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更要会读书——两岸教师同台交流语文基础教育

2019-10-30 16:16 福建日报

台湾新北市顶埔小学语文教师陈佳钏在示范课上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今年9月起,大陆小学语文改用统编版教材。新教材所呈现出的教学设计变化,引起台湾教师的关注。10月19日至20日,来自海峡两岸的1000多名语文教师齐聚福州,参加第七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语文专场)活动,围绕“用好统编教材 改进阅读教学”这一主题切磋交流。爱读书,更要会读书,成为两岸教师的共识。

  爱上阅读,从学习策略开始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通过标题,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轻柔的提问声中,台湾新北市顶埔小学语文教师陈佳钏在福州仓山小学开始了自己的示范课。讲台下,仓山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时而轻声讨论、时而笔头沙沙。

  这堂课,陈佳钏带领学生们边读边猜、边猜边想,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猜读,也是统编版教材提供给我的教学思路。”为了这堂示范课,陈佳钏专门购买了整套统编版教材。“我非常喜欢这套教材,尤其是单元导语部分,明确告诉每一位教师教授的重点在哪里。比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所在的这一单元是预测单元,因此教师就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

  “两岸语文教材改革几乎同步,台湾教育界人士一直在关注大陆统编版教材的变化。这一次,两岸教师同用统编版教材上示范课,一方面是希望让台湾教师更了解大陆语文基础教育的可取之处,从中借鉴经验,另一方面也希望透过不同教师的课堂演绎,达到同课异构、取长补短的目的。”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专任教授林于弘长期从事台湾小学语文教师的师资培训。在他看来,两岸语文基础教育都强调要在学校、在家庭推广阅读,但看了书不一定能理解书,因此,传授学生阅读策略至关重要。“相较于过去,统编版教材在这方面做了较大改进。比如,三年级教授的是预测方法、四年级是提问方法、五年级是有效阅读方法、六年级是有目的的阅读方法,层层推进,让孩子学会如何阅读。”

  统编版教材的变化,让大陆教师也开始关注阅读策略。“过去大陆语文教师更注重遣词用句,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分析文章结构上。今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每堂课除读懂文本之外,还要教学生相应的阅读策略,掌握读书方法。”宁德市小学教研室负责人许发金说,“台湾的语文教师也在研究阅读策略,今后两岸语文基础教育交流又有了新话题。为此,我特意请台湾老师带了几本台湾教师编著的关于阅读策略的书籍,希望通过互动交流,学习彼此的优点。”

  诵读经典,传统文化不可弃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古人读书的态度,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大家在读书时,又有哪些困惑?”翻看过统编教材后,台湾新北市昌平小学教师洪琬喻选择五年级课本中的《古人谈读书》一文,给仓山小学学生们上示范课。“这是一篇文言文,用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来告诉学生如何读书。很可惜,这样经典的文言文在台湾的教科书中已不多见。”洪琬喻感叹道。

  新学期开始,台湾“新课纲”教材在争议声中上路,压缩文言文比例的做法,让台湾语文教师们忧虑不已。“台湾这种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的现象,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林于弘认为,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文质兼美、词约意丰、寓意深远,不仅能增加阅读品种,提高语言储备量,还能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对此,洪琬喻也有同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孩童时期学习经典文本,可以让学生的言谈举止有可效仿的典范,为将来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这也是语文的习得之道。”洪琬喻以《古人谈读书》一文为例解释道,每一个人读书都会遇到困扰,通过学习古人读书的心得,可以古为今用、反省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统编版教材的题材广泛,从民歌、绝句、律诗、词曲到文言文,这使得新教材的工具性价值更强。”林于弘说,不少台湾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小学阶段诵读经典的重要,因此,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补充阅读篇目,包括《论语》《千字文》等,而这种补救性举措会持续下去。

  互学互鉴,把好方法带回去

  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七届,不少两岸小学校长、教师带回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在台湾,有不少小学采用身教式持续安静阅读法,让父母或老师每天至少用10分钟时间,与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阅读时光,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在福州仓山小学,这种阅读方式同样在推广。

  “培养阅读习惯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离不开环境的浸润。”仓山小学语文教师刘颖介绍说,为了鼓励师生养成阅读习惯,仓山小学规定每天早晨有40分钟的阅读时间,这段时间里,老师要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除此之外,我们每周有一堂共读课,书目由各年段统一推荐,然后再在班级里分享阅读感悟;校园里还有图书漂流活动,各班同学都会带课外书来,放到其他班级漂流,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洪琬喻看来,两岸校园有着相似的阅读推广方式,而这正是两岸语文基础教育持续交流的成果。“在仓山小学校园内,我发现这里有一座阅读长廊,长廊的椅子下存放着各类书籍,让孩子们可以随手取书、随时阅读。在昌平小学,我们也有类似的阅读长廊,让孩子们随手就能拿起一本书来读。”除了设立阅读长廊外,昌平小学还借鉴大陆经验,从大陆购买了水写书法练习套装,挂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学生下课后可以随手书写毛笔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阅读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看到大陆这样重视阅读,我也感受到了教学的活力与求知的渴望。”新北市十分小学校长利一奇说,“我们应该好好向大陆同行学习取经,这是两岸语文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的一个切入点。”

  在观摩了两岸教师的示范课后,三明市沙县富口中心小学语文教师魏梅则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两岸教师在授课中以提问、抓关键词、情境创设等不同方式,传授孩子阅读方法。今后我会更注重引导式、提问式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本报记者 吴洪 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