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闽南文化大做文章

2015-04-21 14:17 福建日报

  “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句话,激起了福建人民、闽南人民对传承、创新、发展闽南文化的极大热情。

  4月17日-18日,作为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在厦门海沧举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论坛,深入探讨如何写好闽南文化这篇大文章。

  无论是推动成立闽南文化智库,还是围绕“一带一路”传播、传承、创新闽南文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闽南文化凝聚、深化“文化认同”,更好地促进两岸和平发展,自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

  以论坛为契机

  推动建立闽南文化智库

  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此次世界闽南文化论坛,吸引到两岸三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提交的论文及演讲提纲就多达56篇。在两天的时间里,专家学者聚焦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探讨闽南文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

  2001年以来,厦门、泉州、漳州和龙岩等地,多次承办了较大规模“闽南文化研讨会”,迄今已办了六届。此次论坛冠上“世界”二字,正是要体现闽南文化的国际性特征。据厦大国学研究院常务院长陈支平介绍,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已随着勇于拼搏开拓的闽南人的脚步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如今在东南亚乃至世界160多个国家,都有闽南人的足迹,都可以听到闽南人的声音,感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这些都生动展现了闽南文化的国际性,说明闽南文化不仅是地域的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基于闽南文化的这种对外影响力,国际间合作开展闽南文化研究势在必行。用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的话说,“要高屋建瓴,将闽南文化传播从仅仅局限于台湾海峡伸展到东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乃至全世界,统筹闽南文化的长远发展规划。”

  推动成立闽南文化智库,以论坛的形式来成立、形成世界闽南文化的交流基地、研究中心、资料中心,被视作推动闽南文化新常态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本次论坛探索的主要目标之一。

  据陈耕介绍,此次邀请的专家学者来自世界各地,还涵盖历史考古、人文、经济、民俗等方面,为闽南文化研究和发展带来了不同的角度和更宽阔的视野。此外,通过嫁接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让广大学术精英能够参与到民间信仰等俗文化活动中,希望能将学术的力量、宗族的力量、民间信仰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根据初步规划,闽南文化论坛今后将每年至少召开一到两次,引进全国和世界研究相关问题的精英,来论述闽南文化的当代性和世界性等问题,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传播提供各种智慧、观点。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 传播闽南文化

  在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看来,如何写好闽南文化这篇大文章,是闽南人民必须直面的历史担当。他认为,要写好闽南文化大文章,当前就是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做好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大普及,并利用侨胞优势共同发展闽南文化。

  闽南族群向台湾和海外的发展,闽南文化同时获得播迁、创新和拓展。闽南文化已经成为维系海峡两岸民众的精神纽带,成为联系海外华侨的重要桥梁。“文化认同,是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保证。”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王炜中认为,闽南文化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了海丝国家人民的文化认同,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指引下,应进一步挖掘、发挥闽南文化中包容、开放的精神特质,跟各国和平共处。

  今年的2月11日、12日,泉州举办了“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30多个国家200多位人士参加,大家对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些共识,就是要和平共处、互惠共赢。“这个观念非常重要,闽南文化不是说要单方面独赢,而是想要谋求双赢。”林少川说,如果能将海丝论坛进一步拓展到陆丝,以“丝路论坛”作为一个载体,沿着新丝路让闽南文化继续走出去,这样“一带一路”发展就真的是大有可为了。

  他还建议,要争取将弘扬闽南文化列入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设立供两岸人民共同瞻仰的“世界闽南祖地”,在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各地办好郑成功文化节,举办两岸人民共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纪念活动,争取成立“世界闽南人发展促进会”,加大力度落实“闽南文化生态区保护”,促进海峡两岸及世界闽南人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抢占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等等。

  两岸共谋提构想 拓展闽南文化新经济圈

  对于闽南文化如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则提出了全新的“两岸闽南文化经济圈”构想。他认为,以闽南文化为主轴的新经济圈,人口至少涵盖金门、厦门、漳州和泉州;放大到中等规模,则包括福建的3700万人和台湾的2300万人,其间尚未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东南亚各地的闽南人,“不难预见,闽南文化新经济圈建构的无限可能”。

  “‘一带一路’战略,沿用了古丝路之名,意味着也要集成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传统,延续、升级既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当年借由海上丝绸之路,闽南文化得以不断向外拓展至台湾、东南亚各地,形成独特的闽南文化经济圈。而这条崭新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文化层面恰好也将以闽台为轴心的闽南文化圈置于正中。”在谢明辉看来,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省份,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对台特色,确立了福建未来在两岸产经商贸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透过福建核心区联结两岸,正是构建两岸闽南文化新经济圈的关键步骤,这个新经济圈不仅能填补与衔接过去两岸历史的缺口,更可赶上与融入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让两岸真正达成共存共荣的境界。

  对于构建两岸闽南文化新经济圈的路径,谢明辉说,他2008年就提出过“金厦特区”概念,目的就是将金厦漳泉这一天然的闽南文化圈整合成全新的经济圈,现在,透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可以加速闽南文化新经济圈的成形,“金门、厦门完全可以成为两岸融合的出发点,金厦联结的一小步,会成为两岸发展的一大步”。

  此外,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要写好闽南文化大文章,首先要做好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其中,进校普及、复苏民俗环境进行活态传承、发展闽南文化创意产业,乃至用闽南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已在各地的规划或实践中。金门采风文化协会会长黄振良表示,两岸可共同构建闽南文化传承体系,携手推动闽南文化传承创新。(林泽贵 周舟 杨佳怡)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