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在莆田《湄洲日报》创刊30周年庆典仪式上,由该社策划出品的《妈祖颂》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套书籍一函二册(右图),精选了两岸四地的81位诗人、81位书法家作品,印刷装帧精美的《妈祖颂》表达了对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崇敬之情。而书籍出版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009年,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成为大陆首个信俗类的世界遗产。
“这是妈祖文化从莆田走向海内外,遍及全世界的象征!”定居厦门的莆籍乡贤、诗人彭嘉庆有感而发,当即作诗:“鯑山螺港结新缘,千载神灵圣迹玄。商旅平安崇懿德,闽台和解奉真诠。九州顺济群生福,两峡讴歌众彦贤。共仰母仪敷厚泽,河清海晏艳阳天。”并把这篇《妈祖颂》诗作交由《湄洲日报》刊发。
不久后,彭嘉庆前往福州拜访他的书法老师林天衣。当时,这位已经98岁高龄的台湾著名书法家看到他的诗作后,连声叫好,当场泼墨挥毫写下“妈祖颂”三个字,而后老人兴致勃勃,又抄录下整首诗。
当时,恰逢省扶贫“两会”常务理事会在莆田召开。妈祖信俗申遗成功让与会莆籍乡亲、在莆工作过的人士感到振奋。不少人看到彭嘉庆创作的《妈祖颂》诗后,也步韵和诗。此后,莆田市诗词学会也发动诗词界人士一起,开展同题同韵颂妈祖和诗活动。
和诗活动引起省内文化界的关注。家居福州的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卓斌青、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剑峰等也相继发动福州的诗人和诗。厦门、龙岩、漳州、三明的诗人闻讯后也纷纷加入,省外的诗人词人也陆续加盟。重庆市的中国韵律诗歌学会会员尤其踊跃。
一人首唱众人和。“和诗活动”在海峡两岸诗词、书法界激起强烈的反响,诗人、书法家云集,涵盖台、港、澳和内地12个省市,他们中既有文化界名人,诗词、书法爱好者,也有离退休老人、机关工作人员等。
“如此盛况,让人想起历史上‘曲水流觞’的文化现象。”彭嘉庆说。
2009年11月2日,在妈祖金身巡安兴化活动启幕之际,《湄洲日报》特辟专刊集中发表同题同韵颂妈祖的《妈祖颂》诗作,为妈祖故乡千年盛事献礼。此后,“同题同韵颂妈祖和诗活动”的效应持续扩大,两岸四地赋诗人数达到上百人,众多书法家也自发书写诗歌,还有人和诗并自书,其中不乏名家、大师,使活动演化成为文坛盛事。
“这种以同题同韵诗颂圣贤,不仅在妈祖传播史上无前例,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属首创。”彭嘉庆说,这些资料弥足珍贵,如不及时收集,太可惜了。
于是,作为《妈祖颂》的首唱,彭嘉庆发起了编书的倡议,得到了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和湄洲日报社的大力支持,历时五载终于付梓。(陈荣富 文/图)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