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风采  >   台商风采

“净口”的事业 甜美的日子——台胞黄炜峻的创业故事

2017-11-10 09:59 福建日报

  幼年一次高烧导致的肢体残疾,让中学成绩优秀的黄炜峻在报考志愿时只能选择医科的牙医专业——因为只有牙医是坐着就可以从业的行当。从台北医学院毕业后,他如愿穿上白大褂,在诊所的牙医椅上一坐就是十多年。

  换作旁人,这样的生活剧本从此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起伏。但是,2009年,正当不惑之年的黄炜峻,还是决定再加入一段让很多人都猜不到的“剧情”:关掉台湾的牙科诊所,跨海到福州创业,并开办了当地第一家台资口腔专科门诊。

  “时间慢慢沉淀。”这是跟黄炜峻聊天时,他常常蹦出来的一句“口头禅”。

  黄炜峻说,当时两岸医疗生态环境发展速度不大一样。特别是在口腔医疗领域,台湾市场成熟度相对较高,“街道上几十米之隔,就会有一家牙科诊所,可能比便利店的密度还要高,市场有些饱和”;而彼时大陆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仍是凤毛麟角,不论是在医疗技术、设备材料,还是服务理念和经营模式上,都相对落后。

  黄炜峻来福州,并且还是带着妻子和两个子女一起来的。在福州开办的第一家康德口腔诊所200多平方米空间内,黄炜峻将台湾的口腔医疗先进技术、理念,以及对于未来市场攻城拔寨的计划规划,统统“铺展”开来。然而,最初本地患者对于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和设备,以及与公立医院迥然不同的服务方式和理念等,似乎并不买账。除了一些当地的台商台胞熟客之外,许多患者都是瞄了一眼价目单,然后掉头就走。

  “当时很多大陆居民的口腔医疗卫生意识还不是很强,医保也没有辐射到民营口腔诊所。这些都需要时间慢慢沉淀。”黄炜峻说,首家诊所连续两年多处于亏损状态,最困难时他连过年要给的红包都有些拿不出来。

  对于朋友学习某些连锁医疗机构大手笔投入市场营销的建议,黄炜峻一概婉言谢绝。他总是认为,商业怎么能超过专业,眼球经济等商业运作模式,不符合医师职业道德和价值的诉求,“到现在,电梯和报纸上你都看不到我们的影子”。从2010年开始,黄炜峻自费筹办了六届海峡两岸口腔医疗学术(福州)研讨会,广泛宣导台湾口腔医疗理念;每逢节假日,带队走入社区和协会,开展健康公益讲座、免费义诊和小小牙医体验营等活动,提升企业品牌和社会责任。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跟流行的商业模式较较劲儿。

  黄炜峻坚持认为自己看准的市场不会错,“福州一年一年变化实在太快了”。依托周边社区,坚持口碑经营,黄炜峻的执着和他的台式医疗理念逐渐被认可。门诊客人开始以福州本地客源为主,有些患者甚至还来自漳州、厦门等地。

  2015年,黄炜峻开设了面积近千平方米的第二家口腔连锁医院。全程贴心引导服务、各自独立的诊室,以及置物台像卡通章鱼、躺椅像小恐龙的儿童专用设备等,刚开业就吸引了许多周边社区居民的眼球。

  黄炜峻说,这只是在福州创业的又一个起点。近两年来,两家诊所客流量实现翻倍增长,其医疗团队也由最初的四五人,增至30多人。最快今年底,第三家分店也将开业。接下来,他希望能够将这个台湾口腔医疗连锁店的招牌,挂到晋安、仓山等地。“争取到明年扩展到4至5家分店的规模,让台湾社区口腔医疗的理念,尽快在福州各地生根发芽。”

  在积极对接福建口腔医疗市场的同时,每天走下牙医椅之后的黄炜峻,也很快融入第二故乡的生活。福州市台协会文化宗教委员会主委,在这个他戏称为“台协会小干部”职位上,黄炜峻积极推动包括电音三太子等在内的两岸传统信俗文化交流。

  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口腔义诊等活动之外,黄炜峻还积极参与组织台商台胞中秋烧烤会、母亲节传统文化交流等活动。跟台湾或本地的朋友喝茶聊天,与家人远足踏青逛商圈。他现在的福州生活,常常被这些活动安排得日程满满。

  “在福州朋友圈越来越大,生活也越来越惬意。现在反而是偶尔回台湾,感觉有些不适应了。”黄炜峻说,很庆幸当时做出来福州创业的决定。现在两岸交流往来越来越密切,十九大报告强调“两岸一家亲”,愿意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趋势。相信有志于登陆创业的台胞,只要努力打拼,经历时间的沉淀,肯定会取得成功。(福建日报记者 朱力南)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