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秋博饼 越“博”越亲
中秋佳节,厦门有一个传统民俗活动叫“博饼”,10人一桌,轮流掷六个骰子在盘中,一秀、二举、三红、四进、对堂、状元等位阶,随着六个骰子呈现出来的点数尘埃落定。
中秋前后一个月,厦门人家骰子叮当、欢声不断,一年用的牙膏、香皂、洗衣粉、沐浴露等日常用品,也在这一个月里“赚”足。这样的活动,很草根,也很具有闽南特色。2005年始,海峡导报就开始举办“海峡两岸中秋博饼状元王中王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趣的民俗玩法以及美好的节日祝愿,吸引了众多两岸民众参与。
去年的博饼王中王大赛,来自两岸近200名复赛状元汇聚厦门博饼民俗园进行状元王中王巅峰决赛,最终由来自厦门的小伙子夺得王中王大奖——一辆奥迪轿车。今年,第十三届海峡两岸中秋博饼状元王中王大赛自9月20日启动,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酣战中。活动由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厦门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日报、海峡导报、台湾博饼协会、台湾导报、台湾中华日报、台湾民众日报、金门县旅行商业同业公会、金门日报、澎湖时报等共同主办,在厦门、漳州、金门、台中、高雄、台南、彰化、苗栗、桃园、云林等地同时开博,参与者将达数十万人次。
海峡两岸中秋博饼状元王中王大赛,全程紧扣海峡两岸共庆中秋佳节这一主题,以喜庆热闹的民俗活动,全民参与的热情演绎两岸同根同祖的历史文化渊源。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重大品牌活动之一,2008年起被国台办列为“重点交流项目规划”,福建省委外宣办将大赛列为“福建省对外民间交流重点项目”。
多年来,海峡导报还相继举办了一系列以“请进来”为目的的交流活动。如:与台湾的南方生活报共办“海峡两岸音乐季”;协同台湾媒体举办“手绘公交”项目;两岸最大的一次公益项目“两岸千人冰桶挑战冲击吉尼斯”,吸引了社会极大关注并取得吉尼斯证书;参与举办“两岸新媒体创业大赛”厦门赛区活动,吸引众多两岸创业青年前来参与,取得了不错的交流成果。
2017年两岸中秋博饼王中王大赛 陆军航 摄
四、论“金点子” 为两岸交流出主意
“海峡论坛的活力来自参与者,希望台湾年轻人为海峡论坛的举办贡献力量,希望他们不仅为海峡论坛的未来出主意,也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出些金点子!”这是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对今年“海峡论坛金点子创意大赛”的评价。
海峡论坛要怎么办才能更接地气?这是2017年两岸交流的一个新课题。为了破题,2017年2月8日,在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下,海峡导报社联合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时际创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海峡论坛金点子创意大赛”。此次大赛以“两岸好主意、金选新创意”为主题,收取152件来自两岸的学生及青年的创意企划,经过严格评审,10件提案入围。
这10件来自两岸青年的提案,让人耳目一新:有的提出办两岸网红大赛,通过网红高峰会,不仅可以促进两岸青创专业交流,也能开创两岸网络经济新局,一起把网红蛋糕做大;有的提出可以邀请两岸在地特色厨师举办一场独门拿手菜的筵席,借由料理让大家去认识彼此特色,吃出新感动;有的提出办“打破界限”创意涂鸦大奖赛,通过“涂鸦艺术家”这个特殊群体,让两岸青年打破成见、超越界限、共鸣共振,寻求共识……
6月18日,“海峡论坛金点子创意大赛”总决赛在厦门举行,两岸100多位青年人与会。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海协会原副会长张铭清等23位嘉宾莅临会场,为获奖者颁奖。
五、提供专版 传播原味大陆新闻
除了举办活动,近年来,海峡导报持续开拓台湾传播领域,以多元方式与台湾媒体展开立体化交流交往。
与海峡导报交换过新闻的有台湾导报、澎湖时报、民众日报、中华日报、南方生活报等数十家台湾媒体。
2009年,海峡导报与台湾“观天下”出版社合作,在台湾岛内出版发行《海峡商业》台湾版,创新了两岸媒体合作的新方式。2016年,《海峡商业》改版成双月刊,原有合作不变。
2011年,海峡导报与台湾导报正式常态化交换新闻,每周给台湾导报提供6个《大陆新闻》专版,内容涉及大陆时政、经济、文化、民生、旅游、两岸交流等。今年1月起,为增进闽台深度精准融合,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加强台湾同胞对福建特色及文化、投资等环境的认识,又在台湾导报上新增每周一个《新福建》专版,宣传福建重大建设成就。
2016年开始,海峡导报又与台湾的旺报达成合作协议,每两周为旺报提供一个《大陆新闻》版稿件,主要报道两岸交流动态,如海峡论坛、思明区郑成功文化节等。
在与台湾媒体多年的合作基础上,海峡导报与台湾友媒采访资源、文图稿件共享。在海峡导报主办的各类两岸活动及厦门会晤、海峡论坛、海沧乐活节等活动中,海峡导报发挥主场优势,为友媒提供了大量文图资料。
六、拍微视频 融入台湾社交媒体
近年来,新媒体全球化的传播方式,给海峡导报在对台传播上带来了新机遇。今年7月1日,海峡导报海外社交融媒体在Facebook(脸书)开始运营。
其实,早在2015年开始,海峡导报就整合了新闻交流中心、新媒体中心、新闻采访中心、新闻编辑中心、台海网、台湾新闻中心、3D动新闻工作室、视频工作室、航拍工作室等9大部门,组成了具有文字、视频及时采编、及时发布功能的融媒体团队,做到新闻的及时、立体、多元化的呈现,以达到草根化、可视化、运态化的传播效果。
在此基础上,海峡导报脸书账号除了日常的新闻更新外,原创内容重在更迎合青年人口味的微视频制作。目前,常态化更新的有周二的《新闻编辑部》直播视频、周三的《台海有嘻哈》动漫视频、周四的《蔡后驾到》脱口秀视频、周五的《白目新闻》脱口秀视频四大固定栏目。其中,《蔡后驾到》是和台湾新党联合制作的,其系列视频在脸书上达到100多万浏览量,在微博上也达到40多万浏览量。
今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海峡导报还拍摄了微电影《大社时间》和《Dream》,作为献礼之作。
《大社时间》讲述了金砖五国年青人,在陈嘉庚故乡大社拍摄一段微电影,向亲人朋友推介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其中穿插了两段闽台跨海恋情,以及大量闽南民俗文化。
《Dream》讲述台湾年青人来大陆的创业故事,恰逢金砖会晤召开,他不但得到大陆朋友的热心帮助,也体会到厦门人的善意和包容。
两部微电影分别在腾讯视频、微博、海峡导报官方微信、台海网播放,累计点击量达到近70万。同时,海峡导报在脸书的账号上同时播放这两部微电影,累计点击量达到近百万。
此外,涉台微信公众号——“台湾那些事儿”,有粉丝2万多,其中2000多是台湾粉;台海网更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与台湾多家网络平台建立了合作与联系。
媒体入岛,网络先行。海峡导报不断研究互联网与移动传播新形势,研究台湾青年受众的心理,构建线上入岛和新媒体入岛新体系,让两岸新闻交流的路,越走越宽。
海峡潮澎湃,两岸情更浓。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石,以年轻化、创新化为目的,海峡导报在两岸交流中多向发力,对台湾民众形成了磁吸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参与到“共圆中国梦”的行动中来,也赢得了诸多肯定和期许。2014年3月8日,《海峡导报》创刊十五周年之际,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新民党主席郁慕明、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洪秀柱、蒋孝严等近50位台湾政要和知名人士发来题词,肯定海峡导报在两岸民间交流中的努力与付出。
“我们认识到,作为媒体必须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立足沟通两岸的海峡导报,应当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办成得到两岸民众持续认可的媒体,在两岸交流中不断开拓进取,这也是我们的生机与活力所在。”海峡导报负责人表示。(海峡导报记者 林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