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专题

绿色发展 打造三明典范

2019年01月31日 11:08:35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沙县富口森林人家 林文斌 摄

  

  建宁桃花盛开,游客漫步在花海中。 陈晓星 摄

  

  尤溪联合梯田 邱慧敏 摄

  

  清流李家长灌村河心岛公园 吴火招 林旭煌 摄

  三明处处绿水青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时移景异,自成一幅山水画卷。人行其中,空气清新,碧水荡漾,心旷神怡。

  全市森林覆盖率76.8%,森林资源总量占全省1/4,这里是中国最绿省份里的最绿城市。

  生态是三明的底色,是三明发展的最大源动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一历史机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作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的设区市,三明生态文明建设方兴未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净……绿色“聚宝盆”越做越大,生态文明建设让三明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迎来加快发展的“生态进行时”。

  做足绿色文章

  “生态立市”,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成为三明发展的战略抉择。抓住区域发展的“牛鼻子”,三明市委市政府毅然决策,做足绿色文章,规划起总面积3157平方公里的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

  作为全省10个新增长区域之一,也是全省乃至全国唯一以“生态”冠名的产业发展区,绿色成了这片土地鲜明的底色。“金腰带”上缀明珠,沿着沙溪两岸,生态工贸区串起了沙县、梅列、三元、永安、明溪主轴地带,并以三明市区为中心,打造形成“一带、双城、四片、九园区”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市综合实力最强、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

  “以产促城、以城助产,产城融合”,作为生态工贸区核心区域的三明生态新城,如今成为三明发展的新引擎、同城化的新载体、宜居宜业的新地域,也是三明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体制创新的实验区、创业兴业的示范区。

  “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海西三明国际陆地港让这里的企业发展与世界互联互通。中国重汽福建海西汽车,已形成年产10万辆产能规模,建立200多个营销网络和300多个服务网络,去年销量同比增长66.8%。

  海西汽车所在的埔岭汽车工业园,已经成为福建汽车产业集聚的新平台。中科动力(福建)新能源汽车公司是福建首家经济型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企业,在众多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已销售电动汽车1万多台,并与美国、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企业签订意向订单3万多台。

  绿色制造在三明崛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是国家级双创基地,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拥有知识产权近100项。中节能(三明)环保产业园,是福建省首个节能环保产业运营平台……

  优布局、调结构、促转型,2017年度290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7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0亿元。

  绿色发展,让三明重新审视资源。小小石墨,曾经被当作劣质煤卖。绿色转型之后,永安着手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凤凰来,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公司“拎包”入驻,一期52条生产线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如今,二期项目建设又在全面推进,产能扩大到3万吨后,产值将突破15亿元。

  绿色更是竞争力。三明成功入围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十强。