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举行的妈祖诞辰1055周年纪念活动中,“中国·青岛”号帆船航海团队专程来请妈祖神像,为其“扬帆新丝路”航行祈福;上月出发的翟墨重走“海丝”航海团队,也请了妈祖神像上船保佑,这体现了妈祖与“海丝”的千年情缘。
帆船出海前
先到祖庙请妈祖
昨天上午,在万余名妈祖信众的见证下,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董事长林金榜双手捧着一尊妈祖神像,郑重地交到了青岛市帆船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谕手中。刘谕介绍说,此次他和“中国·青岛”号超级三体帆船航海团队来到莆田,就是要专门趁着妈祖诞辰的好日子把神像请回去。
专程来请神像,是为了给“中国·青岛”号的航海之旅祈福。据了解,这艘帆船将由中国航海家、世界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保持者、世界和平与体育组织的中国大使郭川担任船长,他将率领4名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和挪威的顶尖水手,在9月初从俄罗斯出发,穿越北冰洋,冲击北冰洋东北航线的首个世界纪录。然后,再向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经典航线扬帆起航,沿途依次经过上海、广州、香港、新加坡、印度、英国等地,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
无独有偶,就在上月20日,中国单人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在“翟墨领航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前,也前往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恭请了两尊妈祖神像上船,并且举办了祭海仪式,祈求妈祖保佑一路顺利、平安。
千百年来
妈祖为“海丝”一路庇佑
“重走‘海丝’的航海家之所以来请妈祖,是因为妈祖与‘海丝’的关系长期密不可分。千百年来,妈祖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庇护神。”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周金琰说。
周金琰说:“自宋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沿途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无不留下妈祖的圣迹;东南亚各国都建有妈祖庙,留下了大量的史迹、文化等。妈祖文化在各国的存在、发展是‘海丝’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妈祖是航海者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一精神支柱,千千万万的商贾、船员、渔民等才能勇敢无畏、百折不挠地征服大海,开辟出海上丝绸之路。郑和《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而我云帆之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晋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保佑之德。”周金琰说,正是这种“天妃保佑”的信念,增强了郑和一行战胜海上风险的信心和勇气,保证了航行的顺利完成。
“海丝延伸到哪里,妈祖宫庙也就建到哪里,在郑和下西洋时代达到一个高潮!”湄洲妈祖祖庙董事长林金榜介绍说,郑和船队每当船到码头、必先祭拜妈祖,如果碰到没有妈祖庙的码头,便带头捐建天后宫;他曾数次亲临湄洲祖庙朝拜,多次奏请朝廷加封妈祖,积极推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现在全世界33个国家、地区有1万多座妈祖宫庙,郑和与‘海丝’功不可没”。
参与申遗
让妈祖与“海丝”贴得更近
基于妈祖与“海丝”的千年情缘,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过程中,妈祖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因此,今年的妈祖诞辰纪念活动中,首次将“同谒妈祖,共佑海丝”作为主题,希望携手两岸妈祖信众共促“海丝”战略。“在春祭妈祖典礼中,我们专门加入每条长25米、共8条巨幅蓝绸带,寓意海上丝绸之路,象征‘海丝’与妈祖的完美融合。”林金榜说。
同时,莆田市正以“海上丝绸之路庇护神妈祖文化发祥地”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集散地”名义,争取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7日至9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率考察团来到莆田,专门察看了妈祖祖庙、平海天后宫等“海丝”申遗文物点。考察团认为,莆田参与“海丝”申遗顺理成章,将积极支持莆田加入“海丝”申遗队伍。
在民间、在信众中,已经掀起了将妈祖与“海丝”相互融合的热潮。据了解,6月,妈祖祖庙将举办妈祖文化与“海丝”摄影图片展,集中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妈祖文化活动图片资料、民间基层交流历史等;同时,一台反映“海丝”勇敢精神的大型综合演出秀《平安号》也将在6月中旬登场。 (卞军凯)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