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春光灿烂。18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宣布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开幕,陕西铜川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陈小艳,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台湾大学著名教授夏铸九等来自海峡两岸的800名嘉宾欢聚一堂,共祭保生大帝,弘扬慈济精神。
“作为保生慈济文化的发祥地,海沧区大力弘扬‘健康、慈济、和谐’理念,积极构筑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密切海峡两岸情缘,持续推进海沧经济社会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海沧区政协主席曹放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海沧将始终牢记台商投资区使命,用好“闽南文化基因库,两岸交流桥头堡”优势,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两岸民间往来,发扬光大保生慈济文化,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保生慈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被列为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项目,吸引超过100万人次前来参加,其中台湾及东南亚各地信众达5万人次,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保生慈济文化活动。
一锤定音
为保生文化正本清源
在文化节开幕现场,海沧区正式宣布,采用专家课题组研究成果,“吴本”作为保生大帝唯一名讳给予使用。
据专家介绍,近千年来,保生大帝名“吴本”一直是信众的共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有部分学者提出保生大帝名“吴夲”。因保生大帝的正名攸关保生文化的弘扬,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成立课题组,推动保生大帝正名活动。该项工作得到学术界、海峡两岸及东南亚民间宫庙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组织文史专家广泛查证史料,走访厦门大学、福建师大、闽南师大、华侨大学等高校,拜访了闽南部分市区县的文史机构、各地闽南文化研究会、吴真人研究会、道教协会等学术单位团体,访问了诸多闽南慈济名宫,其间,求教于部分闽南地区德隆望尊的文史专家,如何丙仲、林晓峰、陈支平、林德荣、范正义、段凌平等,在基于文献、历史等多项证据和大多信众的认同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认定保生大帝应该称为“吴本”。大陆民间信仰研究领军人物,福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国平教授认为:“保生大帝名‘本’的史料翔实,符合历史事实。”
据悉,海沧区政府门户网站、海沧区各相关部门、相关搜索引擎都陆续将保生大帝的名讳统一为“吴本”,海峡两岸许多宫庙和相关团体表示,对保生大帝的正名大力支持。
五大板块内容
开启两岸文化交流盛会
海沧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廖凡介绍,本届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以“弘扬保生慈济精神,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为主题,精心策划“开幕式+保生慈济宫庙进香系列活动、心语献慈济、保生慈济知识有奖问答、保生青草药及防疫知识宣传教育、‘一轮明月照古今’主题摄影作品展”等五大板块配套活动,并将通过“线下+线上”联动的方式,充分发挥保生慈济文化发祥地作用,倡导“健康、慈济、和谐”慈济理念,进一步加深两岸同胞的情谊和福祉,向两岸同胞和海内外华人华侨展现丰富多彩、一脉同源的两岸传统文化、民俗精髓,彰显两岸融合的血肉亲情与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
活动现场,青草药知识传习活动吸引众多嘉宾驻足。海沧石塘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登科和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负责人程水燃介绍,本届文化节期间,传习中心还在海沧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草药传习中心等地开展中医讲座及现场义诊活动,为市民免费提供“寻医问药”等服务,让青草药文化和慈济精神惠及市民群众。
成立青草药传习中心、举办青草药亲子体验手工课堂、编写青草药校本课程、拍摄《贤话青草药》系列短视频……作为厦门市非遗项目,近年来,青草药文化在两岸同胞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在海沧活化传承。
“下周我们将召开‘保生慈济文化与中草药传承发展’对口协商会,进一步深化保生慈济文化和青草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海沧区政协常委、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合安介绍,海沧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可冀担任总顾问,专门启动《保生慈济文化史话》《保生慈济宫庙》《保生青草药药方》《保生慈济文化研究资料汇编》等系列丛书编辑计划,推动保生慈济和青草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本届活动中,“一轮明月照古今”图片展也吸引众多嘉宾驻足品评。据介绍,本次图片展由开台伟业、慈济保生、两岸融合、闽台旧影、海沧新貌、铜川胜景多个板块组成,展出精心征集的170多幅照片,其中不仅包括紫日、秦风、诺卡、克劳德等两岸及国外收藏家提供的珍贵影像,也有在海沧从事社区营造的台胞青年深入走访海沧各村居搜寻征集的民间老照片,还有海沧、铜川组织摄影家专题拍摄的城乡美景,不少图片是首次公开面世。
“本次展出的照片既富有历史价值,也极具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厦门大学教授林德荣表示,这次图片展的内容鉴照古今,融通两岸,是海沧400年两岸交流历程和亲缘文脉的生动写照。
活动各具特色
展现“两岸一家亲”深刻内涵
开幕式上,由海峡两岸专业人士耗时一年多时间采访编写完成的《海沧之旅》文化丛书和由海沧台青为主体参与编写的《铭记海沧》碑刻楹联汇编举行首发式和赠书仪式。
据悉,该系列丛书主要介绍海沧建筑、美食、康养、民俗等内容,编著过程中,单霁翔、唐浩明、杨渡、张炳煌、龚鹏程等著名专家学者给予指导,在海沧从事社区营造工作的数十位台湾青年参与资料收集与编著。夏铸九在丛书序言中表示:“海沧的人文底蕴深厚,值得细细品味。”
作为本届文化节配套活动,“心语献慈济”作品征集赛及“海沧人文”有奖问答活动在“海沧闽南文化研究会”“海峡文艺”等两岸公众号媒体上率先发布。围绕“心语献慈济”的主题,文化节组委会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海峡两岸,广泛征集美术、摄影、诗文创作等展示各类才艺的网络作品,并自发起征集第三天开始,每日甄选和点评三件优秀作品,推送至“海沧闽南文化研究会”公众号和两岸合作媒体上发布,最终将评出优秀作品850件。
据悉,本次活动主要反映在全球防控新冠的后疫情时代,参与防控疫情、传播医疗卫生知识、志愿服务、复工复产、心灵重建等社会公益活动,希望全民发挥自身才艺或记录亲历疫情的点滴所悟,旨在弘扬和传播保生大帝“慈济天下”的精神,凝聚两岸人民的友谊亲情。
本届保生慈济旅游节正值颜思齐“开台四百周年”,因而开设“海沧人文”有奖问答活动,不仅为保生大帝统一“正名”,同时也为欢庆“开台王”颜思齐写入国家中学历史教科书,纪念颜思齐开拓台湾400周年,铭记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
(周思明 盖宣忠 林晓蕾 许宇峰 岳阳)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