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持续探索“生态+”模式,致力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
绿色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森林覆盖率居福建沿海第一位,推进绿色发展有基础、有优势。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清新福建”的要求,按照“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持续推进“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积极探索“生态+”模式,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等称号。我们着力做好“生态+”文章,不断延展“生态+”效益,把生态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项目、防灾减灾、民生工程、历史文化等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城乡环境转型升级、生活品质转型升级和城市品位提升,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坚持把“生态+”具体化、项目化,在中心城区全力加快“五湖四海”项目建设(“五湖”即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四海”即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实施项目32个,今年计划投资17.3亿元,并以此为示范和样板,推动各地做到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我们集中开展“三铁治污、提升三质”专项整治行动,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着力提升空气质量、水质、土质。启动九龙江流域生态水系先行示范工程,市区内河、“五小”污染企业、养殖业污染整治扎实推进,引导中心城区及周边胶合板企业退城进园、转型升级,加大“两违”综合整治力度,推动“垃圾不乱丢、黄土不露天、车辆不违章、经营不占道、广告不乱贴”常态化。今年上半年,九龙江流域(漳州段)Ⅰ~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市县两级集中式引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为94.4%。我们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去年全市有3个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10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以开展构建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为抓手,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漳州经验和模式”。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全国率先开展“多评一表、多图一审”试点,推进“会审制”试点,促进行政审批全流程提速,评估时间从230天减少到50天左右,审批时间从80天减少到30天。率先复制自贸试验区政策,首创“四检合一”,探索出口食品“即报即放”模式,推进“互联网+自主报关”,设立供给侧改革服务中心,组建“商务110”招商服务平台,促进营商环境明显优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突破,成为全国唯一的林地使用占补平衡改革试点市。加强资本运作,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十大国有集团,2016年底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506.35亿元,是2012年的2.7倍。我们注重发挥对台独特优势,持续深化对台交流合作,加快建设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积极服务在漳台企转型升级,探索漳台高新园区合作对接机制,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获批设立,两岸石化、机电、农业等领域经贸合作更加紧密。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批办台资项目2992个,实际利用台资111.1亿美元。着力深化漳台特色文化和民间基层交流,主动融入厦金澎旅游交流协作区,我市成为第四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交流,不断拓展对外合作空间。持续开展“漳州味·世界行”活动,组织140家企业参加波兰展、印度展和韩国展,全市已与19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创立柬埔寨·漳州现代农业园,成为全省首个境外生产基地,争取中国—东盟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常设漳州。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新增财力更多投向民生领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五年来,累计办好14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在74%以上。着力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重点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出行难、公共配套差等“四难一差”问题,五年来,新开工建设中小学发展项目80.2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20399个,每千人卫计人员数和病床位数分别从2.45人、2.28张提高到4.93人和4.39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从21.14张提高到31.47张,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69988套,博物馆、艺术馆、规划展示馆建成投用,成功承办第十五届省运会。特别是在市区先行选取朝阳镇、金峰开发区、高新区三个地点,规划建设“安得广”惠民安居工程,重点解决来漳创业人士、优秀人才的居住问题,并有条件地向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提供住房。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按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的比例安排市县两级扶贫开发基金,从2016年起三年内每年从市直单位选派17名处级干部到17个欠发达乡镇挂职专职抓扶贫工作,全面解决全市989户贫困无房户住房问题,对4169户贫困户危房进行全面修缮,实施精准脱贫“养鸡生蛋”工程,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形成完善的扶贫脱贫长效机制和退出机制。2013年以来,全市共有12.1万人实现脱贫。着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深化平安漳州创建活动,实施“漳州110”勤务改革,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群众安全感率保持在95%以上。今年初以来,围绕“护航金砖、共筑平安”,深入开展维稳“六大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了金砖安保“护城河”作用。
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我们坚决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主业、当作硬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各项事业建设提供坚强保证。从严抓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深入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涌现出“时代楷模”黄志丽、“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刘龙清等先进典型。从严抓选人用人,坚持新时期好干部“五条标准”,建立“1234”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探索推行选才“匹配度分析”工作法,选人用人公信度、满意率持续提升;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率先开展在漳台湾人才职称评审认定工作,有效激发了人才活力。从严抓基层基础,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全面推行村主干职业化管理,推广台资企业党建“天福样板”、园区党建e网管理模式,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从严抓反腐倡廉,严格落实省委“五抓五看”要求,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改革试点,实施信访举报件办理“零暂存”和干部廉政谈话提醒制度,推进乡镇纪检组织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县派驻监督全覆盖,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进一步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担当抓落实,加快建设富美新漳州,努力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共漳州市委书记 檀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