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息到地头 台农尝甜头——我省创新贷款方式为台创园台农发展搭建“加油站”

2019-02-21 15:25 福建日报

  金融助力,破解融资难

  “茶园管理上,高山茶有一套完善的工艺技术标准和管理工程系统,但说到底还要解决资金问题。”1996年就来到漳平台创园的台农谢东庆说,农业投入大周期长,没有配套资金很难做大,而缺少抵押物,又让台农贷款困难。

  深有同感的台农、漳平生富农场董事长陈建富也说:“农业不确定性因素多,如倒春寒、病虫害等,即便从银行贷到款,也面临期限短、利息贵等问题。”

  资金短缺、融资难,成为制约台农发展壮大的瓶颈。我省各地各部门急台农所急,高度重视,积极排忧解难。“根据调查的情况,我们向省分行申请了茶树抵押贷款业务。2009年专门出台《茶树贷款抵押办法》,以当地水仙、永福高山茶、铁观音等茶园基地的经济林权作抵押,并根据每亩成片适龄茶树情况,确定贷款额度。”中国农业银行漳平永福支行行长傅裕明告诉记者,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该行又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对台企贷款利率下调20个百分点,对台农贷款实行基准利率,最大限度减费让利,着力破解台企台农融资难题。

  在农行推出茶树抵押贷款办法后,漳平鸿鼎茶场、台品茶场、尚顺茶场等台企先后获得了茶树抵押贷款。2018年,漳平茶博士农场台农曾国宝以林权抵押的方式,从银行贷款80万元。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农行漳平支行累计为台企台农发放贷款162笔,金额2.84亿元,有效解决了融资担保难题。

  与此同时,漳平农行还向台农发放惠农卡,以适应投资回收期长、流动资金需求频繁的要求,并结合现有政策和产品,通过“农行+供销社+风险补偿金”等贷款模式,支持台农发展壮大。

  近年来,省农行经过深入调研,出台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创新组织体系、创新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政策支持,为解决台农贷款难扫清障碍。

  新政出台,解决融资贵

  融资贵也是困扰台农发展的“拦路虎”。如何破解,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5年起,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在我省台创园台资农企开展贷款贴息试点,重点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投入品采购及农产品收购等生产经营贷款。2018年,贴息标准按贷款发生利息的100%申报。

  我省也出台相关政策,化解融资贵难题。2018年,省级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台创园内台农贷款贴息补助,受惠项目涵盖水果、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等。

  “目前银行向台农发放的个人贷款主要有茶树抵押、涉农贷款担保业务两种模式。相比法人贷款,台农个人贷款省去了评级、分类、授信等环节,贷款办理周期更短、利率更低,主要用于季节性采茶工资及购买化肥等生产资料。”漳平台创园管委会主任颜燕芬介绍,截至目前,先后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民泰村镇银行等为台农办理农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15亿元。“贷款变得更容易,也更划算,而且台农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能为园区经济发展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作贡献,实现了互利多赢。”

  截至目前,福建累计下发省级以上贴息资金2290万元,实现了全省6个台创园全覆盖,受惠台资农企达95家(次),实施效果明显,受到广大台农称赞。

  “贴息贷款有效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既能调动台农与银行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减轻了台农负担,促进台资农企转型升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是一项多赢的惠农政策。”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

  吃到甜头,干劲更足了

  “大伙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吃下了一颗‘定心丸’。”2004年,陈建富在漳平创办生富农场,通过生态种茶、科技助力和产业结合,打造出400多亩的生态茶园,如今年产干茶约30吨,年产值达700多万元。

  陈建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7年,他向中国农业银行和漳平民泰村镇银行分别贷款85万元、60万元,用于购买农资材料和茶山日常经营管理,贷款期限一年,按规定次年底须向银行支付利息5.68万元。根据贷款贴息政策,2018年10月他提交了贷款贴息申报书,不久前领到了5.46万元补贴款,一年下来相当于仅支付利息2000多元,企业负担大大减轻。

  享受到政策红利的,远不止陈建富。今年1月,漳平台创园台农就获得了贴息资金138.96万元。台农、鸿鼎农场董事长李志鸿也领到了一大笔贴息款,这几天正忙着用这笔钱购买茶苗、茶青和有机肥。 “这两年,我从银行申请了4000万元贷款,贷款期限1年到3年不等,原本光利息就要付75.335万元,如今有了补贴,单利息就减免72.46万元,这笔钱正好用作追加投资。”李志鸿告诉记者,他来漳平近10年,投入5000多万元种茶,如今在好政策的带动下,茶园面积已拓展到2400多亩,事业越来越红火,去年产值近4000万元。“多亏了这些好政策,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干劲更足了,以后我要动员更多朋友来福建投资。”(本报记者 刘深魁 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