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APP-新福建8月6日讯(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刘深魁)5日,福建晋江和金门同步举办供水仪式,标志着福建正式开始向大陆供水。这一段走了23年的水路,终于穿越长长的管线,为金门注入未来发展的源头活水。
台湾媒体高度关注福建向金门供水
台湾岛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这一历史性的两岸交流事件,派出两路记者前往晋江及金门的仪式现场,对这一事件进行追踪报导,用镜头和文字记录金门乡亲的感动和喜悦,使通水工程的影响力在岛内持续延烧,并获得各方高度评价。同时,有多家台媒刊发评论文章,批评蔡当局围绕两岸通水进行的一系列小动作完全枉顾民生、背离民意。
台湾《联合报》对福建向金门供水高度关注,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报导。金门现场的通水仪式结束后,《联合报》旗下的联合新闻网立刻刊发了《陈福海开启水闸们 3000人见证金厦共饮一江水》的即时报导,并发布了现场视频。文章指出,此刻得以见证大陆引水的“最后一里路”,这是两岸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与期盼,以任何“泛政治化”的理由阻碍民生事务的进展都是背离民意、让人民反感的做法。
6日,《联合报》刊发社论《民进党享受缺席吗?》,批评民进党对待两岸议题的基本态度,认为当局企图用金门期盼了二十多年的通水愿望来反制对岸,“其手段和目的并不对称,极不聪明,甚至显得冷酷。也难怪,遭民众批评当局罔顾民生。”
台湾“中央社”连续刊发《金门自大陆引水 数千乡亲见证》、《金门通水仪式登场 陈福海抛出新三通议题》等文章,聚焦福建向金门供水。报道指出,5日的见证仪式正式宣告两岸通水启动,达到“两岸共饮一江水”的愿景。这也是继“小三通”之后,金门再次开创两岸交流新篇章。
同一天,台湾《中国时报》也整版报道了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仪式现场情况。文章指出,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实现通水,展现福建省委、省政府对金门人民的深情厚谊,承载着两岸人民对和平统一的企盼、对美好生活共同追求。文章同时称,大陆和金门不只应该通水、通电、通桥“新三通”,而且应该全面地通起来。
该报同时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金门与福建在推进“通电”“通桥”方面所做的努力。报道呼吁,金门离厦门泉州比离台湾本岛更近、更方便,若能进一步进行区域合作,将形成厦漳泉金生活圈,带动金门大力发展。
《台湾导报》在通水之前已连续推出多个专版进行预热报道,介绍两岸通水的历史脉络、台湾民众的参与情况等。6日,该报以一篇《福建正式向金门供水》的深度报道,论述金门供水的积极意义。文章指出,两岸关系一定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近,越走越实,无论是谁、想设置什么障碍,最终都不会得逞,“有些噪音根本阻挡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大势” 。
《旺报》同样对此事给予高度关注,连续多天在显著位置刊发重头文章。6日,该报除了刊发《金门,水来了!乡亲见证喜事》等大量丰富的现场报道,还刊登署名评论文章《两岸和解前沿 金门不是尴尬资产》。文章指出,金门长年缺水是不争的事实,福建泉州愿意供水给金门,可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金门特殊的地理位置,凸显出金门连结两岸的高度政治意涵。民进党当局大可把金门视为两岸和解的友善前沿,而不是导致两岸角力的尴尬资产,善用金门的区位,成为两岸对话的桥梁。
聚焦通水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是《金门日报》关注的焦点。连日来,该报连续刊发《两岸通水 三千乡亲见证历史时刻》《两岸通水 县长陈福海盼“金门新三通”》等稿件。文章指出,随着金门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开放,用水量逐年增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乡亲们想从福建引水的愿望十分迫切。福建向金门供水体现了大陆以民为本的政策思维,两岸应共同为实现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
台湾东森电视台、中天电视台、中视、TVBS等电视媒体也纷纷播出金门供水相关专题,聚焦23年供水路背后两岸的种种努力,指出随着福建正式向金门供水,长期困扰金门的缺水问题终得破解,“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从愿景变为现实,为两岸关系史册增添了同胞情谊水乳交融的又一佳话。
台湾社会各界热议福建向金门供水
连日来,台湾社会各界对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的进展十分关注,反响热烈。
“福建供水金门对金门老百姓是好事美事一件,民进党大可利用通水典礼向大陆方面表达善意,以彰显两岸血脉相连,是两岸一家亲。但是,民进党当局的‘台独’心理障碍和短视政治操作,浪费掉了这个大好机遇。”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表示,相较之下,大陆方面由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出席晋江通水典礼,彰显出大陆方面高度重视金门和台湾同胞福祉的务实精神,一来一往之间,对比出了双方格局和能力的高下。
庞建国指出,福建供应的原水水质优良,除了可满足一般的民生用水之外,对于当地依赖用水的生产事业和服务业也大有助益,未来金门的酒厂、面线、贡糖和酒店、餐饮等产业势必会迎来新一轮商机,而金门的整体经济发展也将注入新一轮活水。
“金门长期缺水,导致人口、产业严重外流,福建水资源的注入,是金门解决缺水的最好办法。”金门旅台同乡会总会长李台山表示,民生始终摆第一,台当局不能要求地方配合当局政策,却用地方民生当赌注。
“水是民生必需品,而高粱酒和观光旅游是金门当地支柱产业,通水后金门可以加大力度发展两大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愿景。”台湾导报社社长林文雄表示,大陆供应金门民生用水,让两岸感受一家亲的真诚,由此证明,两岸间的民生交流正如金门人引以为傲的高粱酒一般,越陈越香。他更相信,只要两岸手牵手、心连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依归,两岸民生合作将永无止境。
“福建向金门供水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大陆对台胞的诚意善意。如今,两岸实现了通航、通商、通婚、通水,未来还可以通电、通桥、通车,期盼未来两岸走得更近。”神农真菌生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宗铭长期往来金门与台湾本岛之间,对于金门的缺水现状熟稔于心。在他看来,福建向金门供水体现了大陆以民为本的政策思维,两岸应共同为实现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
“通水的意义真的很特殊,说明两岸始终是一家人!要我说,通水更通心,两岸同胞以后亲上加亲。”台湾基隆七堵区堵南里居民余庆雄说,他祖籍福建安溪,这些年经常参加两岸宗亲交流活动,深知两岸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通水和修族谱一样,都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丰功伟绩,是赢得两岸民心的创举。
“我多次到金门写生,当地贫瘠的土地、干枯的禾苗等看过太多次,虽然把它们都画了下来,但却戳中了我心中的痛点。缺水的金门让人心疼,未来发展也让人担忧。”台湾南菁艺术学院名誉博士、画家高春英表示,听说通水了,她打算过段时间再来金门采一次风,看看通水后的山川湖库、百姓生活,并打算画一幅展现金门新风貌的画作。
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曾铭宗表示,通水是攸关金门民生的大事件,民进党当局应以民生为重,在两岸关系上应有更聪明的做法,不要动辄抗议、反制,陷入互不相让的恶性循环。
[责任编辑:王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