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喊,就穿越671年——访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

2018-11-30 09:17 福建日报

  

  周功鑫和《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岗位上,周功鑫与同事们策划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等在两岸颇具影响和好评的展览,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卸任后,周功鑫不改初心,仍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周功鑫和她带领的团队,历时4年时间,不仅推出了“小人书”《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还精心打造了中华文化在线多媒体交互式学习平台——图说中华文化Online。“图说中华文化Online”有多好玩?“故宫文创”如何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近日,记者采访了年逾古稀的周功鑫女士。

  创新推广中华文化

  记 者: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卸任后,是什么促使您决定着手做《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图说中华文化Online”?

  周功鑫:其实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2012年,我辞去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务,回到辅仁大学博物馆研究所,但是真正实践是在我退休后。我带领一群有创意的年轻人从事中华文化故事的出版以及线上推广的制作工作。

  “图说中华文化Online”的上线,就是我们团队4年努力的结晶,同时也是两岸业者携手合作的典范。它的内容由台北团队提供,线上制作则委托杭州的团队完成。大陆的朋友只需通过微信搜索“图说中华文化Online”小程序即可体验。这是一个为大家提供长期、系统学习中华文化的平台,以互动式学习方式呈现。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其学习需要通过时间慢慢积累、长期吸收,才能达到积沙成塔的效果。我们的目的是,为全球华人以及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国际友人,提供一个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尤其希望年轻朋友通过此平台吸收中华文化的精髓,除了丰富自己的内涵外,更希望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行为。

  记 者:您在院长任内,留下了不少高科技与文物结合的经典案例。除了这套丛书及交互式学习平台,您还有什么计划?

  周功鑫: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我经常在想,如何善用这些技术和工具,让民众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欣赏学习中华文化。2011年,“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我们制作了3D动画版《富春山居图》,你只要对着画中人喊一声“喂”,他听到了就会回应你。这一喊就穿越671年,因为这幅画是671年前画的。所以,我们希望借用像AR、VR、AI等技术,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源头活水

  记 者:现在市面上有关成语故事的图书非常多,为何《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能脱颖而出?

  周功鑫:我们这套丛书以战国、汉、唐和宋这四个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为主轴,并以成语故事为媒介,利用考古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现古人在衣、食、住、行等不同层面的生活全貌,让读者对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政治、历史、艺术、礼仪及生活美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图说中华文化故事》完成后,我们还打算推出“图说中华人物”,按编年体的方式,介绍名君、名后、名臣、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已经出版的第一辑《战国成语与赵文化》精选了《邯郸学步》《鹬蚌相争》《完璧归赵》等10个成语。丛书由好莱坞资深动画导演担任艺术总监,给读者营造看电影般的阅读体验。我们还请来了儿童文学家润色修改,使其更适合儿童阅读。

  另外,每套书都附有延伸阅读,介绍各诸侯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质、关键战役、重要人物等。上述内容与成语故事紧密结合,将原来零散的成语,串联整合成各诸侯国的文化史。我们不仅希望读者了解这个成语,还想让他们借由成语系统学习中华文化。

  记 者:您在博物馆工作了43年,听说您希望把这套书打造成“纸上博物馆”,让历史上真正出现的事物回到那个时代的场景中去,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周功鑫:我们有两个研究人员专门负责收集考古出土文物及古文献,还从大陆近20家博物馆借来文物照片作为绘本参考。人物衣饰、空间摆设、使用器具,甚至画面上的植物等等,都于史有据,并努力复原成当时的情景。以《两虎相斗》为例,看完前边的故事,再细读书末的“图画知识”,你就可以了解到原来书中人物所着的服饰叫曲裾深衣,是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的服装样式;而秦惠文王身后的屏风为战国时期室内装潢常用的摆设,所画屏风是参考在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彩绘木雕座屏,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即使是普通士兵手上的兵器“殳”,都是向秦始皇陵博物院申请原物照片。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读者对文物的出处一目了然,并结合正确的具象图画,建立准确的中华文化认知。

  这次创作也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刚开始,年轻的画师因为习惯了画西洋动画或日本式漫画人物,常出现西洋或日本风格,这时,我就提醒他们:“不对,鼻子太高、眼睛太大,中国人不是长成这样子。”画秦人,我就让他们多看看兵马俑;画南方人,就让他们看看自己身边的人什么样。我希望让外国人也看懂得,这就是中式的漫画,我们中国风的漫画。

  记 者:在您任内的4年,故宫文创产品的产值从不到3亿元(新台币,下同)猛增到近8亿元,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周功鑫:对文化了解得越深,创意才会越好。我的策略就是提高供应商对文化、艺术及文物的认识与欣赏能力。我们开设了故宫文化创意产业研习营,挑选多个产业的龙头公司,请他们派总经理、营销经理、设计总监等核心层人员每周末来上一天课,持续半年时间。这些课程是免费的,但我们有一个要求,一个团队的学员只要缺席两次,就取消团队的上课资格。相信这些产业的核心层文化基础扎实了,出来的文创产品也不会差。而文创产业的源头活水自然是中华文化。□本报驻台记者 陈梦婕 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