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初期,这里配套设施不完善,通关流程尚未优化;如今,这里吸引了越来越多台商入驻,销售额、顾客量、入库货柜数不断增长。而自贸区+实验区的叠加效应,让这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成为台商投资的新洼地。且看,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
步入正轨 台味渐浓
27日,记者走进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发现不少商家已开始备战年货销售,商场内“年味”渐浓。
为了迎接春节,环宇国际贸易免税商店刚刚重新装修了一番。“我来自台湾鹿港小镇,所以请来了台湾装修师傅,把鹿港庙会风格融入商铺,希望这种复古风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老板杨彩琳经营台湾手工艺品,半年多来生意越来越红火。
“我这家店每个月营业额7万多元,这对刚开业的店铺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目前,杨彩琳一半时间在台湾,一半时间在平潭,她说自己很享受这种“两岸一家”的生活。
不过,免税市场开业初期,存在通关速度慢、物流成本高等各种困难,让不少台商也烦忧了一把。“当时,连货都进不来,我们心里还打了退堂鼓哩!”一位台商向记者透露。
对此,免税市场管理机构负责人李华告诉记者,由于刚起步,配套设施不完善,免税市场经历了一段蝶变期。后来,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实施“先入区、后报关,先上架、后抽检”的通关措施,优化了通关流程,还开通免税市场直达福州的班车,让免税市场逐步走上了正轨,也打消了台商的顾虑。自去年6月17日开业以来,免税市场已吸引了170多家商铺入驻,其中台湾商家过半。
如今,在免税市场内,“台货”越来越受欢迎。不少消费者告诉记者,这里的台货物美价廉、种类繁多,犹如一条台湾年货街。“我们从零开始,一步步摸索、一步步完善,免税市场的销售额、顾客量、入库货柜数也在不断增长。”李华表示,截至去年年底,进场购物游客已超过16.3万人次,累计销售额达6349万元。
机遇来临 前景无限
去年12月,福建自贸区获批,给免税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了解,作为福建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潭片区总面积为43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功能区块,即港口经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旅游商贸休闲区。
“免税市场就在旅游商贸休闲区范围内,自贸区与实验区的叠加让这里充满了新机遇。”杨彩琳兴奋地对记者说,在这种叠加效应下,岛内许多台商已把免税市场看作投资洼地,希望以此为“跳板”把台货卖到大陆。
事实上,在这种双重优势下,免税市场的吸引力已逐步显现出来。自贸区政策发布后,前来免税市场考察的台资企业、台胞越来越多。这段时间,免税市场招商部主任陈洪春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来自各地的客商。“目前,台盐、台啤、台湾化妆品协会等台资已确定入驻,将在春节前后陆续开业。”陈洪春说。
此外,平潭已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这是免税市场的另一大优势。陈洪春透露,在前来考察、洽谈的客商中有不少电商巨头。目前,福建苏宁云商商贸有限公司已进驻免税市场。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通过免税市场的地面体验店,让消费者了解平潭的台湾特色商品,再通过跨境电商项目,把特色商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面对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免税市场也提出了新年的新计划——新增商户200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原来,我们心里还有疑虑,现在大家一心只想留在这里把生意做得更好,把市场做得更大。”杨彩琳说。(王凤山)
采访手记>>>
让政策红利发挥出最大效应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但如何让政策红利发挥出最大效应,吸引更多台商入驻?
记者认为,首先平潭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开通对台货运直航、周边物流网络建设等,让台湾商品更快捷地登陆平潭,并快速流通到大陆其他城市;其次,要用好用足自贸区政策,自贸区在贸易 自由、航运自由、人员往来等方面更加开放,要尽快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让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这里汇聚;第三,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特殊监管模式基础上,平潭应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模式;第四,作为全国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要争取更加开放的政策,突破原有的六大类免税商品,让更多台湾商品可以进入平潭。
区位优势凸显,政策红利在手。可以预见,以发展自贸区为契机,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将犹如一只破茧的蝴蝶,释放出更加惊人的能量,促进两岸商贸融合发展。(王凤山)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