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新兴产业——宁德新能源产业集群全景。 刘忠忠 摄
中国最大仿古福船停泊三都澳海洋牧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吕雷 摄
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 李锟 摄
省级重点项目宁德官昌水库建设全力推进。 陈奇灏 摄
日前,衢宁铁路(福建段)5标上行线岭后特大桥跨201省道连续梁中跨完成最后一环混凝土浇筑,顺利合龙,成为衢宁铁路全线首座合龙的连续梁,比原计划7个月工期提早1个月完成。如此快的建设速度,是宁德市蕉城区抢抓时机、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作为宁德市中心城区,蕉城区铆足劲头,抢抓发展黄金期,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综合实力跻身于宁德全市第一方阵。2016年,蕉城GDP总量首次突破3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初以来,蕉城区经济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同步提升。1至8月,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19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88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二;财政总收入17.19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63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站在新的起点,在“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战略指引下,蕉城区以港口为引擎、产业为支撑、城市为基石,向“港城一体、产城联动、宜业宜居”的新蕉城阔步前行。
培育新动能,打造产业新引擎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将“激活”“育新”“改旧”有机结合。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时,更要发力新产业的培育。对于蕉城而言,临港产业无疑是培育新动能的最佳选择。近年来,蕉城全力打造新能源、冶金新材料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和食品加工业百亿产业集群,突出抓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中铝铜冶炼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发挥产能增长的主力军作用。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蕉城区持续做好各种要素保障,着力构建产业承载平台,打造漳湾临港工业园区、三屿围垦园区和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区。同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投融资机制同步建立、对外招商引资同步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同步实施、保障政策措施同步落实的“五个同步”,推进蕉城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今年2月,在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招商会议上,蕉城成功签约“年产120万套新能源动力电池耐热箱体总成生产项目”“宁德晟硕科技新能源配套项目”等7个项目,涉及新能源产业链的上下游。这些新能源项目近期已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约21.6亿元,将有力带动新能源上下游配套产业在本地集聚,对于打造新能源产业千亿集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牢牢把握年初提出的‘稳中求进、进字当先’工作总基调,持续抓产业、攻项目、补短板,不断提升蕉城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蕉城区委书记毛祚松表示。
基于这一理念,蕉城的工业产业发展迅速,显现出规模效应。2016年,新能源、冶金新材料、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07.4%,其中新能源产业更是一枝独秀,成为宁德工业发展的新标杆。
去年,中铝铜冶炼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铜精矿保税仓库建成运营,俊杰瓷业、富发水产、金贝尔等3家企业获评“2016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同时,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30家,其产值对GDP的贡献率达45%,挑起了稳增长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