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为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指路
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2、福建出台配套措施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5月29日,福建省出台《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就加快两岸应通尽通、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和加大文化交流力度等出台42条措施,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厦门市、福州市也先后发布各自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45条、43条具体措施。
3、福建推进两岸基础设施联通取得新进展
1月20日台湾高雄至福建平潭货运直航航线成功首航,4月4日莆田首条对台集装箱定期航线(“莆田—金门—台北、台中、高雄”海上直航航线)开通。4月29日中断了5年“中远之星”客滚轮厦门—高雄航线临时恢复运营,5月17日“两马”新航线—福州马尾琅岐至马祖南竿福澳港航线正式开通,6月3日金厦“小三通”全面升级—厦门启用五通客运码头三期全新候船楼,7月3日澎湖与泉州石井首次直航、7月11日平潭至高雄海上客运航线“海峡号”首航。9月25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在福建贯通,它是“十三五”规划中北京至台湾高铁的先期工程。
4、平潭率先试点向台商台胞颁发金融信用证书
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福建省率先为台商台胞开展金融授信试点,进一步与台胞分享发展机遇。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平潭综合实验区支行为16名在岚台商台胞颁发金融信用证书。据介绍,台商台胞只需满足在平潭生活一年以上,且通过征信查询后拥有良好信用记录,就能获得金融信用证书。该证书将实行动态管理,持证台商台胞可在平潭农商银行办理贷款、担保、授信等多项业务,并在平潭的金融服务上享受“绿色通道”,在开立账户、结算、信贷利率等方面享有优惠。
5、全国首家两岸律师所联营办公室在厦门自贸片区挂牌
3月29日,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与台湾广和律师事务所福建省联营办公室授牌仪式,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举行。这是《司法部关于放宽扩大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大陆设立代表处地域范围等三项开放措施的通知》出台后,首家获批设立的两岸律师所联营办公室。该联营办公室的设立,标志着两岸开展法律服务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也是闽台两地律师界谋求两岸法律事务多元化合作的务实举措。
6、闽台城市交流热络
1—3月,金门县县长杨镇浯、台置连江县(马祖)县长刘增应、澎湖县县长赖峰伟、台中市副市长令狐荣达、高雄市市长韩国瑜分别率团访问福建多个城市,就农业、旅游业、物流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进行交流,闽台城市交流热络。
7、《妈祖文化志》在台湾首发
4月4日,由两岸专家学者历时10年合作编纂的《妈祖文化志》在台湾台中市大甲镇澜宫首发,这是首部两岸合作编纂的妈祖文化专志。《妈祖文化志》首次较为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妈祖信仰的形成、发展、流布、影响等,宣扬了“积善、立德、大爱”的妈祖精神,展现了寻根文化、和平文化、爱国文化和美德文化等妈祖文化的丰富内涵。
8、“台湾青年就业广场”上线
4月28日,由省台港澳办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合作推出的“筑梦第一家园·台湾青年就业广场”专区正式上线,搭建常态化的台湾青年网络求职招聘平台。专区将持续征集发布适合台湾青年的就业岗位,并将新增人才项目资本对接专区和网上办事大厅,为台胞台企在闽创新创业提供项目资本对接平台和便捷的网上办事服务。截止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在专区线上发布1.2万多个实习就业岗位。
9、海峡论坛迈入新十年两岸民间对话更热络
6月15日至21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成功举办,两岸83家单位和社会团体共襄盛举,这项两岸民间交流年度盛会以超过往届的规模迈入第二个十年。尽管民进党当局无理阻挠,禁限台湾团体、人士参加论坛,也无法阻挡两岸民间交流往来的热潮,逾万名台湾民众报名参加论坛,首次参加者高达四成。
10、大陆首个台胞医保服务中心落地莆田
7月10日,大陆首个台胞医保服务中心在莆田涵江医院正式揭牌成立。今后参加台湾健保的台胞在莆田就诊后只需签订相关委托文件,由台胞医保服务中心指派专人完成报销材料收集及报销工作,报销费用将从台湾保险机构直接汇入台胞个人的银行账户,从而实现一站式的医保报销服务,为台胞带来便利。
11、两岸专家积极推进通电、通桥议题
8月7日,福建与金门、马祖电力联网研讨会在厦门召开。两岸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能源企业、专家学者等方面的代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为福建与金门、马祖电力联网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与会人士表示,福建与金门、马祖电力联网工程着眼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发展,通过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有关各方应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深化共建两岸能源合作平台,以两岸通水为借鉴,以两岸通电、通气、通桥为契机,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合作模式。
10月13日,台湾海峡通道暨金马通桥专题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与会两岸4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台湾海峡地质及水文情况,新的桥梁创新技术和设计理念在台海通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台海通道工程建设模式和经济效益以及福州至马祖(榕马)、厦门至金门(厦金)通桥方案等议题,分享研究成果和进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2、福建省升级资本项目外汇试点 推送政策红利普惠台资企业
9月6日,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发布《福建省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实施细则》,将2018年7月在福州、平潭自贸片区开展的“福建省特殊经济区域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政策红利推广至全省(不含福州、平潭自贸片区和厦门市)台资企业。这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主动回应市场更高开放水平发展诉求,及时推送试点“升级包”,进一步强化外汇政策普惠力度,丰富福建省外汇政策供给的重要举措。
13、大型情景音乐会《第一家园》在榕首演
10月24日,由福建省台港澳办、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台湾音乐团队和厦门微风乐集艺术团为主承办的大型情景音乐会——《第一家园》首场演出,在福建省大剧院举办。全剧再现了两岸共有的生活画面、音乐记忆与家国情怀,演绎了“两岸一家亲,闽台手足情”,体现了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深厚历史渊源。
14、首批70名在闽台胞获大陆免试采认技能资格
10月29日,首批获大陆直接采认职业技能资格的70名台胞在福建平潭获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推动“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建设,福建扩大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范围,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由5个职业增加到20个。今后凡持有眼镜镜片制作、车床、铣床等20个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的台湾居民,可免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由福建直接采认相应职业资格,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15、金鸡奖首次加入台湾元素
11月23日,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这是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首次在厦门举行。刘若英等台湾电影人及相关作品入围今年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这是“31条措施”发布实施后,首次有台湾电影人和两岸合拍作品报名及入围金鸡奖。
16、“31条措施”在福建全面落实
“31条措施”实施一年多来,各项举措在闽均已落实且有实施案例,呈现出五大特点:台企营商环境质量明显增强,闽台经贸合作持续深入;台胞台企登陆意愿明显增强,来闽交流群体和数量持续扩大;台青实习就业创业政策保障明显增强,福建渐成台青登陆“试水”首选之地;“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氛围更浓,台胞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应通尽通实效明显增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推进。福建将着力贯彻落实11月中央公布、与去年出台的“31条措施”一脉相承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为台胞台企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提供更多同等待遇,为他们在福建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好条件。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