像出巡的莆田市文峰宫主任陈露莲说。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今年元旦假期,霹雳州怡保菩提苑举办“启建护国息灾祈安万缘普供大斋天法会”,宋朝木雕妈祖圣像出巡成为法会的压轴节目。

  妈祖文化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呢?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周金琰说,自宋代妈祖获得法定的“海神”地位之后,妈祖就成为出海人信仰的主要神像;伴随着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以及众多华侨“下南洋”,妈祖信仰沿着海路传遍世界各地。

  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位于苏州的浏河天妃宫同湄洲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天后宫一起被统称为大陆元代“四大妈祖庙”。据说,当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从刘家港出海之前都要先率船队官兵把天妃宫修葺一新,在此进香祈求朝拜海神娘娘,祈佑出海平安,每次平安归航时又要到此朝拜谢神,并将记载七次下西洋经过的《通番事迹碑》立于天妃宫内。

  “海外各地的妈祖宫庙,大多是由早期移民的华人所建。”周金琰说,而早期移民的华侨华人,都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乘船而去;在哪儿靠岸,就把妈祖宫庙建在哪儿。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是借船出海,成为“海丝”文化使者。

  前不久,在莆田举办的“妈祖文化与海丝关系”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妈祖信仰既有由商

  船出洋直接传播到各个港口,也有由先民横渡海峡传播到台湾,再通过台湾和大陆的分香,传至琉球以及东南亚、美国、巴西、南非等海外华人社区,形成了庞大的妈祖文化圈。

  如今,妈祖信仰经过代代传播,已延伸到海峡两岸及五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主祀妈祖的宫庙有5000多座、信众近3亿人,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陈荣富 文/图)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